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若
隨著招標投標法的實施對建設工程領域市場化的推進以及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的頒布實行,我國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改革不斷深化。按建設工程生產組織的特點,一個項目在不同時段往往由不同的參與單位承擔不同的建設任務,而各參與單位的工作性質、工作任務和利益不同,便形成了不同類型的造價管理[1]。為了投資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招標投標階段、施工階段、竣工驗收、后評價階段各參與方的角色定位、管理目標和互動關系的明確,亟需建立一個多元開放化的控制體系。筆者就前期階段和實施階段造價的控制進行剖析,提出多元化管理體系,引入信息公開化等相應措施,使各方參與主體主觀能動的促進全過程造價監控流程的良性循環。
1)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觀念尚未形成。對于造價管理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預結算上,對工程造價的控制,主要側重于事后核算,即對竣工決算進行審核,對其他階段的控制顯得薄弱。
2)設計管理制度不夠完善,限額設計和優化設計未得到全面推行。工程技術與經濟觀念相分離,在設計中不作多方案比較,即使多方案比較也只注重造型和使用功能,而忽視經濟方面的比較。另外,造價人員與設計人員不能緊密相結合,缺乏必要的工作協調。
3)施工階段設計變更隨意性大。工程項目應該經過可行性和投資額度的審批程序,其工程造價的控制應該按批準的投資額度。但很多建設單位急于項目的開工,又沒有做好必要的準備,對投資額度的要求、建筑標準的把握、設計深度的審查、招標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與完善程度沒有嚴格把關,造成邊施工邊變更,對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有的項目一改再改,對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沒有監督,對更改造成的損失沒有相應的責任制約。
4)現場簽證問題多。由于我國目前采取的是計量(監理)與評價(決算)分離的工程監管模式,負責決算審核工作的造價工程師施工時一般不到現場,決算審核時工程量的依據主要就是施工圖和監理簽證,這為施工環節(尤其是隱蔽工程)偷工減料提供了可能。
5)政府對設計的審查不全面,缺乏監督機制。設計方案或圖紙出來后,主管部門對設計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與評價。政府有關部門所組織的審查,大都只注重技術性而忽視經濟性。設計部門參考的設計范本不一,導致標準難于統一。
6)設計招投標不徹底。目前項目設計只注重方案設計階段的招標,忽略了技術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的招投標工作。一旦方案中標技術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也隨之被確定,所以,施工圖設計就缺乏競爭機制,設計人員控制造價的積極性就不會很高。
7)現行的設計費計取方式不合理。現行的設計費與工程成本無關,只取決于工程造價的高低或建筑面積的大小,優化過的設計方案給業主節約了投資,但也得不到應有的報酬,不能調動設計人員主動控制造價的積極性。
8)平行發包方式。傳統模式“設計—招標—施工”中勘察、設計、施工各主要環節之間互相分割與脫節,由此帶來了工程建設周期長、效率低、投資效益差等問題。
1)重視源頭,加強可行性研究及設計階段的控制,加強對設計單位設計成果質量的外部監督與審查。
工程設計全面開展招投標制度,設計中引進競爭機制,開展設計方案優化競爭。以技術先進、造型新穎、安全適用、經濟合理、節約投資作為衡量設計方案的基本標準。中標后的方案再進行技術設計階段的招標和施工圖設計階段的招標,招投標范圍不但包括技術內容,還包括成本內容,綜合評判出最為經濟的方案和最為經濟的結構。
2)規范限額設計。
在保證功能前提下按照批準的設計任務書及投資估算控制初步設計,并按照初步設計概算控制施工圖設計。通過層層限額設計改變設計過程不算賬的現象,由“畫了算”變為“算了畫”。將“重基礎”“密鋼筋”“深基礎”等現象消滅在設計階段,這樣“三超”現象也會減少。同時,嚴格控制設計中的不合理變更。加強設計變更的管理,盡可能把設計變更控制在設計、采購或施工初期,以免造成重新采購、拆除等重大變更損失。對影響工程造價的較大設計變更,要采取先算賬后變更的辦法使工程造價得到有效控制。以客觀合理的投資限額作為取費基數,這樣可去除超規模與冒算的費用。
3)建立綜合審查中心,健全設計獎懲制度。
建立圖紙會審中心、標準定額造價管理站、監理、造價、設計協會參與的建設項目綜合審查中心機構,充分發揮綜合審查中心審查、監督的職能作用,運用多方全面開放式審定的模式,利用媒體的公開方式,公示項目設計情況,被建設項目審查中心確認為優秀設計的,給予獎勵;被反饋為超額設計或劣質設計的則向社會媒體公告并返還設計整改,直至確定為合格,必要時給予相應處罰。定期公布建設項目審查信息。
4)盡快制定“限額設計”,推廣標準化設計、優化設計。
提倡廣泛采用標準設計,標準設計也稱通用設計,是經國家及地方批準的建筑、結構和構件等整套標準技術文件圖紙,來源于工程建設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采用標準設計:a.可以節約時間,加快工程建設進度;b.提高設計質量,避免了設計中常有的碰、錯、漏、補等現象,減少設計變更;c.可以促進構件制作和建筑施工的機械化、專業化,節約建筑材料,從而有效的縮短工期,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價。限額設計是控制投資規模的有效措施之一,盡快組織相關部門,按建筑規模,制定出適宜的限額設計標準,作為設計部門的“對照表”,借以推進“四新”成果在工程設計中的應用,規范設計管理工作。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先進的技術經濟指標,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的綜合效益。
5)發揮工程造價管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設計項目的投資分析,能動地影響設計,協同設計人員運用價值工程原理及運籌學等原理進行方案比選,有效控制設計項目的造價,提高基建投資的經濟效益[2]。
6)加快設計監理工作的推廣。
優化設計工作僅靠政府監控還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要求。業主將委托監理單位實行設計監理。通過設計監理可打破設計單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單一局面。工程項目設計階段監理控制的重點是質量控制和投資控制。與此同時,應推行設計索賠制度,保障設計質量和經濟性。
7)實行設計—建造工程總承包方式。
實行總承包方式設計和施工均由一個單位負責,業主只與一個單位打交道,便于合同雙方協調,克服了由于設計與施工的不協調而影響建設進度等弊病。同時,合同承包商在設計的早期階段已介入項目,能把自己的施工工藝、降低成本、縮短工期等方面的技術知識體現在設計文件中,減少施工中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從而大大降低設計變更數量,使設計階段造價的有效控制有了保障,使固定價格的合約的實現成為可能。當然,總承包體制的建立還需同時有相關的監督機構,從而使設計—建造工程總承包機制健康、有序、公平、合理的發展[3]。
8)加強建設單位項目技術經濟審查管理,建立政府建設項目管理中心,成立工程師委派管理制度。
當前絕大多數建設單位缺乏技術經濟管理人員,由于沒有成本控制的專業知識,在工程管理中建設單位代表常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政府主管部門可以建立工程師委派制和專家隨機抽查制進行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和造價審計。
項目實施階段,即是把設計圖紙和原材料、半成品、設備等變成工程實體的過程,是建設項目價值和使用價值實現的主要階段。實施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主要包括三個環節:招標管理、施工管理、結算控制。
工程項目招投標是項目實施階段的第一道工序,是確定工程合同造價、擇優選取施工單位的關鍵階段,因此非常重要。招投標階段對工程造價的控制重點應放在規范招投標活動和招標方式的確定上,招標評標應實行合理低價中標原則[2]。嚴格落實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這種由招標人按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計算并提供工程量清單,投標人視自身的技術、管理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以及市場價格進行自主報價的計價模式對透明招投標活動、減少施工合同糾紛、推行競爭和以市場定價、控制工程造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引入監控設備和先進質檢儀器參與現場監控。從工程開工至竣工利用電子監控設備進行現場監控,特別是隱蔽工程部分,先進的質檢儀器不僅可以杜絕人為的“暗箱”操作,而且可以通過儀器進行精確的工程計量,先進的管理方法不僅可以強化各方管理人員的記錄意識,而且可以監督現場工作人員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施工及管理。
2)建立項目責任備案制。以項目為單位擬定責任落實細則,參與工程建設的監理單位、業主方、施工單位、質量監督部門建立社會誠信備案制,建立有效的社會監督機制,適當引入公眾和媒體參與監控現場。
3)改變計量與評價分離的監管模式為計量與計價結合模式,確立計價人員到場制。計價人員不能只在辦公室進行“內業”工作,不能僅以圖紙和簽證為審核依據,造價編、審人員應該進駐施工現場,以高度的責任感、嚴謹的態度確認每一項工程造價變更的真實性和合理性,使造價控制和審核人員變“內勤”為“內外勤”。
當前我國深入開展貫徹GB 50500-2008建設項目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和建設項目全面造價管理模式。我們應秉著尊重事實、細致、認真的職業態度保證“量”與“價”的準確結合,建立公開多元化監控系統,在項目實施的全部流程中多方參與,建立公共監督體制,加大對監理、設計等各參與方的規范管理,建立項目審查中心審查技術經濟性,委派各專業工程師進駐項目現場協助甲方進行工程管理,引進先進設備監控隱蔽工程的施工。通過多項措施更好地提高我國建設項目工程造價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從而最終實現按照建設項目全面造價管理模式去管理好我國建設項目造價的目標。
[1] 馬 楠.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理論與實務(一)[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
[2] 張仕廉.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成本控制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7.
[3] 范道津,杜亞靈.政府投資項目企業型代建制實務[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
[4] 文小峰.淺論工程造價管理[J].山西建筑,2010,36(2): 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