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漢斌

楊喜中出生于革命老區江西吉安,1982年考入江西理工大學,1994年從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畢業后到廣東工業大學任教,2000年6月被招聘為廣州市東山區科技局副局長,2002年6月被任命為黨委書記、局長,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工作者。
在科技局“一把手”位置上,楊喜中帶著大家一步一個腳印,為這個團隊贏得了創新性榮譽。
東山區在廣州市城區中面積最小,但區內黨政軍首腦機關云集,是廣東省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坐落著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和廣東省科學院總部及下屬眾多國家級研究院所,聚集了一大批博士;一年一度的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在此舉辦;大量海歸人士向這里流動與回歸,都給東山城區帶來了眾多機遇。
面對這在全國都絕無僅有的機會,楊喜中將目光盯在了人的身上:他千方百計把人留住,特別是留住他們的心。
當時,海內外博士們除了自主創業外,更多的是去企事業單位就業,其中從事科研占了絕大多數。楊喜中想:如果我們能夠為博士們建立一個平臺,為他們提供各類服務,使大家對國內政策和區域環境有更深的了解,成為博士們的家,為東山區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獻計獻策,這豈不是雙贏嗎!
楊喜中的想法和上級主管部門領導的想法不謀而合。經過各方協調,在廣泛征求博士們的意見后,楊喜中決定籌建成立博士俱樂部。
2001年12月27日,我國第一家博士俱樂部在廣州市東山區正式掛牌成立,楊喜中積極發揮博士品牌效應,組織策劃了系列活動如“博士沙龍”、“博士講壇”、“博士論壇”等。2002年5月,楊喜中還組織20名博士代表率先站出來,在一碩大博士帽上簽名,宣誓從自己做起,“求真務實,反對學術腐敗”,在眾人矚目的廣州英雄廣場簽名抵制學術腐敗。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如今博士俱樂部已經成為政府、企業家、金融家和博士之間相互了解、尋求合作、共謀發展的橋梁。會員們都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義不容辭地為家出一份力盡一份心。
作為廣州市的老城區,東山區內可供開發的土地資源極度緊缺,面臨著老城空心化的世界性難題。楊喜中認為:如果搞工業型高新技術產業,東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只有揚長避短,另辟蹊徑,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在全市已有的高科技產業戰略布局中闖出一條新路。
在上級政府大力支持下,2003年初,區委、區政府制定了《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為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區科技局就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專門制定了《東山區民營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資金管理辦法》、《東山區留學人員科技創業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和《東山區關于優先安排優秀民營科技企業科技項目的實施辦法》等相關扶持措施和政策。從而,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共鳴,受到區內外企業的好評。
許多企業的負責人向楊喜中建議:建立一種機制,構筑一個使科技企業之間和企業家之間相互溝通、增進合作交流、不斷增強企業集群效應,以示范和帶動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共同進步。
這些意見引起了楊喜中的高度重視。他認為,在現代產業發展過程中,隨著社會經濟活動的細分化、專業化,產業的生態系統性愈來愈強,縱向的依托和橫向聯合的趨勢決定了產業生態鏈的緊密性和相關性,龍頭的帶動作用固然重要,但如果離開了行業的生態鏈的支持,企業一枝獨秀的生命力就會很短暫,甚至是曇花一現。
從2002年底開始,楊喜中便著手準備一項新的實踐,通過政府的協調和支持,為區內科技企業搭建一個平臺。經過近一年的精心策劃和辛勤努力,一個服務于科技企業、凝聚企業群體智慧和技術的全新組織——廣州東山科技企業發展促進會(簡稱“科促會”)于2003年底正式成立。東山區委、區政府以此作為依托,力求打造一個新型的高科技的“東山模式”。
作為東山區科技企業的后盾和科技企業家的“娘家”,“科促會”由科技企業及企業家與從事科技經濟管理、金融、法律、新聞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專業人士組成。會員中不但有龍頭企業,也有高校、研究院所。經過多年的運營,“科促會”在促進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推動區域生態產業鏈形成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創意產業又叫創意工業、創造性產業、創意經濟。早在2005年初,創意產業的雛形就隱隱約約地在楊喜中的腦海里萌生。
2005年8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廣州市越秀區和東山區合并為新的越秀區。越秀和東山合并,不僅意味著地域上的融合,更是兩區社會經濟實力、政府施政水平的全面結合。怎樣將資源互補利用起來是新越秀區面臨的問題。同樣,新形勢下的科技工作如何取得新的突破?怎樣打造新越秀的高新技術產業?楊喜中又在新形勢下思考著新的突破。
并區之后不久,擔任新越秀區科技局局長、知識產權局局長的楊喜中在越秀區組織召開了當年的全國十五中心城區科技局局長聯誼會,北京市東城區的代表在介紹經驗時提到了文化創意產業概念。這引起了楊喜中的注意,因為這與他腦海中未成型的想法有著相當的一致性,盡管他所聽到的經驗大都是概念。
越秀區商業發達,有“千年商都”之稱,國內甚至于東南亞的很多商品都在這里集散;而原東山區的科技教育資源雄厚,同時還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黃花崗科技園(信息園),優惠政策和人才一個都不少。如果二者資源能夠整合到一起,就不是簡單的1+1的累加,而很可能催生一個新的產業幾何級的增長。想到這里,楊喜中決定要付諸行動。
2005年底,楊喜中在給越秀區委、區政府和廣州市主管部門的2006年區科技局工作計劃建議中,明確提出要進行越秀區數字內容創意產業發展的探索。
越秀區是廣州市動漫設計、建筑設計、工業設計、園林設計、軟件設計和廣告設計等創意企業群體所在地,也是廣州市創意產業的集聚地。經過半年的深入調研,一份引人注目的調研報告出來了。
2006年7月24日,越秀區委、區政府組織召開了“越秀區數字內容創意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會”,來自廣東省、廣州市和中國科學院的與會人士對報告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認為越秀區發展創意產業有著良好的前景和基礎。
同年9月8日,由廣州市軟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市科技局、越秀區政府聯合打造的廣州首家創意產業孵化基地——“廣州創意產業園”在越秀區掛牌成立。這是越秀區向創意產業進軍打出的第一張王牌。
隨后,楊喜中組織制定了華南地區首個創意產業區級扶持政策措施——《越秀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成立了華南地區首個創意產業行業組織——廣州市越秀區創意產業協會,推動組織編制了廣東省首部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廣州市越秀區創意產業發展規劃(2007-2016年)》。

博士們簽名倡導“求真務實,反對學術腐敗”。圖中左三為楊喜中。
短短幾年時間,廣州創意產業在國內最早起步,并取得斐然成就。一批創意龍頭企業迅速崛起,如“華語動漫第一獎”金龍獎主辦機構漫友文化,推出中國首部原創動畫賀歲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的原創動力,“中國動漫第一股”奧飛動漫等。
2010年4月,因工作需要,楊喜中調任廣州市越秀區環境保護局,擔任局長一職,并于2011年1月兼任黨委書記。
越秀區作為廣州市的中心老城區,飲食服務業高度發達,30多平方公里的城區中聚集了3000多家飲食服務單位,飲食服務企業的密度和總量位居全市前列,排放的油煙如若監控不當,會嚴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
為此,越秀區率先在全市推出了兩大舉措:餐飲業聯合審批和油煙在線監控。
越秀區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餐飲娛樂業聯合審批制度,建立了“聯合預審信息發布平臺”。這不但簡化了辦事程序,提高了辦事效率,方便了企業辦事,而且維護了群眾的環境權益,避免了企業投資失誤,樹立了政府的威信,實現了多贏。
同時,越秀區率先開發和推廣使用的油煙在線監控就像一只只“千里眼”,監控著企業油煙治理設施的正常使用,確保達標排放。截至今年6月30日,在越秀區已安裝1155臺油煙在線監控設備,監控過千家飲食服務單位,占全市的61%。
近5年來,越秀區的環境信訪量平均每年下降8%。特別是2010年,通過采取有效舉措開展綜合整治,飲食服務業污染擾民投訴量比同期下降了54.6%,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的任務。2011年上半年,飲食服務業污染擾民投訴量比去年同期又下降了41%,破解了居民群眾的環境信訪持續居高不下的難題,居民的環境幸福感和滿意率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