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英 張靈霞
暖心行動暖民心
——晉中市紀檢監察干部“百村千戶”大調研交流會側記
■王淑英 張靈霞
為深入貫徹十七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精神,并將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落實到反腐倡廉建設工作中,2011年2月21日,晉中市紀檢監察干部“百村千戶”大調研交流會在榆次舉行,來自全市的200多名紀檢監察干部匯聚一堂,交流調研心得,為進一步擴大和深化調研活動成果,研究新方法、明確新思路、制定新措施而建言獻策。
晉中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王琦出席會議并做了重要講話。在交流會上,共有32名紀檢監察干部進行了交流發言。承載著新的任務、新的使命,32名調研干部的發言折射出了此次調研的成果。經過評議組當場評審,共評出一等獎3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4名。
在調研干部的行動上,在農民百姓的心中,這次調研活動,是晉中市紀檢監察機關貫徹落實中紀委十七屆六次全會精神的實踐之旅,是紀檢監察機關在寒冬臘月里體現黨的關懷、關注民生、心系百姓的一次暖心之旅,同時也是尋求為政府分憂、為百姓解難的新渠道的探尋之旅。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1月18日至20日,晉中市紀委監察局組織市、縣、鄉三級紀檢監察機關共542名干部,組成123個走訪調研組,以解決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到118個鄉鎮、1個社管處、3個城區管委會、377個行政村,走訪調研4186名農戶,召開座談會289次,發放并收回有效調查問卷4327份,同時慰問困難戶274戶,形成調研報告123篇。
通過這次走訪調研,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錘煉了紀檢監察干部隊伍,改進了工作作風,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受到了農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普遍歡迎。各個調研小組在認真分析、研究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形成了一批有情況、有分析、有對策的調研報告。
在此次調研交流會上,細心觀察每位調研干部,仔細傾聽他們的交流發言,無不在調研中付出了心血、傾注了真情。
鏡頭一:從1月18日開始,走訪調研活動第一調研組在晉中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王琦同志的帶領下,深入和順、左權、榆社、壽陽、祁縣5縣7個鄉鎮、7個行政村的88戶農戶家進行走訪調研。調研組采取走訪農戶、聽取匯報、發放調研問卷、召開座談會多種形式了解群眾意愿,傾聽群眾呼聲,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在為期3天的走訪調研中,共召開各類座談會6次,發放調查問卷70份并全部收回,慰問困難企業1戶、敬老院1所、困難戶1戶。通過此次深入民眾的走訪調研,了解到了7個村的農民反映的三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并針對這三個方面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思路和對策。
鏡頭二:在動員大會之后,走訪調研活動第二調研組在常務副書記王友文同志的帶領下,當即奔赴介休市的義安、綿山兩鎮五村展開調研,詳細查看惠民政策是否到位,仔細詢問農民生活狀況,認真傾聽群眾真實呼聲,走訪農戶35家,其中慰問五保、低保及老軍人11戶,組織召開座談會4次,發出調查問卷212份,征求到15個方面的意見,并現場協調解決了一些個性問題。調研人員堅持不嫌貧、不擾民、不擺譜的“三不原則”,與農民吃在一個鍋里、坐上一盤炕頭,踐行紀檢監察干部“當群眾貼心人”的承諾;以不怕寒、不怕累的“兩不怕精神”,走進田間地頭,深入農戶家中,多層面的切入到“三農”的實際之中,豐富了第一手調查資料。
鏡頭三:在交流會上,晉中市水利局紀檢組長楊世平感慨地說,通過這次調研,最想說的一個字就是“感”。一是“感謝”,感謝市紀檢委搭建這樣一個平臺,讓我們這些紀檢監察干部能夠深入農村基層組織,接觸農民兄弟,與農民朋友分享黨的惠民政策帶來的快樂。二是“感動”,時間雖短,但有很多人、很多事是非常令人感動的。三是“感恩”,在調研中,即使遇上經濟條件不好、家庭困難的村民,他們也不會埋怨黨和政府,只是真誠地說黨的惠民政策好,感謝村干部關心、幫助他們。他們對黨的感恩,其實對我們也是一種教育、熏陶和感染,這次調研給我們上了一堂很有價值的黨課。
……
話風折射會風,態度決定行動,清新的會風與求真務實的行動讓交流會與群眾聯系得更加緊密。

對農民老百姓來說,下派干部猶如“欽差大臣”,能不能真正下基層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是群眾最關心的問題。調研代表們所發現的、提出的問題,都是在冒著零下十幾度的嚴寒,撲下身子,深入基層,走進農家,聽民聲、查民情得出來的。
調研代表們在交流會上討論的問題,有大有小,大的寬泛,小的具體,可最終指向的都是民生問題。三天研民生,時不長,意深遠。
這次走訪調研正值寒冬臘月,調研干部們發現大多數農戶家中寒氣逼人,經詳細了解是由于用煤難的原因,使取暖成為農民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他們要求市政府立即將其作為事關民生的大事,列入各級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并建議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煤炭企業提供適宜民用、價格適中的優質煤,并設立相對固定、運輸較為便利的供煤點。同時,加大監管力度,確保補貼政策真正落到實處,讓廣大農民群眾能買到煤、用上好煤。
市紀委常委高俊德在交流會上說:“農民也盼望就醫看病方便、看病不再難、不再貴,因此我們要加大我市農村醫療衛生設施的投入力度,減少藥品銷售中間環節。鼓勵國家定點藥品生產企業、藥店下鄉開店設點,使農民直接受益,并進一步完善農村新型醫療體系,降低報銷門檻,提高報銷比例,簡化手續,減少農民醫療支出費用。”
“加強物價、供銷、種子、糧食等管理部門的市場預警機制建設,及時向農民提供農資、糧食等市場價格信息。”“加大陽光農廉網的宣傳和普及力度,加強各種涉農信息的更新,使農民群眾通過點擊網頁,就能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調研代表們在交流會上互相交流著。
調研干部克服天氣寒冷、交通不便等困難深入到各村調研,當看到村民的經濟生活十分困難時,便會主動掏出自己的腰包放下慰問金,然后噓寒問暖,每每此時村民都會感動得熱淚盈眶。
平遙縣卜宜鄉軍寨村書記張子政激動地說,紀檢干部親自到老百姓家問計于民、問需于民,這是頭一遭,干部下訪了,群眾的心就暖了,你們這樣的干部,群眾喜歡。
一個個問題的直言,一個個行動的表示,使調研報告被細化到了每個問題、每個措施、每個細節里。這些來自基層的聲音,來自基層的實情都將在會上一一解決。這次調研絕不是作秀,而是一次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的“暖心行動”。
“百村千戶查民情,農家炕頭問需求,與民座談商大計,調研分析謀良策。”在熱烈的交流中,在對調研報告的敘述中,調研干部們讓農民群眾說出了心里話,真實反映了民眾疾苦問題,極力解決農民的難處,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在此次交流會上,調研干部們除了聽民聲、察民情外,還要讓這種愛民、親民的種子生根發芽、結出碩果。
面對這些承載了民生、寄托了民望的調研成果,晉中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王琦動情地說,我們要以“百村千戶”走訪調研活動為契機,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紀委、省紀委全會精神,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把這次調研成果的轉化,最終體現在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的解決落實上。要把解決問題放在第一位,把關注解決問題、加強監督檢查、促進有效落實,作為調研活動的延續,作為對群眾反映意見的回應。
這次調研活動猶如給晉中市的“三農”工作做了一次全面體檢。其中發現的涉及面廣、群眾關注度高的問題集中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基層組織在帶領農民增收上主動服務作用不夠;二是基層設施的投入不夠;三是基本養老保險的提高問題亟須解決;四是農民生活取暖問題;五是陽光農廉網的使用問題。
在抓落實問題上,晉中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王琦強調,我們既不越位、也不缺位,但一定要到位;既不能代替黨委政府,也絕不能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漠不關心,更不能袖手旁觀、蜻蜓點水。我們的任務是監督檢查、推動落實。各縣(區、市)、市直各單位不要等、不要靠,要找準最突出的問題,積極建言獻策,提出解決思路,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實際問題,讓群眾真正滿意。
相信這樣一系列的積極作為都是晉中市紀委親民、愛民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