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琦
本工程建筑為20世紀90年代初建筑,面積約為13 960 m2,建筑功能為圖書館,建筑布局為2層設大堂、多功能報告廳、閱覽區及辦公用房等;底層設外文、多媒體閱覽區,以及讀者休息區和其他辦公用房;3層設現報、現刊、過刊閱覽室及會議、接待、辦公室等用房;4層~6層為書庫及機房等功能辦公用房。本次節能改建主要針對外墻內面,采用的建筑節能改造措施是無機保溫砂漿保溫層,外墻內面面積約為4 500 m2。
2.1.1 材料準備
施工材料主要為水泥和無機保溫材料。無機保溫材料技術性能指標見表1。

表1 無機保溫材料主要技術性能指標
2.1.2 基層檢查與準備
基層表面空鼓、開裂、松動、風化及平整度及妨礙粘結的附著物的處理;施工產生的墻體缺陷處理;對于凹凸較大的基層,要進行局部找補,以減少材料耗量;因該工程為舊房改造項目,墻體表面平整度、垂直度必須符合規范要求,達不到規范要求時,須用10 mm~15 mm的水泥砂漿找平處理。改建工程鏟除裝飾層后,清理干凈,在原有的基礎上刷水泥凈漿,增強底層與保溫層的粘結力。
2.1.3 施工工藝流程
基層驗收、檢查處理→吊垂線、做高度灰餅→批無機保溫砂漿(設計厚度)→批抗裂柔性砂漿兩遍(2 mm~3 mm)→飾面層。
材料的儲存、運輸、搬運過程,要防雨、防潮并避免踩踏、重壓等有損其體積的行為;清潔強制臥式砂漿攪拌機,并按無機保溫砂漿粉料與水1∶(0.8~1.0)的比例,計量相應比例的材料和水;
2.4.1 無機保溫砂漿的施工
依據設計的無機保溫砂漿的厚度,設置灰餅或標筋;可一遍或多遍(可連續)將材料批抹至灰餅或標筋高度;第一遍的批抹要有一定的力度,保障與基層的粘結強度,進而避免產生空鼓、開裂的現象;連續的第二遍批抹,要控制(減小)批抹力度,且避免反復的揉搓,以免產生空鼓現象;批抹達控制高度后約4 h(嚴禁在無機保溫砂漿第一遍及第二遍初凝后用鋁合金尺刮平),用刮尺刮平后,用砂板搓平;要控制力度、減少揉搓次數;批抹質量達到二級抹灰即可;洞口、檐口等節點處的施工與普通砂漿完全相同;可免維護、自養生48 h后,批抹FSW抗裂柔性砂漿。
2.4.2 抗裂柔性砂漿的施工
抗裂柔性砂漿的批刮厚度為3 mm,分兩遍施工,每遍厚度為1.5 mm;如加掛抗堿玻纖網,則在第一遍批抹時即粘貼抗堿玻纖網(提高抗拉伸能力)后,批抹第二遍抗裂柔性砂漿;依據飾面材料,確定抹灰級別。

表2 外墻內保溫抹灰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將計量過的、一定量的水倒入強制臥式砂漿攪拌機后,再倒入相應的材料進行攪拌;現場加水攪拌5 min~7 min,攪拌時間不宜過長,以避免材料的體積損失;拌合好的漿料,應在3 h內用完,嚴禁在中途二次加水使用。
清潔強制臥式砂漿攪拌機,并按灰水1∶(0.3~0.25)的重量比,計量合適的材料和水;將計量過的、一定量的水倒入強制臥式砂漿攪拌機后,再倒入相應的材料進行攪拌;攪拌時間約7 min~10 min;攪拌好的材料,要求在1 h內使用完。
1)批無機保溫砂漿前,基層表面的塵土、污垢、油漬等應清除干凈;2)無機保溫砂漿的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3)當所批無機保溫砂漿厚度大于65 mm時,應采取加強措施;不同材料基體交接處,應采取防止開裂的加強措施;當采用加強網時,加強網與各基體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00 mm;4)無機保溫砂漿層與基層之間及其各層之間必須粘結牢固,應無空鼓、開裂、爆灰等現象;5)無機保溫砂漿層表面應光滑、潔凈、接槎平整,分格縫應清晰;6)護角、孔洞、槽、盒周圍的無機保溫砂漿表面應整齊、光滑;管道后面的表面應平整;7)無機保溫砂漿的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8)有排水要求的部位應做滴水線(槽),滴水線(槽)應整齊平順。外墻內保溫抹灰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見表2。
[1]涂逢祥.建筑節能43[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32.
[2]何滿泉,宋德萱.生態修復使既有住宅走向綠色建筑之路[J].山西建筑,2008,34(9):189-191.
[3]王 寧.外墻外保溫常見問題及主要措施[J].工業建筑,2007,37(12):157-159.
[4]唐 歡.夏熱冬冷地區節能建筑墻體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