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強 馬青華 蔡春 董書明
1、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計算科學系,北京 100191;2、河南省義馬市人民醫院,河南,472400
北京市經濟增長趨勢分析
呂書強1馬青華1蔡春1董書明2
1、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計算科學系,北京 100191;2、河南省義馬市人民醫院,河南,472400
本文從資本、制度、勞動力以及技術因素的角度,利用經濟計量模型、主成分分析以及因子分析法對北京市經濟增長因素進行了定量分析,得到結論:技術創新與政府支出是北京市經濟增長的兩個最重要因素,勞動力投入量、市場開放程度、資本存量等也是重要因素。最后就北京市今后的經濟發展趨勢給出了本次分析的建議。
北京市經濟;增長因素;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北京市的經濟發展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高于我國平均發展水平,但與世界發達地區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須研究影響經濟增長的各方面因素,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才能對經濟增長的大體方向做出科學的預測。本文從實證的角度出發來研究影響北京市經濟增長的因素。
計量經濟模型是表示經濟現象及其主要因素之間數量關系的方程式。依據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為資本、勞動力和技術進步。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經濟增長表現為GDP在量上的增加,經過大量學者的研究,發現某些非積累的因素也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最能代表這種非積累性因素的就是制度。政治和經濟制度是經濟業績的潛在決定因素。制度因素特指一國或地區的產權制度、市場化程度及對外開放程度等[1]。
通過查閱資料,得到影響市級經濟增長的要素有:(1)資本因素:包括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2)制度因素:包括對外開放程度、市場化程度及政府支出水平;(3)勞動力因素。另外,技術進步是各要素提高的綜合表現[2]。
因此,考慮用自變量Zi(i=1,2,3,4,5,6)代表影響北京市經濟增長的六大要素,設定經濟增長模型為:
其中:ai(i=1,2,3,4,5,6)的大小反映了各因素對北京市經濟增長的影響。GD P=地區生產總值,z1=勞動力投入,z2=技術創新,z3=對外開放程度,z4=市場化程度,z5=政府支出,z6=資本存量。
考慮到所取的變量(指標)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即存在多重共線性。其影響主要是導致人為強化某些因素,從而影響分析結果的客觀性和正確性。為了避免多重共線性的影響,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首先要對原始數據[見附錄等]進行“標準化”,得到標準化數據:設原始數據為矩陣X,則標準化后的數據Y=[3],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估計特征值與貢獻率,依據主成分累計貢獻率的比例大小大于或等于85%的原則來決定主成分的個數K。
利用SPSS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結果:

表1 因子方差貢獻率主成分特征根方差貢獻率

表2 正交因子表
從表1看出影響經濟增長主要有兩個主成分,代表了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信息的90.858%。兩個主成分分別為:

結果表明:R2=0.65<1,證明此模型的建立合理,而且北京市的經濟增長與各因素之間的相關性很強。從各因素的系數看,各因素對北京市的經濟增長都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
首先,技術創新的作用是最大的,其系數達到了0.6171,這說明技術創新是北京市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大力發展科學技術這一生產力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科技和教育是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因此建議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促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的緊密結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進步機制,增強技術創新能力。
其次,政府支出是維持市級經濟系統正常運行的要素,是營造良好市場經濟秩序與環境的重要條件,其系數為0.5984,這說明適度的增加政府支出也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勞動力投入量和市場化程度對北京市經濟的影響也很大,其系數分別為0.5449和0.5565,說明提高就業水平和市場化程度對經濟增長有著重要意義。同時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探索利用外資新方式,提高有效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市場化程度,以促進北京市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四,資本存量對北京市經濟的增長也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不是特別大,其系數為0.4703,這說明北京市經濟的發展已基本擺脫了資本拉動階段。
相對以上因素,對外開放程度對北京市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表現得沒有那樣明顯,其系數只有0.4165,由此表明北京市經濟的對外開放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這些年來,北京市堅持對外開放,加大了開放帶動戰略的實施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從總體來看,北京市對外開放的水平和經濟外向度還需進一步提高。因此,必須按照“開放要有新局面”的基本要求,緊緊抓住“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這個重要時期,增強開放動力,著力打造開放新平臺,建全開放新機制,建立開放新格局。
附 錄

[1]李曉璐,周志方.我國區域技術創新能力體系評價及提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模型構建與實證檢驗[J].科學管理研究.第24卷No2:5-10頁,2006年
[2]祝延霞,陳忠衛.包含技術創新的江蘇經濟增長模型分析[J].經濟策論.第2卷:30-33頁,2009年
[3]姜啟源,謝金星,葉俊.數學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44-147頁,2003年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0.200
呂書強(1971-)男 河南省泌陽縣人 碩士 講師 主要從事應用數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