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津 北方技術交易市場 劉建 南開大學商學院 黑淼 南開大學
產權結構對R&D經費投入影響的實證研究
徐延津 北方技術交易市場 劉建 南開大學商學院 黑淼 南開大學
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天津為首的環渤海地區被國家十一五計劃列為中國下一階段經濟發展重點區域,天津政府加快了經濟開發區的建設步伐,其中為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天津市政府加大力度重點發展天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天津企業界逐步認識到研究與開發(R&D)活動正是形成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和關鍵。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高新技術企業產權結構對R&D經費投入的影響。揭示天津企業R&D經費投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完善天津高新技術企業R&D經費投入環境給出建議。
高新技術企業;R&D經費投入;產權結構
天津高新區是國家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由核心區華苑產業區、南開科技園和沿京津塘高速公路高科技產業帶輻射區(包括武清開發區、北辰科技工業園、塘沽海洋科技工業園)三部分組成。在高新技術企業中,R&D經費投入是促進企業科技創新、增加企業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加大R&D經費投入是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的必經之路。
本文正是以高新技術產業區內認定和區外科委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為研究總體,并從中選取已連續經營4年的143家高新技術企業2006-2009年火炬計劃部分統計數據為研究樣本,探討產權結構對R&D經費投入的影響。通過分析,本論文發現天津市高新技術企業R&D經費投入仍存在許多問題。
在學術界中,研究高新技術企業內部制度對R&D經費支出影響的文獻較多,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高管層結構、董事會結構、薪酬等因素對R&D經費投入的影響。國內外研究高新技術企業產權結構對R&D經費投入影響的文獻比較少,以天津市高新區和科委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為樣本進行產權結構對R&D經費投入影響的研究正是本文的創新所在。
國內外研究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對R&D經費支出影響因素的文獻有:Mansfield(1968)、A lchian和Dem setz(1972)、Hay和M orris(1979)、A lbert和 Hu(1999)、Lee和 O'neill等學者研究了所有權結構對企業R&D投資的影響,主要認為大股東擁有公司較大的股份,為了提升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對參與企業管理決策具有明顯的積極性。韋小柯[1]指出高管層任期與R&D費用投入成負相關,技術背景與R&D費用投入成正相關,年齡和教育程度對R&D費用投入影響并不顯著。胡永平,何建國[2],指出董事會結構對R&D支出影響不顯著;高管層持股比例與R&D支出呈顯著正相關等。張宗義,張湄[3]指出國有控股與R&D費用投入成顯著負影響,前十大股東持股量的集中度與R&D費用投入關系不顯著,獨立董事比例與R&D費用投入成顯著正影響 ;高管人均年度薪金報酬與R&D費用投入顯著正影響,高管持股比例與R&D費用投入關系不顯著。
學者們往往將研究的重點集中在企業內部管理層的特征對R&D經費投入的影響上,但對于處于經濟轉型期的中國而言,產權制度安排仍不完善,各種產權形式并存,產權因素應該是制約R&D經費投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這是因為,產權制度不但會影響董事會、高管人員等內部管理部門的R&D經費投入的戰略選擇,并且會影響到R&D經費的資源配置選擇,比如,政府科研基金更趨向于投入到國有控股較多的國有企業,而國外對于中國的R&D投資也明顯低于其在母國的科研投入。因此引入產權結構變量,探討各種不同產權形式對于天津市高新技術企業R&D經費投入的影響是非常必要的,也會為天津市高新技術企業改善其R&D投入提供建議。
在產權結構對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影響的問題上,國內外學者也做了一些研究,其中:Jefferson、周黎安和羅凱、安同良[1]等學者的研究發現,不同性質的產權結構對技術創新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國有和集體企業有較低的創新水平。冼國明和嚴兵[2]研究發現,外商資本對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之間顯著正相關。而何潔[3]、陳漫[4]、王飛[5]的研究表明外商資本對我國創新能力有消極的作用。
從上述文獻綜述可以看出,國內外學者研究公司產權結構對R&D經費投入影響的文獻較少。正如上文所闡述,企業R&D費用投入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擁有者的態度,即企業資本投入者是否將增強企業科技創新水平、加大企業科研經費投入作為企業的戰略方針。而在天津創建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初期,存在著四種形式的資本金并存的特殊狀況:其中包括國有資本、法人資本、港澳臺資本和外國資本(本文將這兩項合并為非大陸資本)以及個人資本,探討四種不同產權形式的資本對R&D經費投入影響正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一)研究假設
國家所有權與產權內涵相關的決策和執行是通過政府進行的,政府的目標可能是擴大就業、增強社會穩定性等,而不是追求某個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國外的一些研究認為,在企業業績層面上,減少國有控股或增加私人控股將利于企業創新[6]。在天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中,雖然由國家大量注資的企業一般均是國家重點扶植企業,這些企業往往可以得到國家每年的財政補貼作為R&D費用的來源,但大多數非國家重點支持企業仍要依靠自身發展形成的留存收益作為R&D費用的投入來源。并且國有控股企業往往有固定的產品銷售渠道和網絡,其R&D經費投入動力不足;并且國有控股企業相比外商投資企業,其R&D費用投入經驗較少,擁有的R&D費用管理人才、經驗較少,因此R&D費用投入較為保守。并且在國有企業當中,所有者缺位,存在著嚴重的代理問題,因此監督進行企業創新活動的動力不足。因此本研究做出的第一個研究假設為:
H1:國有資本與R&D費用投入負相關。
相對于公有資本而言,法人資本有界定清晰的產權優勢,有較少的委托代理層級關系及較完善的監督激勵機制,這些都有利于公司行為的長期化。相對于個人資本而言,法人作為股東主體,更加拓寬了股份公司的籌資渠道,推動了生產和資本的進一步集中;尤其是機構法人股東實行證券組合投資,降低了投資的風險性。同時,法人持股有助于加強法人組織間的聯系,可以從長遠利益出發,制定公司的發展規劃和進行決策。這些都促使了法人資本對R&D投入的正向影響作用[1]。在天津高新技術企業中,法人資本占主導地位的企業申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原因主要是想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并且這樣的企業已經存在在行業中比較領先的科學技術以及工藝流程,并且擁有研發團隊。因此這樣的企業非常重視R&D費用投入,并且不惜前期投入巨大R&D費用。此因此本文得出第二個假設:
H2:法人資本與R&D費用投入正相關。
N agesh[2]比較分析了美國和日本的跨國公司的海外R&D投資,認為主要是東道國廣闊的市場、大量低廉的科研人員和對R&D的投入力度吸引了跨國公司R&D投資。肖威[3]認為跨國公司進行海外R&D投資主要是為了應對技術更新加速導致的競爭壓力、分散研發的高風險和高成本、適應產品本土化和獲取低廉的人力資源。通過對天津市高新技術企業的實際調查,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高新技術企業,例如摩托羅拉、三星電子等公司,也均在天津地區設立R&D研發中心,利用當地人才資源進行研發,并直接將該技術運用到東道國的產品創新中。因此本研究做出第三個研究假設:
H3:非大陸資本與R&D費用投入正相關。
除了上述幾種資本形式,天津高新技術企業中還存在個人資本,由于私營企業具有明晰的產權結構,并且面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從而激勵資本所有者追求資本使用效益的最大化。私營企業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不斷地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本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因此本研究做出第四個研究假設:
H4:個人資本與R&D費用投入正相關。
(二)模型設計
本部分從國家火炬計劃統計出的天津市高新技術企業中挑選出143家,并將某些數據統計有誤的企業刪除,最后組成模型樣本的企業數目為139家。本部分下面兩個模型所用企業數據也均來源于這139家企業。
1.變量選取:
解釋變量:國有資本比例(SOG)——國有資本/凈資產總額
法人資本比例(SOC)——法人資本/凈資產總額
非大陸資本比例(SOF)——(港澳臺資本+外國資本)/凈資產總額
個人資本比例(SOP)——個人資本/凈資產總額
被解釋變量:R&D費用絕對投入量(R&D)
控制變量:選取反映企業規模的虛擬變量D2和反映企業資產負債率的變量IOA為控制變量。

圖1 2006年產權結構與R&D投入相關性分析

圖2 2007年產權結構與R&D投入相關性分析

圖3 2008年產權結構與R&D投入相關性分析

圖4 2009年產權結構與R&D投入相關性分析
資產利潤率——IOA
規模——D2(大中型企業)
其中大中型企業是指,從業人員年平均數在300上,年產品銷售額達3000萬元以上,年資產總額達4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
2.回歸模型:

(三)回歸結果及解釋
如圖1、2、3、4所示。
從實證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外商和港澳臺資本對企業R&D投入有著明顯的積極影響,而在研究過程中,國有資本、法人資本、個人資本等對R&D投入的影響均不顯著。跨國公司掀起了在華設立R&D機構的熱潮這一現象引起了國內學者的高度關注,通過實地調查我們發現天津市外資高新技術企業加大對R&D經費的投入,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雇傭當地科研人員,降低科技人員費用支出
2.支持當地生產,為當地開發新產品,降低需求調查費用
3.接近市場,縮短研發周期
可以看出,外國資本在天津市進行R&D投入的主要原因是為了降低研發成本。
對于國有資產對R&D投入的作用來看,我們還不能得出國有資本對R&D經費投入有明顯阻礙這一結論。而陳飛翔、戴偉[1]在《R&D投入、人力資源開發與跨國公司R&D投資》一文中指出,除了成本因素可以激發外國資本對R&D投資外,高額的國內企業科技活動資金,較高的政府科技活動資金,和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等均對R&D投入有著積極的影響,也就是說,作為政府科技活動資金表現形式之一的企業國有資本對于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的加大會更進一步激發外商資本對R&D活動的投入力度。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國有資本應起到引導R&D投資的作用,國有控股公司應加大企業R&D經費投入。
在上述股本金比例對R&D費用投入影響的分析過程中,可以看出不同來源渠道的資本對于R&D費用投入力度有著不同的態度,從中帶給我們的啟示是:
(一)改變理念,加強國有資本引導R&D費用投入作用
在回歸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國有資本確實對企業R&D經費投入的作用并不顯著,而國有資本對科研的投入會激發外資資本的R&D投入。因此,在天津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企業中國有資本要發揮對科研投入的政策導向性,逐步改善國有企業R&D投入不足的局面。
而在高新技術企業的后期發展中,國有資本要逐漸退出R&D參與主體的地位,而轉向政策制定、實施保障和資源配置,即通過政府干預為R&D活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提高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執行力度,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含金量
在回歸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天津高新技術企業中的法人資本對R&D經費投入的影響并不顯著,這違背了理論上的分析。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本論文認為,這與企業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的動機有關,由于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稅收率15%的優惠政策,因此申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有一定的避稅目的。因此,通過法人資本對R&D投入影響并不顯著這點可以看出,天津市高新技術企業的含金量并不是很高,提高新出臺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執行力度是提高其科技水平的政策保證。
(三)完善資本市場,加大對私有高新技術企業的經費支持
在回歸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天津市高新技術企業中的個人資本對R&D經費投入的影響并不顯著,這主要是因為天津市高新技術企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私人企業經費不足,競爭力不強,在R&D投入方面很難和國外企業抗衡。因此,政府要不斷完善資本市場,除了提供一些政府性質的資助基金外,還應適量引入風險投資資金,為私營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提供資金支持。
[1]韋小柯.高層管理團隊特征與企業R&D投入關系研究.科學學研究.2 0 0 6年1 2月第24卷
[2]胡永平,何建國.對重慶上市公司R&D支出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 0 0 7年4月
[3]張宗益,張湄.關于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治理與R&D投資行為的實證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 0 0 7年5月
[4]Jef ferson, G.H., BaiHuamao, Guan Xiaojing, YuXiaoyun, “R and D performance in Chinese Industry”,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13(1/2), 2004
[5]冼國明,嚴兵.FDI對中國創新能力的溢出效應.世界經濟[J].2005(10)
[6]何潔.外國直接投資對中國工業部門外溢效應的進一步精確量化[J].世界經濟.2000(12)
[7]陳漫.中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的實效分析[J].戰略與管理.2001
[8]王飛.外商直接投資促進了國內工業企業技術進步嗎[J].世界經濟研究.2003(4)
[9]夏冬.研究述評:企業所有權結構與企業創新的相互聯系[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12)
[1 0]吳延兵.市場結構、產權結構與R&D——中國制造業的實證分析.統計研究.2007(5)
[11]Nagesh kumar. “Determinants of location of overseas R&D activity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the case of US and Japanese corporations”, Research Policy 30,pp159-174.
[1 2]肖威.論跨國公司海外R&D投資與技術擴散效應.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 0 0 6年
[1 3]陳飛翔,戴偉.R&D投入、人力資源開發與跨國公司R&D投資.亞太經濟.2006年第五期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