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童建軍 陜西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

陜西省是全國畜牧總站推廣奶牛DHI技術的18 個省份之一,現已推廣參測牛場93 家,參測奶牛1.2 萬多頭,取得了較顯著的效果和效益。據陜西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奶牛DHI測定中心對66 家持續參測牛場應用情況統計分析,305 天奶牛平均產奶量從2009年1月的6 112 kg/頭提高到2010年12月的7 584 kg/頭;乳脂率、乳蛋白率分別從2009年1月的3.3%和2.8%提高到2010年12月的3.9%和3.37%;體細胞數從2009年1月的85 萬個/mL下降到2010年12月的57 萬個/mL。在參測牛場中,絕大多數牛場的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還有少數牛場存在一些問題,收效甚微或沒有效果。對93 家參測牛場進行分析發現,凡是能夠認真按照操作規程和技術要求操作的牧場收效就大;凡是收效不大或沒有效果的牛場都存在著認識不到位,操作不規范或整改不到位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該項技術的流程、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進行介紹,以供已經或即將開展DHI工作的牛場參考和借鑒。
奶牛DHI技術應用的基本流程主要由4 個過程組成,即參測奶牛場前期準備和采送樣工作;DHI實驗室化驗分析工作;DHI數據中心數據處理工作;奶牛場整改工作和育種機構遺傳評估分析工作。
2.1.1 參測牛場基本條件
參測牛場應有一定規模,原則上存欄奶牛200 頭以上;采用機械擠奶,配有流量計或帶有攪拌和計量功能的裝置;場長認識到位,配備責任心強的專業技術員。
2.1.2 建立完整準確的信息檔案
牛場首先按照NY/T 1450-2007《中國荷斯坦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技術規范》中4.3.1準備工作的具體要求完善牛群資料信息。填寫《初次參測牛只檔案》、《產犢記錄表》、《干奶牛和淘汰牛記錄表》、《牛只產奶明細表》。并按要求形成電子檔案報奶牛DHI測定中心。
2.2.1 準備工作
采樣前與DHI測定中心聯系,預約送樣時間,準備足夠的采樣瓶、樣品架和防腐劑,按要求報送有關電子檔案等。
2.2.2 測定奶牛的要求
測定的奶牛應為產后5 天至干奶前的泌乳牛。每個泌乳牛每個泌乳月采送樣1 次,2 次測定時間間隔為26~33天。為了操作方便,固定為每月的某一天。
2.2.3 采樣操作
(1)添加防腐劑
采樣時必須使用DHI測定中心帶有取樣刻度標記的專用樣品瓶和樣品架。采樣前先在每個采樣瓶內加入0.03g重鉻酸鉀防腐劑。
(2)登記耳號和產奶量
奶牛上擠奶臺之后,先按順序登記牛耳號,擠完奶之后,記錄每頭牛的產奶量,然后取樣,保證耳號與樣瓶上的牛號一致。
(3)掌握取樣量
1 天3 次擠奶的,按早、中、晚4∶3∶3的比例取樣;1 天擠2 次奶的,按早晚6∶4比例取樣。每頭牛取樣總量為40 mL,樣品采在同一個樣品瓶里。取樣時,流量計或計量瓶要先放氣使牛奶充分攪拌混勻,然后取樣。因為乳脂肪比重小,一般分布在牛奶的上層,不經過攪拌采集的奶樣會使測出的乳成分生產性能報告不準確。
(4)采樣注意事項
采樣時要注意保持奶樣清潔,勿讓糞、尿等雜物污染奶樣。采樣結束后,樣品應搖勻,讓防腐劑與奶樣充分混勻。樣品箱(架)必須放在安全的地方,天氣炎熱時,應將奶樣放置于冷藏室(2~7 ℃),但不可冷凍,或放在通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樣品筐(架)的標簽上應準確填寫牛場名稱、牛舍或筐號。采樣結束后,將樣品瓶按產奶量明細表中的牛號順序(1~10)排放在樣品架里。
2.2.4 樣品送檢
從開始采樣到送達檢測室的時間應該控制為:夏季不超過48h,冬季不超過72h,最好采完立即送樣。各牛場要嚴格按照DHI中心排定的送樣日期送樣,若有臨時變動,須提前與DHI中心聯系。運輸途中避免劇烈震動和傾倒。
2.3.1 核對奶樣
收樣員接收奶樣時,應查對采樣記錄等各類表格是否齊全,樣品有無損壞,是否加防腐劑,采樣記錄表編號是否與樣箱編號一致。如有10%以上樣品不符合要求,應通知牛場重新采樣。
2.3.2 測定
實驗室應利用福斯Combifoss FT型乳成分體細胞一體綜合分析儀和操作系統,測出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含量、全乳固體含量和體細胞數等。每月對儀器進行1 次校對。

測定中心數據處理室根據奶樣測定結果及牛場相關信息,應用“中國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信息系統”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形成多種DHI測定分析報告。
奶牛DHI測定中心根據測定分析結果形成牛場生產性能測定報告,并反饋給市縣業務單位和牛場。
市縣業務部門幫助牛場管理者和技術人員對報告進行解讀分析,找出問題和原因,制定改進方案和措施。牛場要根據改進方案和措施負責落實到位。
測定工作開展以來,發現一些牛場在應用該技術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嚴重影響這一技術優勢的發揮。要做好DHI測定工作,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奶牛DHI報告是通過奶牛基本信息、測定的乳成分和體細胞數綜合分析,形成報告。如果參測牛場沒有奶牛的檔案資料,或缺少要求的項目內容,或檔案資料信息錯誤,就不可能得到正確的分析報告,就不可能正確地指導生產,也不可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參測牛場的信息資料一定要及時、完善和準確。特別是日常信息,如配種時應用的種公牛號,產犢和干奶時的日期等,要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并及時建立新生牛犢檔案。
不嚴格按規程操作和采送樣品,就會導致樣品腐敗變質不能測定,引起測定儀器故障,使測定工作受阻。不嚴格按規程操作采送樣品,所采樣品沒有代表性,所測數據將會是不真實的數據;不真實的數據,就得不到科學的報告,就會給牛場提供錯誤性的指導。因此,采樣時,一定要按操作規程操作到位。
3.2.1 采樣前
一定要在采樣瓶上標記牛只號碼,避免樣品號碼與所采樣牛號不一致或忘記標號;一定要在采樣瓶中先添加防腐劑。沒加防腐劑或沒先加防腐劑,都會導致樣品腐敗變質。
3.2.2 采樣和送樣
有的牛場采用計量瓶擠奶機,采樣時先要放氣將奶樣打勻后再采樣,避免所采奶樣乳成分不均勻。因為乳脂肪比重輕,所以計量瓶中的乳,中上部脂肪較多,下部脂肪較少,不放氣將奶打勻,所采樣品乳脂偏低。此外,一定要按牛擠奶次數所要求采樣的比例和采樣量采樣。因為同一頭牛早、中、晚乳的成分有差異,不按要求采樣,所采樣品真實性不夠。更不能投機取巧,在大罐取樣。還要注意,每次采樣時都要及時搖勻乳樣,否則采樣瓶中上部的樣品接觸不到防腐劑容易腐敗變質;同時,采樣過程一定要防止樣品受到污染導致不能測定。
必須對牛場所有的泌乳牛進行采樣,不能只采高產牛;不能將泌乳牛分2 部分或幾部分輪流采樣;也不能采取抽樣的方法進行采樣;更不能隨意采些牛的樣品。牛場不能全部采送樣,就不能對牛群情況作出正確分析判斷。
采送樣一定要連續,不得間斷,決不能時送時停。沒有連續的資料,就無法科學地分析牛只、牛群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難以判斷采取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是否有效,效果如何。
采樣后,一定要仔細核對牛號,并按信息單的號碼順序將樣品放置樣品筐(架)中,便于測定中心收樣核對,提高效率。采樣后應及時將樣品置于要求的低溫環境下保存,及時送到測定中心。
奶牛DHI技術的關鍵在于查找問題,改進提高。牛場如果缺乏技術員或技術員看不懂DHI報告,就無法分析本場牛只、牛群和牛場存在的問題,更談不上進行整改。因此,要求參測奶牛場一定要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或培養專業技術人員為本場解讀DHI技術報告。
奶牛DHI技術的落腳點在于整改,只有改進才會提高,只有提高,才會見效。目前有許多牛場也送樣分析,并查找出問題,但是沒有進行整改,收效甚微。事實證明,只要整改,就會見效。合陽縣浩大奶牛場原來牛場乳房炎發病率較高,DHI測定體細胞數達200 萬個/mL以上。后來該場聽取專家建議對運動場進行了改造,增設臥欄。僅這一項措施,體細胞數就下降到了38 萬個/mL,乳房炎發病率大大降低,產量和效益有了明顯提高。
DHI技術是一項綜合技術體系,需要堅持一段時間,并認真去做才能見效。應用DHI技術提高生產效益和產品質量安全,就像用抗生素治療炎癥性疾病一樣,重在治本。因此,不能簡單認為送幾次樣就能很快提高增效。需要持續測定,持續分析查找問題,持續改進,才能實現持續提高增效。
DHI技術應用要取得好的效果,可以概括為6 句話,即檔案資料完整可靠;規范采樣及時送到;準確測定提供報告;分析問題原因查找;整改措施一定做到;持之以恒必然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