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樹勇
(金安橋水電站有限公司,云南 麗江 674100)
物資供應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控制建設成本的重要環節。與近些年水電建設普遍采取的模式一樣,金安橋水電站建設所需的主要材料,尤其是主體工程建設所需的主要材料由業主統一采購供應、統一核銷。與各承包商各自采購的分散管理模式相比,較好地解決了施工合同價格風險、原材料質量控制及施工過程中原材料浪費、流失等問題。金安橋水電站土石方明挖1 443.3萬m3、石方洞挖146.99萬 m3、土石方填筑 43.4萬 m3、混凝土 629.62萬m3、金屬結構1.48萬t、帷幕灌漿64 km、固結灌漿246 km。統供物資主要包括:水泥、鋼筋、鋼板(高壓管道用)、柴油、粉煤灰、混凝土外加劑、火工材料。主要材料設計總用量:水泥117萬t、鋼材20.9萬t、摻合料62.6萬t、炸藥1.1萬t、油料5.3萬t。在集團和項目公司的高度關注和有力指導下,經過職能部門的努力,圓滿完成了業主統供物資的采購供應任務。其間經歷了施工高峰期用量大、雨季運輸道路中斷、個別物資資源短缺、采購資金不足等多方面困難的考驗,保證了工程建設的需要。
保證供應是指數量、時間、空間上的全面保證,即:①保證供應在時間上的連續性;②保證施工高峰狀態下對極端用量的需求;③滿足施工對不同品種、不同規格型號的需求。
金安橋水電站位于云南省麗江市,麗江至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三級公路是工地通往外界的唯一交通道路。向東通往四川攀枝花、西昌方向,向南通往大理、昆明方向。
主體工程開工前,針對合同規定的業主統供物資,公司組織了全面、系統的調查研究工作。主要內容包括:各種物資來源的分布地點、距工地距離、生產能力、工藝水平、規格品種、供應體制、水電工程供應業績等。在此基礎上,結合各供應商投標承諾的供應保證措施、報價等因素,確定各項物資的主供應商和輔供應商。并且主、輔供應商的確定盡可能來自工地的不同方向,形成主、輔互為備用、相互補充、相互競爭的供應格局。如:①水泥供應,分別采用麗江永保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和云南紅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其中永保公司為主供,紅塔公司為輔供;②鋼筋供應,分別采用昆鋼和攀鋼的產品;③粉煤灰供應,分別采用了攀鋼備用電廠、昆明電廠和曲靖電廠的粉煤灰;④柴油供應,分別與攀枝花中石油、攀枝花天成石化和大理中石油簽訂有采購合同。這4項物資的采購金額占統供物資采購金額的85%以上。
貨源分布特點:①每種物資均來自工地的兩個不同方向,解決了雨季斷路對物資供應的困擾;②同一種物資的不同廠家相互彌補規格品種不全,解決因各種因素影響所產生的供應困難;③形成廠家之間的競爭機制,有利于提高供應服務質量和降低成本。因此,極大地提高了供應的保證水平。
由于水電站工程施工強度高、作業連續性強,加之運輸道路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物資供應保證僅靠供應商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具備足夠的工地庫存來調節使用與供應在數量和時間上的脫節,以消除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為此,公司在主體工程施工合同中對承包商設在工地的庫存容量做了明確的規定,即不得小于施工高峰月強度7 d的使用量。同時,在實際實施中要求嚴格按合同承諾進行設置,不允許打折扣。施工高峰時段,大壩、廠房兩大主標日需水泥約800 t、粉煤灰近1 000 t。共設置散裝水泥罐6個,最大儲存能力8 000 t,粉煤灰罐9個,最大儲存能力10 000 t。
在供應過程中,尤其在施工高峰期,高度重視工地庫存,密切跟蹤庫存水平及其變化。要求承包商每天匯報各項物資的庫存數量。對用量大和使用連續性要求高的水泥、粉煤灰的庫存狀況進行重點關注,出現不正常情況馬上進行協調、處理。經驗證明,合理確定庫存容量、保持必要的物資存量,是保證供應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影響物資供應的因素多種多樣,有廠家生產、交通運輸、氣候變化等等。當某不可預見因素出現并對正常供應產生影響時,應當快速做出反應,及時提出并啟動應對措施。
2008年冬春季,我國多個省份遭遇風雪冰凍災害,交通運輸大面積癱瘓。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劑來自江蘇和浙江,同樣受到嚴重影響。幾個車皮的貨物滯留在路途中,后續發貨也申請不到車皮。經過分析,如果等待災害消除、交通恢復,勢必會影響工程的正常進行。經物資部門提議,公司緊急研究,決定啟用汽運發貨。同時要求廠家做好司機的動員工作,繞過災害地區,經福建、廣東、廣西進入云南,日夜兼程,終于在工地庫存量耗盡之前將貨物運抵了工地,保證了施工的正常進行。
對類似的突發事件,冷靜分析,權衡利弊,始終以工程建設大局為重,及時采取措施,使問題都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在采購、生產、使用3個環節分別采取不同的質量控制措施,層層把關,確保萬無一失,為確保工程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采購階段的質量控制工作主要體現在對相關廠家產品的原材料狀況、生產工藝、成品品質的考察和跟蹤上。在此基礎上制定符合金安橋水電站具體情況的內控指標,在采購合同中予以明確,以此作為質量控制和檢驗的標準。如:針對永保公司生產的大壩中熱水泥,公司早在使用前三年便聘請有關專家對其原材料品質、生產工藝、質量管理體系、檢驗試驗設施及人員進行了全面考察。之后又對其產品的各項指標進行連續跟蹤。其間針對MgO含量偏低、比表面積偏大等不足之處,從原料配方和生產工藝等方面進行咨詢和指導,最終達到了比較理想的品質水平。
為了加強質量的事前控制,盡可能將質量問題解決在物資進場之前,同時也是借鑒其他大型水電工程的成功經驗,聘請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對水泥主供廠及三家粉煤灰供應單位進行駐廠監造。對原材料、加工生產、出廠檢測3個環節進行質量監督。在出廠檢測環節,駐廠監造人員除了對重要指標進行單獨檢測外 (如水泥的堿含量、MgO含量、比表面積、出廠溫度,粉煤灰的細度、需水量比等),還對廠家全部檢測工作進行旁站監理,以加強檢測試驗工作的規范性。產品出廠必須經駐廠監造單位簽字和蓋章,否則甲方有權拒收。監造單位駐廠期間,共檢測樣品11 479個,抽取樣品送國家水泥質量檢測中心檢測91個。
物資在進場后、使用前的檢測是產品質量控制的最后一關,起著守門員的作用。為此,在三個層次上安排進場物資的質量控制工作:①供應商必須出具產品合格證和材質檢測報告,同時由施工單位對接收的物資做逐批次品質檢測;②監理單位依據監理合同規定按照10%的頻次進行抽樣檢測;③公司中心試驗室按照5%~10%的頻次進行抽樣檢測。
從采購合同管理和施工合同管理兩個途經入手,通過招標競爭、詢價對比、爭取優惠等方式確定盡可能低的采購價格。同時,通過對施工項目進行統供材料核銷的方式,嚴格控制消耗量,進而實現全面成本控制。
運用競爭機制選擇供應商是尋求合理低價的最佳途徑,也是國家法律法規和企業規章制度的要求。針對具備招標條件的物資全部采取招標方式進行采購,如鋼筋、鋼板、混凝土外加劑等。對于競爭條件不夠充分或專營性物資,在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基礎上,開展耐心的談判協商工作,以爭取最大限度的優惠,如火工材料,民爆公司管理費按國家規定的90%計取,且合同期內不作調整;成品油采購價格最大優惠幅度達3.15%等。
消耗量控制主要是防止施工過程中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物資流失和浪費,以及超出合同規定消耗量而增加額外投資,是成本控制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為此,制定了 《金安橋水電站統供物資管理辦法》和 《統供物資核銷實施細則》。以合同及實際配比單耗為依據,根據實際完成工程量對實際消耗材料量與應消耗量進行階段性對比分析。對于無正當理由的超耗,采取中間暫扣、最終清算的扣款辦法,從消耗量方面堵塞漏洞。如,大壩標柴油消耗量中間核銷超耗約3 000 t,扣款額900萬元。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物資供應是工程建設的物質保障,是順利實現建設目標的基本前提。結合金安橋水電站工程建設的實際,采取有效措施,較好地完成了業主統供物資的管理工作,為確保工程質量和建設進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保證供應、保證質量、控制成本,是物資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三者之間既矛盾又統一。妥善兼顧三者之間的關系,達到三者的有機結合,是物資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日常管理工作所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