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一平 陳招旗
元泰茶業的產業與文化愿景
□ 林一平 陳招旗
福建元泰茶業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少數經營中國紅茶的專業公司,自2004年以來不遺余力地傳播紅茶消費文化理念、生產營銷中國各地的紅茶名品,推廣“中國紅茶十八茗秀”,成為目前國內經營紅茶種類最多的企業。
作為日本歸僑,魏文生雖然多年旅居海外,民族復興情愫卻始終揮之不去。200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作為福建省工商聯直屬委員會副會長、福建省光彩事業促進會常委,參加了福建省的光彩扶貧事業,來到瀕臨倒閉的福安坦洋工夫紅茶茶場。當時茶場的人告訴他,這種坦洋工夫紅茶早在清朝咸豐元年就有了,曾遠銷海外。但目前坦洋工夫正面臨一個紅改烏,紅改綠的問題,要將適制紅茶的茶樹品種砍掉,改做烏龍茶、綠茶。魏文生說:“我第一次喝到坦洋工夫,就覺得不比國外一些知名品牌的紅茶差。”考察結束后不久,他決定承包面臨生存危機的茶場,做大國內的紅茶產業。
魏文生先后設立坦洋工夫紅茶基地和永泰聯坪村紅茶基地,改造茶園,更新技術,提高工藝,生產當地紅茶。剛開始大家不了解紅茶,一時茶葉賣不出去就送人,送茶送了一年多。他深信好紅茶不會老是藏在深閨人不識。事在人為,只過了短短的三年時間,魏文生在生產傳統工夫紅茶的基礎上精挑細選的“正山小種”、“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就披金奪銀,榮獲第四屆(上海)國際茶博會及第七屆(北京)國際名茶評比金獎、銀獎等。這些榮譽的到來,更堅定了他復興中國紅茶的信心和決心。
魏文生認為:“復興中國的紅茶產業及文化,不單純是國內產業的生存問題、茶農的增收問題,它是一個東方文化怎樣抗衡西方文化的問題,是民族情結的問題。正是因為這樣,才要有人去做這項有意義的事情,我想這是我輩茶人的使命。”
魏文生認為復興紅茶事業,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做一個品牌,就跟做人一樣。紅茶復興要經過幾個歷練,一個是時間,一個是市場要大,另外一個是質量,這三個要素是必備的。
憑著這份從零開始的執著,2005年魏文生在福州開設了元泰紅茶專柜,2006年成立了福建元泰茶業有限公司;同年,承襲傳統茶葉銷售模式的“元泰紅茶世界”在福州最大的茶葉市場——五里亭茶葉批發市場成立;2007年,在魏文生的多方籌劃下,由紅茶愛好者組成的“福建紅茶俱樂部”和中國首家以經營紅茶產品為主題的西式連鎖餐廳——元泰紅茶屋(YUAN TAI Tea House)先后成立。
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和特色,元泰茶業于2010年1月,在永泰縣聯坪村設立又一紅茶生產基地,并以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帶動產業鏈的發展。同年,元泰茶業獻展上海世博會,獲得很高聲譽。目前,元泰茶業與全國14個省份、18個產地的茶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經銷18款經典中國紅茶,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開設了分公司,建立全國經銷網絡。

福建元泰茶業總經理魏文生(右一)陪同茶界泰斗張天福(右二)在福安王家茶場指導茶葉生產。
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更加注重生活品質的提高,對于現代休閑文化生活的追求也逐漸加深。元泰積極探索紅茶屋連鎖經營模式,以做茶領域的“星巴克”為目標,讓紅茶屋這種既傳統又富有新意的茶類飲品店在國內遍地開花。
魏文生、陳安妮夫婦說,“做生意也應胸懷祖國,放眼世界,這樣生意才能做大做好。”中國就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把國內市場做大了,也有能力抗衡國外的像英國立頓那樣著名的茶企。他相信祖國的紅茶經過幾代人前赴后繼的努力,一定是康莊大道,前途一片光明。
□ 編輯 陳 萌 □ 美編 閻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