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如何富民安民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建設中國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國外在社會管理方面有許多保障人民幸福的經驗可供我們參考。本期介紹美、日、法等國的部分經驗,以資借鑒。
美國富強起來有三個因素發揮了關鍵作用:個人致富的奮斗精神;政府對這一精神的支持與鼓勵;產業資本的法治原則。
美國人民個人致富的奮斗精神,是美國走向富足的原動力。對個人致富的沖動,美國政府不是壓抑,而是盡力創造條件和空間,使之得到充分發揮。其中以兩個條件最為重要,一是以民企為主,發展經濟;二是低稅收,藏富于民。
美國經濟走向現代化,是以鐵路的大發展為前提的。19世紀后半期,為支持個人投資鐵路,政府提供了稅收和融資(參股、信貸和擔保)的多方面支持,贈送給鐵路公司的土地竟然達到國土面積的1/10。在政府的支持下,美國鐵路19世紀末達到30萬英里,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為國內市場的統一和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除了鐵路,從立國到今天,美國在交通、能源、采礦、通訊、金融、化工、醫療、冶金、生化、電子、房地產、制造業等各行各業中,無不是以民營企業為主體,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功建設了現代企業、現代產業和現代經濟。需要重視的一個基本事實是,雖然美國幾乎所有事關“國計民生”的產業都以民營企業為主,對國家而言,并沒有因為發展了民企而變得弱小,民眾也沒有因此貧困。
在政府的支持和保護下,美國產業資產階級得以成長壯大,這奠定了美國全面走向法治社會的經濟基礎。1868年,代表工業資產階級利益的北方戰勝了南方分裂勢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與憲法的權威,將美國人追求財富的巨大沖動,納入了法律和秩序的軌道。此后,美國便勢不可擋地成為了整體實力的世界首富,成為了世界霸主。
1.支出超過國防預算。
美國養老社會保障,堪稱世界上最龐大、計算最復雜的養老體系。為了讓養老體系盡可能公平、公開、合理,專家學者們設計了一大堆復雜的計算公式,以適應各種不同情況。每一個人因其生活環境、工作年限、工資收入、家庭狀況、個人財力不同,可能獲得的養老金或者社會福利有很大差異。
聯邦政府管理的養老系統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社安金,其資金來源于個人工資及其雇主,由聯邦政府強制性征收并且統一管理;另一類是貧困老人補助(SSI),該計劃由聯邦財政部出資,社安局代管。各州政府根據自己財力,在聯邦社會保障的基礎上有所補貼;雇主根據自身財力狀況,為員工提供不同程度的養老補助。
美國的養老社會保障制度是由聯邦—州—雇主—個人聯合編織的一張安全網,既保證工作多年的人退休之后能夠獲得一定的養老金,又為極端貧困的老人“老有所養”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社安金實質上是一個由聯邦政府管理的社會保險資金。其核心是要求所有工作的人和雇主繳納社安稅,用以支付退休金。社安金是美國最大的社會保障來源,2010年總金額為6779億美元,在聯邦財政預算中居首占19.63%、第二位是國防預算占18.74%。無論是絕對數還是在各項預算中所占比例,都堪稱世界最大規模的單項政府支出。
聯邦社安局公布的資料顯示,2010年,大約1.56億人被納入了社安金計劃,占美國總工作人口約93%;大約3400萬退休老人獲得了400億美元的社安金,這些老人中有290萬人所贍養的親屬獲得了17億美元的社安金,平均每位退休老人及其所贍養親屬每月獲得1170美元的社安金。2010年90%的65歲以上老人收到社安金,占同年退休老人資金來源約40%。
2.貧困老人“老有所養”。
解決低收入或者無收入的老人養老問題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個難題。美國有一部分老人因為沒有工作或者工作時間不夠法定領社安金年限,不符合領取社安金的條件。還有一些長期從事低收入工作的老人退休后社安金不足以維持最基本的生活,聯邦政府為這類老人提供SSI以及其他社會福利,作為最低生活保障。SSI資金來源為聯邦稅收(非社安金稅收),由聯邦財政部出資,社安局代管,是一項專為老人、盲人和殘障者提供現金援助的社會福利。
2009年聯邦政府為770萬老人、盲人和殘障人士支付了420億美元,以滿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包括提供食品、衣物和住所。平均每人每月獲得674美元補助,或者每對夫妻1011美元。各州情況不一樣,有些州在聯邦補助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補貼,因而實際收入會高于這一數字。
聯邦政府對于老人貧困補助申請者的個人收入和財產都有嚴格規定,如果受益人或者家屬另有收入來源,領取的補助金會相應降低。老人是否獨居,家庭成員的收入多少,都會影響補助金額計算。個人的工資收入多少,是否領取社安金以及各項福利,是否領取退休金或者從他人那里獲得的饋贈物品、食物和住宅等等也會影響補助金額計算。
法律規定,個人資產(包括現金收入,銀行賬戶,股票,債券等)不超過2000美元,夫妻不超過3000美元(各州規定有差異)的65歲以上美國公民,就可能符合領取SSI的條件。住房和汽車不作為個人資產計算在內。領取SSI者必須首先申請所有能夠獲得的任何其他現金福利,通常會得到食物券和醫療與醫藥補助。醫療補助將支付醫生與醫院的費用,食物券則幫助購買食物。有些老人的社安金少于老人貧困補助金額,可以補足差額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