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4
應用黑箱方法建立二維心理結構理論初探
劉洋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4
心理學流派眾多,指導思想和方法論各異。系統學的產生和發展深刻影響了心理學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本文在弗洛伊德和楊春時的心理結構理論的基礎上,嘗試采用系統學中的黑箱法建立二維心理結構理論,并從動物、幼兒、成人的心理發展史的角度進一步論證二維心理結構理論的合理性。
心理學;黑箱方法;二維心理結構理論
還原論的方法在自然科學領域中取得巨大成功,但還原論的不足正日益顯現,較早意識到這一點的貝塔朗菲提出了一般系統論。系統論主張把定量描述與定性描述、確定論描述與非確定論描述、精確方法與模糊或近似方法、硬方法與軟方法結合,大大擴展了系統方法的有效性。人的心理具有明顯的系統性,心理活動的重要物質承擔者大腦就是一個黑箱。現代控制論的一個重要分支——神經控制論的研究就是使用黑箱法研究大腦。
黑箱方法是系統學中經典控制論使用的方法。黑箱是指其內部構造和機理還不清楚,但可以通過外部觀測和試驗,去認識其功能和特性的事物。黑箱法就是不打開黑箱,而利用外部觀測、試驗,通過輸入、輸出信息,來研究黑箱的功能和特性,探索其構造和機理的科學方法。黑箱方法即輸入—輸出方法,其基本思想可采用圖1所示的方框圖表示。

圖1 系統的輸入-輸出-反饋示意圖

圖2 二維心理結構示意圖
控制論與思維科學密切相關,運用黑箱方法,完全可以通過輸入和輸出的分析,建立模型,了解認識大腦思維的功能。比如巴普洛夫的膝跳反射實驗,就是給人的膝蓋一個敲擊的輸入,人就有小腿立即跳起的輸出。照此,將觀察對象視為系統,研究者就承擔反饋環節,將已有的各類心理現象中什么樣的輸入得到什么樣的輸出進行記錄和分析,嘗試建立了二維心理結構理論。
二維心理結構理論見圖2。心理結構有兩個維度,一維是心理層次,一維是心理強度。其中心理層次分為無意識、元意識和遣動意識三個部分。心理狀態都可以用心理層次和心理強度來描述。無意識純粹是本能,無意識層次的心理活動伴隨著人的整個生命周期,基本不存在休眠狀態。元意識層次只要不處于深度睡眠狀態即無夢睡眠狀態就能一直活動,不受人本身的意志所控制。遣動意識是受人本身意志控制的意識,需要主體主動賦予心理能量才能進入運行狀態。心理強度是描述廣義化的力比多的大小,弗洛伊德所提的力比多主要指性心理能量,廣義的力比多,除了來自性的本能,還有食、生、死、溫、光等本能和其他欲望等。
(1)心理層次
三個心理層次在解決問題時心理機制和工作狀態不同,三者之間有相互作用。
給熟睡的人一個輸入——把床傾斜,他就輸出一個自動往里滾的動作調整以保持平衡。給一個人的眼睛一束較強的光的輸入,人沒有經過復雜的思考過程,就會立即有閉眼的輸出。人身體各個器官的運行自如,如呼吸不必刻意。給處于青春期的人一個“妙齡異性”的輸入,他就會輸出性欲;給饑餓的人一個美食的輸入,他就會輸出食欲,這就反映出無意識具有諸如性、食等“動物的人”的功能。由此推斷心理結構中無意識是一種刺激—反應的程式化反應,其刺激—反應的先天結構是生命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人的新陳代謝系統平時正常的運行就是無意識的作用,無意識是人生理的控制中心。在“邏輯”方面按照先天和后天程序遵循“刺激—反應”規則。
桌上放著一套數學習題,給一個“考試”的輸入,人會輸出一個主動做題答卷的行為;而如果給的是一個“周末休息”的輸入,則可能對數學題視而不見,得到一個玩的輸出。由此推斷前者是主體調動遣動意識去解題,后者則沒有。比如,在思考物理習題時,需要主動地賦予心理能量,按照形式邏輯來進行心理活動。遣動意識在邏輯方面遵循形式邏輯,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給處于青春期的人一個“妙齡異性”的輸入,輸出無意識性本能產生的性欲以及伴隨的臉紅心跳;無意識的性欲會反饋到元意識輸出相關的“夢”;元意識的性動機反饋到遣動意識會輸出一個令你和異性接觸、交往的性心理。三者可以相互作用。給一個學生“做題”的輸入,元意識輸出解題的突破口,然后反饋到遣動意識會輸出遣動意識的分析證明。給一個初學者“語言學習”的輸入,輸出遣動意識的學習,極大數量的重復可以使得遣動意識范疇的記憶印象等壓入元意識,學習語言文字反饋到元意識最終輸出語感,“不假思索”就可以熟練掌握語言文字。遣動意識通過只有對無意識和元意識的反思才能察覺后兩者的存在。
(2)心理強度
一切心理活動都具備心理強度。比如晚上看恐怖電影跟半夜在路上真的遇到歹徒兩者受到驚嚇的心理強度是不同的,人的反應也不同,看恐怖電影被嚇得驚叫,半夜歹徒偷襲則可能使人嚇暈;在寧靜的山村,一個人走夜路和一群人結伴走夜路,產生的恐懼心理的心理強度有差別;為了一個不相干的人工作跟為了一個深愛的人工作,二者的勤奮程度是不同的;這些就是心理強度不同導致的行為不同。
二維心理結構理論對一切心理現象都從心理層次和心理強度兩個維度來描述,同時初步概括出不同心理層次所遵循的規律。下面從心理歷史演化過程分析的角度進一步探討二維心理結構理論的合理性。
二維心理結構理論是采用黑箱法結合人類各種常見心理現象建立的。從動物到人的心理進化歷史以及幼兒到成人的成長歷史可以進一步論證該二維心理結構理論的科學性。
(1)動物到人的心理進化歷史
生物進化,最開始是神經細胞和一般細胞沒有分化的階段;然后進化到有神經索的階段。伴隨著生物的進化,心理的發展是和一種特殊機構不可分的。這種機構起初是一種非常初級的前神經機構,而后是一種復雜的神經機構。動物心理是神經系統的機能,但它們依賴感受器官直接地接受具體刺激物的影響,這種刺激—反應是受無意識控制。由于脊椎動物“把整個身體都聚集在神經系統周圍,因此便有了發展到自我意識等等的可能性。”神經系統的發展使得大腦皮質進化。大腦皮質是思維的器官。腦進一步進化到古皮質,元意識和古皮質發生是同時的過程;接著發生新皮質,只有人、大猩猩這類高等動物才具有新皮質;新皮質發展之后發展出遣動意識,目前只有人類進化出這一心理層次。從這段進化歷史可以看出人類的心理存在無意識、元意識和遣動意識三個心理層次的合理性。
(2)幼兒到成人的心理成長過程
小孩剛出生時,都具備無意識。嬰兒饑餓時不假思索的哭,主動去吮吸母乳并會自動保持被母親抱時身體的平衡,整個生理機能的正常運行是無意識在起作用。當到兩三歲時,幼兒就已經發展出元意識,開始學說話。大概到五六歲時,就可以達到進行分析性思維的階段,這個時候的小孩已經會打自己的小算盤看怎么決策和行動對自己最有利,這時遣動意識已經形成。可見即便在一個人的成長周期里也蘊含著人類整個進化史中出現的從無意識到元意識再到遣動意識的發展歷程,類似生物學里的重演律。
根據皮亞杰認為,“每一個結構都是心理發生的結果,而心理發生就是從一個較初級的結構轉化為一個不那么初級的(或較復雜的)結構”。幼兒心理也是遵循誘導發生—發生誘導的過程。狼孩的案例是很好的證明。因為狼孩雖然具備產生遣動意識的生理部分,但讓他分析問題、做幾何題等卻無從下手。狼孩具有產生遣動意識的生理基礎,但缺乏外界條件的誘導,最終沒能產生遣動意識,使得成長在狼群中的狼孩在與社會隔離十幾年后,其大多數行為都與狼相像,其心理結構發展仍停留在幼兒階段。該案例也進一步說明了心理結構理論中三個心理層次的合理性。
心理結構的研究對心理學的發展有重大意義。本文將人類心理的主要物質承擔者大腦視為一個黑箱,通過研究人腦對不同的輸入產生的輸出情況,嘗試建立二維心理結構理論。該心理結構有心理層次和心理強度兩個維度:在弗洛伊德和楊春時的心理層次理論基礎上,本文提出了無意識、元意識和遣動意識的三個心理層次;推廣了弗洛伊德得力比多概念,定義了廣義力比多的概念,把它從單純的性欲力比多擴大為泛指心理能量。本文還從動物到人類的心理進化歷史和幼兒到成人的成長歷史的角度進一步論證了二維心理結構理論的合理性。
初步建立的二維心理結構理論盡管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一些基本的心理現象,但理論本身還很不完善。希望隨著哲學、腦科學的進步,心理學能夠得到長足發展。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2.011
劉洋,80后,湖南衡陽人,曾習教育之法,為學生之師。現在一邊攻讀哈爾濱理工大學會計學本科學位,一邊準備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