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 王瑋
判斷美國的綜合國力變化,還需要把它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加以比較。從與歐、日、中、俄、印的比較來看,在一些領域,確實存在力量此消彼長的現象。
美國綜合實力之國際對比
美國是一個極具自然資源稟賦的國家,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森林面積居世界第四位,人均可耕地面積居世界第五位,探明石油儲量居世界第十二位,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五位,煤炭儲量更是高居世界第一位。按照《全球足跡網絡2010年度報告》統計,美國整體的生態承載能力僅次于中國,遠超過法、德、英、日、意任意一國,甚至超過這些國家的總和。但同時,美國的生態需求也超過這些國家的總和,生態承載能力與生態需求有較大的缺口。以人均資源進口為標準,美國和中國大體處在同一水平,對進口資源的依賴性相對較低。單就進口能源依賴度而言,美、日、歐等發達國家整體上不如俄、中、印等新興經濟體,但美國的情況好于歐盟和日本。
從經濟活動看,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在2000年時高居世界榜首。到2003年,歐盟國內生產總值首次超過美國,美國退居次席,再后是日本、中國。按照現價美元計算的數據顯示,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的份額從2000年的30.7%下降到了2009年的24.3%。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的數據顯示,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的份額已經從2000年的23.6%下降到2010年的20.2%,預計到2015年還會進一步下降到18.4%。兩組數據都揭示出這樣一個趨勢:盡管美國經濟規模仍然在擴大,但它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額正在縮小。
美國人均生產總值從2000年的35327美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47484美元。在這一指標上,美國在2000年時小幅落后于日本,在當前則小幅領先于日本;它還一直領先于歐盟,且領先的優勢仍在緩慢擴大。相比于新興經濟體,美國依然有著明顯的領先優勢,但同十年前相比,優勢在大幅縮小。例如,2000年度美國人均生產總值相當于印度的80倍、中國的40倍、俄羅斯的20倍,2010年時變成了相當于印度的40倍、中國的10倍、俄羅斯的5倍。從購買力平價法計算的人均國民收入看,大體也表現出同樣的趨勢。
在反映一國凝聚力的民眾滿意度上,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2005年不足半數的美國受訪者表示滿意“國家的當前情況”。這一比例大致相當于同期英國、印度的民眾滿意度,雖高于法、德、俄、意等國的民眾滿意度(均不超30%),但顯著低于中國的民眾滿意度(超過72%)。調查還顯示,2002—2008年間,美國民眾對“國家發展方向”的滿意程度呈下降趨勢,從41%一路降到23%,2009年民眾滿意度雖有所提高(36%),但2010年又出現了下跌的趨勢(30%)。美國民眾對國家發展方向的滿意度不僅遠遠低于中國(2006年以來一直在80%以上,2009年和2010年都達到87%)、印度(2007年以來也在40%以上,2009年達到53%)等新興經濟體,而且即使在發達國家中也是偏低的。
在就業問題上,盡管美國在2000—2008年間失業率從未超過6%,但從2009年起連續三年接近或超過9%,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美國當前最緊迫的社會問題之一。在關系民生的物價水平上,美國和歐盟在十年間大致維持了價格水平的基本穩定,既沒有俄羅斯、印度的通貨膨脹壓力,也沒有日本的通貨緊縮壓力。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從2000年到2010年美國基尼系數為0.408,在所有發達經濟體中屬于很高的,貧富差距是美國一直沒有能夠解決的頑疾。
美國綜合國力的形成是一個歷史過程,因此需要從比較長的時間來觀察。觀察和描述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變化,需要更全面的數據支撐、更長期的觀察、更廣闊的視野。同時,還需要進一步納入尚不能用數據說明的重要維度,例如制度維度、文化維度和歷史維度。
在一些領域,其他國家難望其項背
在科技和軍事領域,目前尚無國家和地區對美國構成嚴重挑戰。從軍費開支看,2009年美國維持了6610億美元的規模。占全球軍費開支的43%,相當于排名世界第二至第十五的14國軍費開支的總和。美國軍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也一直從2000年的2.96%提高到2009年的4.68%。相比較而言,主要大國中只有俄羅斯維持過高于或接近美國比例的軍費支出。美國現有的核武器數量仍然龐大,據美國科學家聯合會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估計,2011年美國實際布置的戰略核彈頭為1968枚,發射裝置為798個。
常規力量方面,美國一直維持著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截至2010年6月30日,美國武裝力量共計161萬,其中海外駐軍就接近30萬,分散駐扎在數百個海外軍事基地(高峰時達823個)。就太空探索能力而言,憂思科學家聯盟的統計顯示,2000—2010年間全球范圍內發射衛星總數為651顆。其中,美國單獨發射了258顆衛星,超過俄、中、法、德、英、意、日、印單獨發射衛星的總和。
在科技發展方面,美國研發投入的總額及其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從版權與許可費的收入來看,美國高居世界第一;從發表的科技期刊文章的數量來看,十年間美國的科技論文數量遙遙領先于世界各國。世界經濟論壇的國際競爭力報告亦顯示,在創新能力、企業的研發費用、科研機構的質量、科學家和工程師數、每百萬人口擁有的專利數量、產學結合能力等指標上,美國均名列世界前茅。
(摘自《人民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