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聯保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我國的建設工程質量總體水平有了很大地提高,這對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建設工程質量控制工作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和接受,國家、企業和個人都清醒地認識到了高質量的建設產品是爭取國際用戶、占領國際市場、繁榮各國經濟的根本保證。美國的質量專家朱蘭博士對 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發展提出了質量改進理論,日本的質量專家明確闡述了質量經濟的思路,世界著名的管理專家桑德霍姆教授說:“質量是打開世界市場的金鑰匙”。有人戲稱當今世界正在進行“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商業競爭大戰。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戰爭的制勝武器就是質量。誰贏得了質量,誰就贏得了這場戰爭的主動權;誰控制了戰爭的主動權,誰就能打贏這場戰爭。因此從發展的高度來認識質量控制問題,質量已關系到企業的興衰,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安危。
建設工程是一種特殊的產品,除具有一般產品共有的質量特性,如性能、壽命、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等滿足社會需要的使用價值及其屬性外,還具有適用性、耐久性與環境的協調性等特定的特性。建設工程本身及其生產的特點有:1)生產的流動性;2)生產的單件性;3)生產的外部約束性;4)生產周期長;5)產品的固定性;6)產品的多樣性;7)產品的社會性;8)產品形體大、投資大、風險大等。建設工程的特點形成了建設工程質量的特點。
對建設工程質量的影響因素很多,概括起來大致有:決策、設計、材料、工期、施工方法、施工工藝、機械設備、人員素質、技術水平、技術措施、工程投資、工程環境、地質條件等。這些因素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在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和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工程項目的質量,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同而已。
任何一項工程都存在工程質量易波動且波動大的特點,這是由建設生產的單件性、流動性所決定的。另外由于影響工程質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統性因素也比較多,其中任一因素發生變動,都會使工程質量產生波動。因而,應嚴防出現系統性因素的質量變異,應把質量波動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圍內。加強管理,采取措施,使工程質量始終處于穩定狀態。
建設工程的施工是由眾多的工序施工所組成。建設工程的某一工序(如下一工序)的施工是在上一工序施工完成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施工使得上一工序變得不可見,即產生了工序隱蔽性和質量隱蔽性。這一特點決定了隱蔽工程質量需要在隱蔽前查驗,否則一旦隱蔽就只能查驗其外表質量,內在質量問題就不能發現了。
工程項目竣工驗收是指對項目施工階段的質量通過檢查評定、試車運行,考核項目是否符合決策階段確定的質量目標,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根據相關標準以書面形式對工程質量是否合格做出確認;是工程項目的最后一次檢查驗收,故稱為工程項目的終檢。由于竣工驗收受條件的限制,只能對工程項目的外部質量和資料質量進行檢查驗收,而無法進行工程內在質量的檢驗,故不能發現隱蔽的質量缺陷,這就形成了工程項目終檢的局限性。
工程質量評價方法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驗評分離、強化驗收、完善手段、過程控制”上,是按照檢驗批、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逐一進行的。檢驗批是構成工程項目的最小單元,其質量的檢驗是分項工程乃至整個工程質量檢驗的基礎。檢驗批質量是否合格,主要取決于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經抽樣檢驗的結果和質量檢查記錄。
工程項目是建設工程產品的代名詞,是由投資者付出巨大投資,以求獲得期望的、滿足使用要求的產品,以期在約定的時間內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如果工程質量低劣,不但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用,而且還會因質量問題影響國家建設的速度和社會的進步。所以控制工程質量就是為國家作貢獻,就是為社會作貢獻。控制工程質量離不開尋找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盡管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即人的素質、工程材料、機械設備、工藝方法和環境條件。
人是生產經營活動中最為活躍的因素,是建設項目的策劃者、決策者、管理者和實施者。人的素質包含:職業道德、文化層次、專業技能、社會閱歷和思想觀念等。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素質,因而同一件事由不同的人來處理,一定會有許多不同的結果。人的素質也就自然會對項目的策劃、決策、勘察、設計和施工的質量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材料是工程建設的物質基礎,品種多,用量大,來源渠道復雜。材料的選擇是否合理,檢驗是否合格,保管是否有效,使用是否得當等,都將直接影響工程的內在質量(強度、剛度、穩定性)、外在質量(觀感)以及工程的使用功能、使用壽命、使用安全和節能方法、節能效果等。材料質量的控制應貫穿工程施工的全過程,各參建單位都要高度重視。
合理地選擇機械設備是工程建設程序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機械設備是確保施工質量和進度的必要條件,也是實現工程施工機械化的先決條件。機械設備的類型是否滿足施工工藝的要求,是否適用工程作業的環境,是否符合工程施工的特點;性能是否安全可靠、先進穩定,操作是否方便靈活,效用是否節能環保等,都會影響工程施工的質量。
工藝方法包括技術措施,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藝,操作程序等。技術措施是否完美,組織設計是否全面,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方法是否可靠,施工工藝是否先進,操作程序是否正確等,都將對工程質量產生重大的影響。在工程建設中,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方法,是不斷提高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
工程區域環境,工程地理環境,工程資源環境,工程技術環境,工程管理環境等環境條件,共同組成了工程項目的環境因素。環境條件對工程質量的特性起著重要的作用。惡劣的環境條件對工程質量的影響無疑是極其嚴重的。了解環境條件、認識環境條件、改進環境條件、利用環境條件,是控制環境因素對工程質量影響的重大舉措。
工程質量是工程建設的關鍵,是工程建設的靈魂。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部位出現問題,都會給工程的整體質量帶來嚴重的后果,甚至是毀滅性的災難。工程質量控制,簡單地說,就是為了最經濟地建造出適合需求者要求的高質量建設產品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體系。根據工程質量的特點,可以粗略地把工程質量控制劃分為政府部門、勘察設計部門、建設單位、監理企業和施工企業等單位的質量控制。
建設項目工程質量的控制按其實施的主體不同,可劃分為監控主體和自控主體。前者是指對他人質量能力和效果的監控者。顯然,政府部門屬于監控主體。近年來,我國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先后頒發了多項建設工程質量管理制度,主要有: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制度,工程質量監督制度,工程質量檢測制度,工程質量保修制度。政府部門的監控主要是通過規劃許可、工程報建、施工許可、工程質量監督、竣工驗收備案等手段強制實施。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委托的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有權檢查施工現場工程建設各方主體的質量行為,有權檢查建設工程實體質量,有權監督工程質量驗收等。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工程質量的有效監管就是國家對工程質量監控的得力措施。
建設工程設計文件即勘察設計單位的智力成果應力求做到安全、適用、經濟、美觀,應符合設計標準、規范的有關規定,應與當代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應與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計算書要完整可靠,文字說明要條理清楚,圖紙圖表要清晰明了。正式出圖前,各專業要進行內部溝通、協調、交底、會審,以消除“錯、漏、碰、缺、重”等質量缺陷。同時,過分設計和不足設計,這兩種極端情況也要特別注意。過分設計導致浪費或不經濟,不足設計存在安全隱患或功能降低。質量可靠的勘察、設計文件是確保工程項目順利實施的關鍵。設計交底、設計質量跟蹤、技術咨詢等都是勘察設計單位常用的對建設工程質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建設項目的投資者習慣上稱為業主或建設單位,是工程項目得以實施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工程建設的主體,是項目管理的核心;處于主導地位,對工程質量負總責。建設單位對工程質量控制的他人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公開招標或邀請招標上,通過招投標選擇合適的優秀的勘察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這就從源頭上把持了工程質量,使工程項目在還未開工前就有了向好的方向發展的趨勢。履行合同是建設單位對工程質量控制的又一個有效手段。業主要嚴格認真履行合同,要按合同要求說話,要按合同要求辦事,要按合同要求付款。不隨意壓縮合理的建設工期是建設單位對工程質量控制的再一次貢獻。明智的業主深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所以基本上都不會壓縮合理的建設工期。可喜的是,這樣的業主已是越來越多了。
監理企業是個特殊的群體,一方面監理業務的來源需要業主的委托,另一方面又是獨立的第三方。受建設單位(投資者、業主)的委托,監理單位代表建設單位對工程實施監理,并對工程質量承擔監理責任。在工程質量控制中,監理人員必須依照法律、法規、標準、規范、設計文件、施工合同和監理合同的要求,堅持公正、科學的執業原則,遵紀守法,秉公監理。工程監理對工程質量的控制,在建設單位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在決策階段介入,可以在勘察設計階段介入,可以在施工階段介入,也可以在保修階段介入。但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在施工階段實施工程監理。監理單位對工程質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旁站、巡視、平行檢驗、例會、指令性文件、支付手段等。
進行技術交底是施工單位廣泛采用的控制施工質量的措施之一。交底應在作業前進行,應由技術負責人交底,至少應交到施工班組長這一級別。施工單位對施工質量控制的另一個措施是對進場材料進行取樣送檢。大到鋼筋、水泥、防水涂料,小到沙子、石子、加氣塊等都要現場取樣送檢,復試合格后方可使用。設置質量控制點是施工單位對質量控制的最為直接的方法。所謂質量控制點其實就是重點控制對象、重要工序、關鍵部位或薄弱環節。對于質量控制點,一般要事先分析可能造成施工質量問題或隱患的原因,再針對原因提出對策,制定措施,進行控制。質量控制點的選擇應由施工經驗十分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承擔,集思廣益,發揮集體的智慧由大家來討論也是必要的。
同其他產品一樣,建設工程產品也有個產生和形成的過程,相應地建設工程的質量也有一個產生和形成的過程。顯然,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步驟都會影響工程質量的好壞。依照工程質量的影響因素和工程項目固有的建設程序,可以簡單地將工程質量的形成控制,歸納為決策、勘察設計、發包、施工、保修等階段的質量形成控制。
項目決策階段對工程質量的控制,主要是通過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確定工程項目應達到什么樣的質量目標和什么樣的質量水平,總投資多少,總工期多長,能獲得怎樣的經濟效益等。投資者對投標文件或方案,經過多方面多輪次地篩選后,最終選擇出最佳的建設方案。使項目的各項參數均能滿足投資者的意圖,并與其周邊的生態環境相協調;與周圍的已建工程相協調,與所在區域的經濟環境相協調,與所在地區的人文環境相協調,與所在范圍的社會環境相協調,以適應國家、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這是決策者決策前必需謹慎考慮的,對工程質量和項目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的重大問題。
近年來,國內外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各大媒體常有建設工程質量問題或質量事故的報道。這本不奇怪,但老百姓一聽,就會有“又出一個‘豆腐渣工程',項目總監該逮,施工老板該殺”的感慨,這就奇怪了。殊不知建設工程由于勘察設計質量低劣也會發生嚴重的工程質量問題或難以挽回的質量事故。勘察設計質量是指勘察設計人員在嚴格遵守國家法規、法律、技術標準的基礎上,對工程地質、環境條件做出及時準確的評價,使設計項目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投資者所需的功能和使用價值以及投資的最大限額。這就是工程項目在勘察設計階段對勘察設計質量控制的根本要求。
這個階段的質量控制主要是針對投資者(業主)而言的。投資者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準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相關要求,選擇招標方式,擬定合同形式,發布招標信息,公開、公正地確定勘察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材料設備供應單位等,并與其簽訂合同。建設單位唯有通過招投標才能擇優選擇能保證工程質量的各參建單位,才能使各參建單位的工作成果順利地形成符合合同文件規定質量要求的最終建設產品。而“掛羊頭賣狗肉”的“暗箱操作”則有百害而無一利,投資者應力避。
依據工程實體質量的形成過程,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可劃分為施工準備階段質量控制、施工過程質量控制、交工驗收質量控制。施工準備階段質量控制是指工程開工前,通過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專項施工方案,對可能影響工程質量的各大因素進行控制。施工過程質量控制就是承建單位按照國家、省、市頒布的相關標準、操作規程,設計圖紙和監理單位審批的施工組織設計、專項施工方案等組織施工,精心施工。交工驗收質量控制,是參與建設活動的有關單位按照GB 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共同對工程質量進行抽查,并作出結論的終局驗收。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除了施工單位的自控外,還包括監理單位的監控和政府部門的監督。
建設項目自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便進入了工程保修階段。在規定的保修期限內,因勘察、設計、施工、材料等原因造成的質量問題,由施工單位負責維修、更換,費用由責任單位承擔;因維修不及時、更換不合格材料,給業主造成經濟損失的,由維修單位或責任單位賠償。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建設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為:基礎設施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工程,為設計文件規定的該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間和外墻面的防滲漏為 5年;供熱與供冷系統為 2個采暖期、供冷期;電氣管線、給排水管道、設備安裝和裝修工程為 2年。保修階段的質量控制實際上是建設工程質量控制的有效延伸和對服務質量的控制。
建設工程的質量控制涉及的面廣量大。由于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多,建設工程本身又具有眾多的質量特點,所以控制好工程質量需要參建各方和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門要加大執法的透明度,建設單位要積極發揮核心主導作用,勘察設計單位要進一步提高設計質量,監理單位要大力提升監理能力,施工單位要不斷加強自律管理。唯有各方的工作質量都得到了保證,再輔之各階段的質量控制,各參建者才能向國家交出合格的工程,才能向社會交出滿意的工程,才能向人民交出放心的工程。
[1] 李宇峙,秦仁杰.工程質量監理[M].第2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 中國建設監理協會.全國監理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輔導資料[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3.
[3] 中國建設監理協會.建設工程質量控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4]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