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嚴碧華
電鍍業轉型升級之惑
□ 本刊記者 嚴碧華
電鍍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用電量大,排出的廢水與廢氣多。在倡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背景之下,電鍍業顯然首當其沖。
我們欣喜地看到,一些地方紛紛出臺加快電鍍行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日前,浙江省環境保護廳廳長徐震表示,今年下半年,浙江省將全面推進五大重點行業污染整治,其中三季度重點是推出實施電鍍行業污染整治方案。
政策引導之下,一些企業也紛紛上馬先進工藝,節省能耗與減少污染物排放,但仍有企業在社會責任與利益的博弈之下,進度緩慢,轉型升級被擱淺。
進入八月,正是電鍍生產、銷售兩旺季節。本刊記者在江蘇和浙江兩地采訪時發現,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成為企業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的“口頭禪”,多位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壓力很大。
在壓力倍增的形勢下,這些地方關于電鍍行業整治與轉型升級的措施明顯增多。
介于南京與上海之間的江蘇常州武進區,電鍍企業普遍存在生產規模小、工藝落后、產業檔次低、環境污染重、安全隱患多等問題。
日前,記者從武進區環保局了解到,武進區60余家電鍍企業將全面開展節能技術改造,實現清潔生產和管理。
采訪中,多位電鍍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節能改造意味著增加投入,但從長遠來說,企業仍是受益的。
8月18日下午,浙江溫州鹿城區電鍍行業協會召開了一次會員大會,從會上釋放出一個重要信息,鹿城區電鍍整治入園工作成效顯著,污染嚴重又不能根治的電鍍落后產能如期關閉,全區電鍍“低、小、散”局面得到根本改變。
記者留意到,會前幾天,當地環保、安監等部門對仰義漁渡村渡口路紅楓山莊西側一家非法電鍍廠進行了取締。
在浙江金華浦江縣,從今年4月起,該縣對印染、電鍍、造紙、化工等行業的36家工業污水排放量較大的企業試行“刷卡排污”。
作為浙北第一經濟強縣的海寧,電鍍企業亦非常多。近日,海寧市政府按照“淘汰落后、控量提質、節能減排”的要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電鍍行業轉型升級的工作意見》。
記者采訪獲悉,《意見》的出臺,旨在通過進一步整治和監管,推動電鍍企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有限資源的優化配置。
出臺的相關政策表明,一些地方政府正在積極引導電鍍企業轉型升級,切實做到節能減排。“高壓”之下,一些企業紛紛加大投入,進行技術改造。但也有企業仍然被短期利益迷惑,淘汰落后產能、轉型升級之路異常緩慢。
在浦江采訪時,一家這樣的電鍍廠顯現了出來,該電鍍廠是浦江信得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得利)的下屬企業,當地環保局提供的資料顯示,信得利電鍍廠是浙江省電鍍行業骨干企業,目前年產值達1.5億元。
這樣一家骨干企業如何步入轉型之路?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這家企業。

進入廠區是在下午三點左右,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整個廠區分成若干個車間,每個車間獨成一體,加工非常簡陋,車間內污水橫溢。在一個電鍍車間,工人正從水池中把一批批金屬制品取出,堆放在車間一側。
一些車間內廢氣繚繞、隨風四處飄揚。更讓記者意外的是,廢氣大都沒有經過相應處理排放了出去,而污水處理設施也沒有運轉。
2008年前,該企業一直自主經營。在倡導節能減排、轉型升級的背景下,該企業也開始“轉型”,只是其“轉型”是對生產車間的經營方式進行責任制承包。
當地人士表示,說得通俗點就是對外招租,大量的招租直接導致電鍍鍍槽容量的大規模增加。
在浦江縣環保局,辦公室主任項柏青出示了一份2011年1月20日的浦江縣環保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10年6月1日,浦江縣環保局執法人員到信得利電鍍廠生產車間進行現場檢查發現,核定的電鍍鍍槽容量為312.916立方米,但其生產規模為491.24立方米,擴建部分未經環保部門環評審批。突然超出178立方米,而生產工藝并無改進,相關處理設施也未跟上。

浙江浦江信得利電鍍廠簡陋的生產車間和污水處理設施。圖/嚴碧華
業內人士表示,電鍍車間生產需要用到氰化鈉、氰化鉀等危險化學品,生產過程產生大量有毒廢氣,這些廢氣需要經過吸收、處理才能排放。
在該廠東邊不到100米,即有一名為亞太廣場的小區,遠小于300米的衛生防護距離(指生產有害因素部門的邊界到居住區邊界的最小距離)。
此外,周邊還有幼兒園和醫院,隨意排放的廢氣引起了周邊居民的強烈不滿,要求企業搬遷的呼聲漸高。
信得利負責環保的金天彬向記者表示,公司已花費100多萬元購置了廢氣處理裝置,但還未安裝好。
記者在現場發現,未安裝好廢氣處理設施,但生產照樣進行,廢氣在源源不斷地排出。由于氣味大,一些亞太廣場居民連窗戶都不敢開。
地方政府多項措施指向電鍍企業,類似信得利這樣的企業緣何仍然頭頂高壓線運營?
分析人士指出,歸根結底還是利益問題,處罰力度不夠,不足以起到震懾作用。
針對信得利超出規模的情況,浦江縣環保局要求該公司在2010年6月30日前補辦環評手續,但該公司置若罔聞。2010年12月29日,執法人員再次檢查時,仍未辦理環評審批手續,且擴建的車間仍在正常生產,此行為違反了《浙江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基于此,浦江縣環保局做出了行政處罰,責令超出環評審批規定的擴建技改部分停止生產,同時罰款16萬元。
16萬元的處罰對信得利這樣的電鍍廠來說,顯然難以讓其引起重視。
據當地人士介紹,每個車間的承包費30萬元,像信得利車間達到20多個,即便是按照金天彬說的14個車間,再加上電費差價等,也利潤驚人。
除此之外,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簡單的帳,電鍍污水要完全處理好,成本一般在30元/噸,一個車間一天100噸水,每月3千噸,光污水處理成本就達9萬元,如果企業偷排或者處理不到位,企業純利潤隨之增加。
在利益驅使下,一些電鍍企業往往選擇偷排。浙江、江蘇當地一些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在和記者聊天時也坦言,一些電鍍企業受利益驅使,往往會偷排、漏排。由于隱蔽性強,很難發現,給環境治理帶來很大隱患。
此外,用電量更是驚人。一個電鍍車間一般每月用電量3-4萬度。為數眾多的電鍍企業,對于電荒嚴重的浙江來說,顯然不堪重負。
尤其是在金華市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2.56%的前提下,這些數字更讓人憂心。
如何切實將節能減排、轉型升級落到實處成了一大問題。
專家指出,電鍍行業的發展,目前還面臨著企業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生產工藝落后,設備簡單;企業環保意識不強,資源利用率低;管理水平不高,經濟效益較差,絕大部分電鍍企業仍沿襲粗放型經營管理模式;適應市場變化能力差等問題。
電鍍行業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擯除眼前利益,解決上述問題。突破發展瓶頸,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之路。
□ 編輯 陳 曉 □ 美編 閻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