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琴 徐春陽
(上饒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西 上饒 334000)
語言輸出與英文寫作
胡燕琴 徐春陽
(上饒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西 上饒 334000)
本文介紹了Swain的輸出理論及其在外語寫作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提高寫作技能的幾種方法。
英語教學;輸出假設;寫作技巧
(一)輸出假設提出的背景及含義。在外語教學實踐與研究中,長期存在著一種重輸入輕輸出的不對稱現象,其中,影響較大的是Swain提出的可理解輸出假設。基于對加拿大的法語沉浸式教學的調查研究,Swain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可理解的輸入在習得過程中固然有很大作用,但仍不足以使學習者全面發展他們的二語水平。
Swain指出:“輸出能激學習者從以語義為基礎的認知處理轉向以句法為基礎的認知處理。前者是開放式的、策略性的、非規定性的,在理解中普遍存在;后者在語言的準確表達乃至最終的習得中十分重要。因此,輸出在句法和詞法習得中具有潛在的重要作用。”(Swain,1995:128)輸出除了能提高學習者二語的流利程度外,還能提高其準確性。在交際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學習者不得不將自己的語言表達修改得更連貫、更準確。使用目標語表達可以激發學習者,促使他們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以達到成功交流的目的。
(二)語言輸出的作用。語言輸出在二語習得中的重要作用體現在四個方面,即引起注意、假設檢驗、元語言功能和表達自動化。
(1)輸出能引起學習者對語言問題的注意。二語學習過程中,輸出會使學習者注意到他們想表達的內容和表達能力之間的差距,更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的語言知識,并使其在以后的語言輸入中有意識地注意能解決問題的語言材料,激發學習者運用認知策略去解決問題,以獲取新知識或鞏固已有知識。
(2)輸出能對目標語的結構及語義進行假設。語言輸出的過程也就是學習者檢驗假設并根據反饋修正假設的過程。
輸出為學習者提供了一種可以用來檢驗在學習和理解過程中對目標語的結構和語義所提出假設的方式。在修改語言輸出時,學習者實際上是在檢驗二語的假設,嘗試新的結構和形式,創造性地開發中介語資源。通過輸出,學習者能檢驗自己形成的假設,通過意義協商,學習者的語言表達會更為準確。
(3)輸出具有元語言功能。輸出可以培養學習者用目標語對自己的輸出進行反省的意識,從而發現并糾正中介語中存在的問題,并達到控制輸出和內化語言結構的目的。學習者通過協商來獲得意義,協商的內容是語言的結構形式,學習者把語言形式與他們試圖表達的意義連接起來,用語言來表達意義,然后用語言來反思語言形式。
(4)輸出能使目標語表達成為自動化。輸出的前三個功能都與有關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有關。語言輸出能提高表達的流利性。而進行流暢的語言生產運用,學習者要在有意義的語境中運用語言。經過反復操練和整合,陳述性知識形成高效率的過程性知識,過程性知識在運用中還不斷得到微調和完善,最后達到運用的自動化。
近些年來,中國語境中的寫作教學實效性問題引起各界關注,盡管廣大外語教師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收效甚微,學生的寫作能力始終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離教學要求的規定相距甚遠。
我在多年的教學中也經常反思這個問題為什么學生的寫作能力比較薄弱?為此,我抽取大學英語大二學生寫作試卷60份統計分析其寫作常見錯誤頻率統計。調查情況如下表:
這次接受調查的對象主要針對非英語專業的大二學生。由于我院校是地方的本科院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基礎差,底子薄。調查表明,學生拼寫錯誤是與其記憶背誦有關。此外,單復數雖然不一致,但是大部份學生是因為粗心導致,雖然不排除某些同學對此語法點存在欠缺。句子結構不連貫是學生的最大弱點。舉個例子:
1) There have two reasons about it. (there are two reasons about it.)
2) How to assure food safety is become the society’ s point.(how to assure food safety is to become the society’s focus
.)
他們雖然可以用口語流利表達自己的意思,但是一旦在寫作中就不避免出現句法錯誤。同時調查顯示,中國學生學習英語仍然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在課堂上能主動用英語表達的學生比較少,當然,很可能是由于表達能力有限,缺乏自信心,因而抑制了主動性。多數學生喜歡事先想好中文,再譯成英語。這種英語夾雜著漢語發言的現象在中國課堂上非常普遍。我認為這是外語學習的一個必然過程,應該正確看待這種現象。此外,學生對教師的作用寄予非常大的希望如碰到表達上的困難時,他們希望老師能及時給予幫助,絕大部份學生認為老師的反饋對他們很重要。

大學英語寫作常見錯誤統計(學生人數:60人)
寫作能力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綜合能力。一篇好的習作不僅詞句運用恰當、篇章結構完整合理,而且還需要邏輯嚴密。英文寫作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的。
寫作要求學習者將接受的知識理解吸收,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這種再創造能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效果。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結合以上調查分析,我認為Swain的輸出理論可以給我們帶來如下啟示:
(一)背誦。背誦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鞏固所學的語法知識,使學生牢記常用詞匯、句型及固定表達,增強語言知識的積累,強化語言輸入,有助于外語語感的養成,為語言輸出奠定扎實的基礎。國內研究者們較一致地認為背誦課文對短語習得、寫作、口語學習,尤其是語感的培養又促進作用。背誦的過程,就是將別人的東西化為自己的東西,是培養語感的捷徑。近些年來的二語習得理論的發展使我們重新認識背誦的作用。通過背誦存入到大腦的基本單位通常是句子,這就大大地提高了信息處理的效率,有利于輸出活動的進行,幫助深刻理解語言材料。
背誦輸入的語言材料都是我國學生所熟悉的,由教師精心挑選,易于學生接受、理解和吸收。
通過背誦,學生可以有意識地輸入英語中大量的詞匯、語法、句型、段落和篇章,從而構建起寫作中所需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技巧的框架,加強對語言輸出過程中負遷移的監控和修正,促進母語對外語的正遷移,逐步排除母語對外語的干擾,調動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增強其掌握外語的自信心。
(二)作文寫長法。王初明教授出于對學生的情感需求(愿不愿寫、敢不敢寫)的深刻認識,借用了二語習得領域Swain提出的輸出理論,認為大量的寫作能促使學習者深入地浸泡在英語材料之中,積累大量的英語使用體驗,能滿足學生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思想的目的,以大量的語言產出來刺激學生主動地“輸入”英語,以避開中國語境中學英語的真實語境缺乏的現實局限,擺脫傳統教學法的束縛。大力提倡教師不改學生寫作中的語言錯誤,以鼓勵為主,大力表揚學生作品的方法。寫作迫使學生開動腦筋,挖空心思去組詞造句,表達意思。語言聽、說、讀、寫技能雖然各具特性,訓練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根基,即深層語言能力。在語篇層次上合成句子,活用語言,有助于打造深層語言能力。只有建立在這種能力之上的語言工具,學生才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光靠句子操練去練聽說,搞速成,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后勁有限。借助“寫長法”,學生可以沖破學習障礙,將外語知識打造成語用能力和技能。
(三)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輸出意識。創造鼓勵輸出的課堂氛圍,提供盡可能多的輸出機會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表達,首先必須努力降低學生的焦慮,提高和保護學生語言表達興趣。不少學生由于缺乏自信,表達之前總是顧慮重重,教師可以請口頭表達相對好的學生先發言。課堂上的語言輸出可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如問答、復述、討論、辯論、翻譯、演講、報告等。教學中嘗試引人任務教學法,也是實現可理解輸出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因和動機去參與教學活動,并能根據情況有側重地強調語言、學習者及學習過程。而一旦出現學生確實難以完成表達任務的情況時,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幫助對象包括教師在內解決問題,盡量為其提供和創造一個相對寬松的語言輸出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其變被動輸出為主動輸出,成為自主學習者。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創造融真實性、交際性、趣味性于一體的英語教學環境。
[1]王初明,等.以寫促學——一項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的試驗[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3) :207-212.
[2]吳斐.理解性輸出與語言學習效率——一項“寫長法”的實證研究 [J].外語教學,2005,1.
Language output and English writing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Swain’ s Output Hypothesis and illustrates its importance in English writing.Meanwhile,it reports in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at grade two and analyzes their problems,thus put forward several skills to improve their writing.
Key words:English teaching;the Output Hypothesis;writing skills
H05
A
1008—6772(2011)01—0155—02
2011-1-16
胡燕琴(1979-),女,江西樟樹人,上饒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英語教學與應用語言學。徐春陽(1983-),男,江西樟樹人,上饒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研究英語教學法。
本文系“輸出驅動假設研究與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構建”階段性成果之一(編號:JXJG-1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