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炳盛 王尚
纈草為敗醬草科纈草屬植物纈草(Valeriana alternifoli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莖,生于海拔250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南各地。性味辛、甘、溫,歸心、肝經。有鎮靜安神,解痙,鎮痛,調節血脂,改善微循環,抗心肌缺血,抗菌,抗病毒,抗抑郁,抗腫瘤等功效[1]。因產地不同,纈草從形態到有效成分的組成與含量亦存在差異,本課題所選研究對象為吉林省長白山地區所產的北纈草(Valeriana faurier Briq.),對北纈草的有效部位和生物活性進行系統研究,為進一步研究和開發利用長白山野生藥材北纈草奠定科學的物質依據。
超凈工作臺(CJ-1,南京萊步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皮尺,游標卡尺,BP211D電子天平(德國賽多司)。北纈草(采于吉林長白縣,經長春中醫藥大學鄧明魯教授鑒定為敗醬草科纈草屬植物北纈草);Wistar雄性大鼠,購自長春高新醫學動物實驗研究中心,體重200~240 g。
2.1 北纈草有效部位的提取
2.1.1 北纈草總黃酮的提取 稱取北纈草粗粉500 g,加70%乙醇5000 ml,回流提取三次,1.5 h/次,合并提取液,減壓(60℃)回收乙醇,水浴鍋(60℃)上濃縮干燥,干品加蒸餾水1000 ml溶解,加三氯甲烷500 ml,萃取3次,合并三次萃取液,減壓回收三氯甲烷,蒸干。干品加無水乙醇溶解,
將無水乙醇溶液加于處理好的聚酰胺(200目)中,蒸干乙醇,干品加樣于聚酰胺柱(100目)上,乙醇梯度洗脫,收集70%乙醇洗脫液,60℃水浴蒸干,干品即為北纈草總黃酮。
2.1.2 北纈草總皂苷的提取 稱取北纈草粗粉500 g,置5000 ml圓底燒瓶中,加石油醚3000 ml浸泡4 h,過濾,殘渣揮盡石油醚后加95%乙醇3000 ml,回流提取3次,2 h/次,合并3次提取液,減壓回收95%乙醇,殘渣加蒸餾水1000 ml超聲溶解,溶液用水飽和正丁醇萃取3次,800 ml/次,充分萃取,棄去水層,合并正丁醇層,將正丁醇溶液60℃減壓干燥即得北纈草總皂苷干品。
2.1.3 北纈草總有機酸的提取 取北纈草粗粉200 g加入蒸餾水2000 ml浸泡3 h,超聲提取2 h,過濾,濾液加入飽和鹽酸乙醚溶液萃取,乙醚層用1﹪碳酸氫鈉溶液萃取,碳酸氫鈉層用濃鹽酸調PH值到2,加入乙酸乙酯1000 ml,萃取2次,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減壓回收乙酸乙酯,濃縮液置水浴鍋(60℃)上濃縮干燥,干品即為北纈草總有機酸提取物。
2.2 北纈草有效部位消炎作用實驗[2]取大鼠110只,隨機分為11組:對照組,0.2 g/kg陽性藥阿司匹林組,0.40、0.60、0.80 g/kg三個劑量給藥組,共11組。連續給藥5天,于末次給藥1 h后于大鼠右后足腱膜下注入0.05%角叉菜膠 0.20 ml/只,然后于注射后1、2、3、4、5、6 h 測其足腫脹(先于注射前測正常大鼠足周長),以于正常足值之差作為腫脹度。
北纈草總黃酮(BXC-Fl)、總皂苷(BXC-Sa)、總有機酸(BXC-OA)對大鼠角叉菜膠性足腫脹消炎作用結果見表1。

表1 北纈草各有效部位對大鼠角叉菜膠性足腫脹的影響
從上表可知,與對照組相比北纈草總黃酮、總皂苷、總有機酸三有效部位對大鼠角叉菜膠性足腫脹均有差異。且以總有機酸提取物效果最為明顯,有顯著性差異。
纈草全國各地廣為分布,北纈草作為纈草中的代表品種在我國北方應用廣泛,但對于其系統研究卻相對較少,本課題以北纈草為原料,對其有效部位進行科學系統的研究,考察了總黃酮、總皂苷、總有機酸等有效部位,為北纈草的進一步研究奠定物質基礎。
首次定量測定了北纈草各有效部位對大鼠角叉菜膠性足腫脹消炎的活性,實驗結果證實北纈草總有機酸對大鼠角叉菜膠性足腫脹消炎作用較為明顯。因此下一步試驗應對總有機酸進行詳盡的研究。此次試驗結果為北纈草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1]朱有昌.東北纈草屬藥用植物資源.自然資源研究,1984,1:34.
[2]王文娟,孫耀光,雒向寧,侯建平,等.當歸拈痛丸對尿酸鈉致大鼠急性足腫脹的影響研究.現代中醫藥,2008,28(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