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貴,胡萬金,初寶順,曲 陽
(遼寧省生態實驗林場,遼寧朝陽 122000)
目前沙棘幼苗的最主要繁殖方式是嫩枝扦插育苗,“沙棘全光照嫩枝扦插育苗技術”已經在生產中廣泛應用。沙棘嫩枝扦插育苗中一些具體問題在實踐中已經有所突破,如扦插最佳時間的選擇、扦插最合理密度的確定、肥料品種與施肥量的多少等。本文主要通過對沙棘嫩枝扦插的理論與實踐的辯證分析,在理論和實踐層次分別討論沙棘嫩枝扦插規律以及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進而以其指導生產實踐。
苗床的修建是嫩枝扦插的第一階段。苗床分為兩種:裸地扦插盤和沙盤。裸地插盤修建時要選擇離水源、電源較近,地勢高,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土壤為沙壤土的地方修建苗床。首先進行細致整地,并施用有機肥鋪撒在地表,使土糞攪拌均勻。整平耙細后,修成高床,苗床的長寬高要適宜,床面鋪5cm的純鮮河沙。利用相鄰兩床間隔鋪設作業道,床周邊修排水溝。沙盤修建時苗床要按噴霧裝置要求,插床設計為圓形,床底鋪墊25cm厚河卵石 (直徑8cm~12cm),然后用大粒河沙墊平 (厚5cm),上面鋪15cm鮮河沙。基質試驗部分在插床上用磚隔離,鋪墊所需材料厚15cm。苗床修好后要對扦插苗床消毒。扦插前l~2d用0.2%~0.3%高錳酸鉀水溶液噴淋床面,用量68g/m2,噴后24h用清水充分淋洗。一般淋洗3~4h后即可扦插。
在扦插前1~2年建立采穗圃,良種采穗圃不僅為扦插育苗提供大量的穗材,而且直接影響嫩枝扦插育苗的成活率和苗木質量。采穗圃的株行距一般1m×2m,株高控制在1.5m以下。使用3年后,采取稀疏和強度修剪,加強肥水管理,以施磷、鉀肥為主要措施,保證采穗圃始終有較大的產條量。采穗時間因各地氣候差異,沙棘新稍開始生長的時間不同,應根據當地枝條發育狀態而定。應在陰天和早晚剪取半木質化枝條。制穗應避免陽光直射,宜在室內進行。穗徑在0.3cm以上,穗長10~15cm,剪口平滑,防止劈裂,剪去插穗下端5cm長度的的葉片,按100~150根一捆,堆放在陰涼處噴水或穗材立放下端浸水保濕。插穗制成后可以用生長激素對其進行處理,這可促進插穗內部新陳代謝作用,增強呼吸作用,水分吸收能力提高,儲存物質迅速轉化,促進可塑物質在插穗下部積聚,形成層細胞分裂,加速愈傷組織和不定根的形成。
早晨未出太陽前采條,白天在室內制穗和處理,太陽落后集中進行扦插,邊插邊用水壺噴水,或暫停利用噴霧設備進行噴霧。扦插方法,扦插前將插床噴透水,直接扦插即可。扦插密度400株/m2左右,扦插方式可隨機進行扦插,使插穗在床內均勻分布。在不降低單位面積產苗量,不增加育苗成本的前提下,也可采取適度聚集式扦插模式 (即2~3株簇狀),使苗木的生長更近自然生長狀態,有力提高苗木成活和質量。
扦插后苗期管理是育苗成敗的關鍵,首先苗期的噴霧量要根據白天日光溫度、風力大小、儀器的霧化指標、不同時期等調整噴霧頻率。一般情況下應掌握白天頻率大一些,陰天和晚上小一些,有風或日光時強一些,反之小一些。其次嫩枝扦插處在高溫季節,頻繁噴水苗床濕度較大,插穗易受細菌的侵入,使插穗易受病害和腐爛,影響扦插成活。要求每床插完后,立即用多茵靈500~800倍液進行噴灑滅菌,以后5~6d打藥一次,直至苗木全部生根后 (根系近木質化,約40~50d)為止。插穗離開母體后至生根前依賴自身儲藏養分維持生命,碳水化合物、氮和磷是沙棘生根的主要能源。因此扦插后3~5d開始葉面追肥,以滿足生根的需求。
嫩枝插條育苗是用半木質化的綠色枝條做插穗進行育苗。所以又叫綠枝插條育苗。這種方法對于一些難生根的樹種如銀杏、落葉松、板栗、側柏等的營養繁殖中取得了較好效果。
嫩枝插穗在插條時沒有無根原始體。扦插后從插穗切口先形成愈傷組織,并誘生根原始體而生出新根。插穗能夠成活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樹木的嫩枝中的生長素含量高;其二是半木質化的枝條的氮元素含量高,組織幼嫩,酶的活動旺盛,對愈傷組織的形成和生根都較為有利。
沙棘的苗木繁育技術主要有播種育苗、硬枝扦插育苗、嫩枝扦插育苗以及試驗中已經取得重大突破而在生產中還未推廣開來的水培育苗4種方法。與其它3種相比嫩枝扦插育苗有著省材料、成活率高、周期短、繁殖系數大等優點。但嫩枝扦插對于環境條件的要求要高一點。
溫度:嫩枝生根的適宜溫度為20℃~23℃,超過25℃插穗就容易腐爛,所以我們在嫩枝扦插過程中要選擇5月下旬至6月中旬之前 (北方地區)。
濕度:嫩枝插穗對濕度的要求最為關鍵。濕度過大,插穗容易腐爛,并且形成愈傷組織和生根的時間都要延長,而濕度過小插穗則會因為失水過多而形成生理干旱而死亡。經筆者多年的嫩枝扦插實踐經驗,最為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是80%~90%。
光照:光照對插穗生根的影響很大。插穗內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一是靠插穗體內儲存的營養,根主要的是靠光合作用形成的。光照不足,插穗生根緩慢,死亡率大。所以在嫩枝扦插中要不遮陰或弱度遮陰,這對提高成活率較為關鍵。
我國的沙棘開發利用事業已經進行了20多年,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也經歷了很多挫折。沙棘的育苗技術經歷了傳統育苗階段 (播種育苗)、現代育苗階段 (硬枝扦插、嫩枝扦插)和以科技為支撐的水培育苗階段。
沙棘嫩枝扦插的理論與實踐是一對矛盾,二者相互聯系、相互轉化,對立統一。沙棘的嫩枝扦插育苗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通過系統的觀點來認識。嫩枝扦插過程可以分為扦插苗床的修建及消毒、插穗的選取和制備、扦插時間與方法和后期管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每個層次又無限可分,我們只有充分認清每個階段、每個層次之間以及同一層次各個環節之間的本質聯系,才能保證各個環節的協調發展,才能保證其系統功能的充分發揮,即保證沙棘苗木繁育的的數量和質量。也就是要通過具體的扦插育苗實踐把每個無限可分小環節之間的聯系弄清楚,再結合理論研究進一步弄清它與這一層次各個環節之間的本質聯系,進而逐步把整個系統的結構、層次、內在聯系認識清楚。在這過程中理論研究和具體生產實踐是辯證統一的。
我們對于二者之間的關系認識經歷了實踐與理論的模糊統一階段、生產實踐迅猛發展階段和理論指導階段。這是一個否定之否定過程。我們掌握了這個規律對于我們認識沙棘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認識規律并沒有達到我們的最終目的,關鍵是要服務于生產實踐。通過嫩枝扦插實踐活動,我們認識各個環節之間的外部聯系,進一步通過分析、總結初步得出沙棘苗木繁育的規律。這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重要階段,然而我們的目的不止于此,而在于利用我們總結的規律來指導沙棘的生產實踐活動。目的是檢驗我們總結的規律是否與客觀規律相符合,不符合客觀的地方加以改正。通過反復的實踐與總結,深化我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用來指導沙棘事業。這是唯物辨證論的認識論,是我們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
[1] 惠興學,孔繁軾,張文臣等 .大果無刺沙棘全光霧嫩枝扦插育苗技術研究 [J].沙棘,1999,6(2):17-20.
[2] 惠興學,洪新,王洪江 .遼西地區沙棘資源可持續利用探討 [J].國際沙棘研究與開發,2008,6 (2):39-43.
[3] 李敏 .中國沙棘開發利用20年主要成就 [J].沙棘,2005,18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