陳玉松,王 瓊
(1.訥河市太和灌區管理站,黑龍江 訥河 161300;2.佳木斯市水文局,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我省水資源總量約為810億m3,其中地表水約686億m3,地下水資源量172.93億m3,地下水可利用量158億m3。從用水比例分配來看,根據2009年全省水資源公報,我省每年社會總用水量約為316.25億m3,農業用水總量為231.3億m3,灌區水稻灌溉用水量為222.83億m3,占農業用水量的96%,占社會總用水量的70%。在這樣的用水結構情況下,全省水稻灌溉用水浪費十分驚人,因滿足水稻生理需水大致在250~300 m3/666.7 m2。但是,全省水田平均用水在800 m3/666.7 m2,有的高達1 200 m3。一方面,非農業行業對水的需求不斷增加,占社會用水量比重也將增加,相比之下農業用水份額逐漸減少是社會發展必然趨勢。另一方面,國家對我省農業發展特別是糧食生產有很高的要求,灌溉面積還要有一定的發展,新增灌溉面積用水需要找到解決途徑。由此,而產生的用水矛盾只能通過大力推廣節水灌溉來解決,通過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規劃,我省未來水田灌溉面積要達到333.3萬hm2。當全省水稻灌溉面積達到以上指標時,如按目前的灌溉水平,僅水田用水就高達350億m3左右,扣除“兩江一湖”過境水,水稻用水將增加65億m3,達到265億m3左右,占全省水資源總量的33%。因此,現狀的用水水平是不可持續的,從經濟發展全局來看是不現實的。只有通過節約用水、發展水田節水灌溉才能支撐我省經濟可持續發展。
綜上,可以斷言,我省節約用水的潛力在農業用水,水田節水是農業節水的重中之重,抓住了水田節水也就抓住了我省農業節水的關鍵。可以說灌區節水對我省水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影響,以至對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有著深遠的、全局的意義。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根據水土資源狀況,以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為核心,以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效益為目標,堅持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水利措施與農藝措施相結合,體制節水與機制節水相結合,著力抓好輸水環節、田間環節和管理環節,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分期分片實施,加快水田節水灌溉的發展步伐,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盡快形成適應我省水資源狀況的農業生產布局和用水結構。
到2015年,總體上實現“三個1000萬畝”發展目標,其中包括:水田灌溉面積新增1000萬畝,達到5000萬畝;新增水田工程節水灌溉面積625萬畝,達到1000萬畝;新增水田節水控制灌溉面積880萬畝,達到1000萬畝。(注:1畝=1/15 hm2)在具體工程建設方面,完成19處大型泵站建設,共計152座更新改造任務;繼續對19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對100處中型灌區進行節水改造(其中1-5萬畝灌區75處,5-30萬畝灌區25);完成75座中型灌區渠首改造;圍繞“一環四線”(哈爾濱周邊和哈牡、哈同、哈齊、哈伊高速公路)建設15處水田現代農業示范區,實現灌溉渠道硬化、田間布置標準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灌溉管理人性化的目標;全省水田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55;完成10處大型灌區水價改革和100處中型灌區水價改革,實現計量供水,按方收費,建立農業灌溉節水價格機制。經過五年努力實現年節水25億m3的節水目標。
2.3.1 “四大體系”
1)建立支撐農業節水的宏觀資源調控體系。①建設一批大中型水庫工程,增加地表水的攔截和利用,為節水灌溉創造基礎條件;②大力開展灌區配套和節水改造,努力提高灌區水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2)建立適應灌區節水灌溉、高效運行的管理體系。主要包括通過水價改革,實行計量供水,按方收費;建立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提倡農民參與,民主管水;強化水資源管理,加強水資源的統管、統配、統調,實行總量控制,定額管理。
3)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節水技術創新體系。節水技術的研究離不開科技支撐,今后我們要大力推進科研單位、大學與企業的產研結合,優勢互補,積極激勵適合龍江的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提高節水灌溉的層次和水平。
4)建立高效服務的技術培訓與推廣體系。積極穩妥地改革農業節水推廣體系,調動農民、企業參加農業節水技術推廣,逐步形成國家扶持和市場引導相結合的新型灌區節水技術推廣體系。
2.3.2 “三個環節”
1)以工程建設為重點,抓好輸水環節的節水。輸水環節占灌溉損失的30%以上,我們要抓住國家建設大中型灌區的有利時機,嚴格建前、建中、建后管理,大力發展以渠道防滲和骨干工程配套為重點的節水工程建設,減少“跑、冒、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2)以推廣水稻節水控制灌溉制度為重點,挖掘田間環節的節水潛力。目前我省水稻田間凈定額仍在400 m3/666.7 m2以上,通過推廣水稻控制灌溉技術可使灌區田間定額降到300 m3以下。這項技術在我省還剛剛起步,今后一個時期要大力推廣。
3)以計量供水為重點,抓好管理環節的節水。目前的年畝收費制,使水的商品屬性體現不足,廣大農民和基層干部對水是商品的認識明顯不足。通過水價改革,實行計量供水,按方收費,將使廣大農民由被動節水轉為主動節水,通過建立良性運行機制、優化灌溉調度,實現管理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