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鋼輝
情系民生創新業
——記長治市城區區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愛玲
■賈鋼輝
人物檔案:張愛玲,女,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1976年6月參加工作,1990年12月入黨,2001年 8月至2009年7月歷任沁縣縣委常委、縣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09年7月至今任長治市城區區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11年1月被授予“山西省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標兵”稱號。
2001年,張愛玲從長治市委組織部調任沁縣縣委常委、紀委書記以來,長期工作在艱苦、偏遠、貧困的山區,在紀委書記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她克服遠離家人、生活艱苦和工作環境差等困難,扎根于貧困地區,恪盡職守、默默奉獻、無怨無悔,把身心奉獻給了老區人民和她摯愛的紀檢監察事業,在為民辦事和創新反腐倡廉工作中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近年來,沁縣的反腐倡廉工作一年一個新臺階,進入長治市先進行列。
2009年7月,長治市縣區紀委書記調整,她被調到了城區工作。本來離家近了可以輕松一些,但她一上任就撲下身子,下基層搞調研,改善辦公條件,提升隊伍素質,強化內部管理,大刀闊斧地開展城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短短一年多時間,城區的糾風工作和政風行風評議受到省政府表彰,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受到省委、省政府辦公廳表彰,廉政文化宣傳教育工作深入人心、有聲有色,推進了全區反腐倡廉工作水平的整體提升。

沁縣是一個純農業縣,針對老百姓長期以來反映的農村干部不公開、不公正、不廉潔等問題,2006年,張愛玲帶領縣紀委監察局班子成員深入基層,走村串戶,實地了解農村干部最容易產生不廉潔的工作環節,掌握第一手材料。2006年8月,率先在農村建立紀檢監督委員會,并與縣委組織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充實和完善村級和社區紀檢機構的通知》,在全縣306個行政村和縣城6個社區成立了村級紀檢監督小組,將黨風廉政建設的觸角延伸到了最基層的農村和社區。這一做法先后被《人民日報》、《中國社會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呂梁方山等縣級紀委前往學習取經。2006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意見》,對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部署,沁縣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有益探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省紀委書記金道銘在沁縣調研時,對這一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你們和中央想到一起了?!?/p>
從2003年開始,針對基層案件,尤其是農村案件出現的新特點,在張愛玲的直接指導下,沁縣紀委監察局就開始探索案件審理的多種形式,嘗試對一些疑難的、復雜的和有社會影響的案件進行公開審理,使違紀的黨員干部和群眾與紀檢監察干部面對面接受審理,這樣既教育了違紀黨員干部和群眾,又使被處分的干部心服口服,有力地推動了黨務政務公開,擴大了基層民主。山西電視臺、《山西日報》等多家媒體先后報道了這一做法。案件公開審理的經驗不僅在長治市得到了推廣,而且據此制作的專題片《明鏡高懸》在全省紀檢監察案件審理暨申訴復查工作年會上進行了播放,受到了與會同志的一致好評,運城、陽泉、臨汾等市的9個縣、市紀委先后到沁縣觀摩學習。
有效預防和嚴厲懲治是相輔相成、相互轉化的辯證統一關系,加強廉政宣傳教育是預防腐敗的有效形式。張愛玲一貫以來注重反腐倡廉的宣傳教育,力求創新形式,注重教育效果。她任紀委書記10年來,每年都要組織新提拔的干部到平順西溝和武鄉八路軍紀念館舉行廉政宣誓;連續5年舉辦了反腐倡廉書法繪畫展、漫畫展,10幅作品在全省“反腐倡廉書畫展”活動中展出;編纂、出版《廉政格言警句》一書,刊印12000余冊;開展了反腐倡廉歌曲和文藝節目創作活動,沁州“三弦書”《好媳婦“走讀”甘草坪》在全市匯演中榮獲二等獎。特別是2010年1月18日,中央剛剛頒布了《黨員領導干部廉政準則》,張愛玲就帶領區紀委監察局干部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實施,以學習貫徹《廉政準則》為契機,以“廉潔從政宣傳教育月”活動為載體,統一部署,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在全區8000多名黨員干部中進行廉政宣誓、簽名,觀看廉政教育圖片展,加深對反腐倡廉的認識,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舉辦廉政征文、演講比賽和文藝晚會,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向全區黨員干部發放倡議書百余份、發送廉政短信800余條,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嘗試在“兩新”組織開展廉政文化建設活動,先后有83個“兩新”組織遞交廉政文化簡介參與示范點建設。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十個一”活動的深入開展,使廉潔從政意識滲透到了基層、延伸到了家庭、影響到了社會各界,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時,注重發揮網絡媒體的宣傳作用,在城區網站開辟《廉政之窗》專欄,對區屬財政局、民政局、人社局等25家重點單位黨政“一把手”每天的工作情況、工作效率以工作日志的形式進行網上晾“曬”,接受群眾監督,以新的媒體宣傳形式推進作風建設。這一做法被山西電視臺、長治電視臺作為促進轉型跨越發展的新舉措進行了深度報道。
“作為紀檢監察干部,有為才有位、才有威,不查處案件就是失職瀆職,就是對黨和人民不負責任?!边@是張愛玲常說的一句話。作為縣區反腐倡廉工作的“掌舵手”,無論是在沁縣還是在城區,她在實際工作中都把查辦大要案件放在首位,嚴肅執行紀律,做到從嚴治吏、從嚴治黨。在案件查處中不論涉及到什么人或什么事,她都能堅持原則,剛正不阿,不徇私情,不畏權勢,不怕非議,不怕威脅,不怕恐嚇,克服困難,知難而上,嚴懲各類腐敗行為,做到公正公平,堅決維護黨紀國法的尊嚴,為縣區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在沁縣工作的9年多,共立查案件728件,其中大要案(鄉科級違紀案和萬元以上經濟案件)137件,占總數的18.8%。共處理違紀黨員和監察對象736名,其中給予撤職以上重處的68名,被追究法律責任的12名。到城區任職一年多來,立查案件43件,處理違紀人員51人,其中鄉科級干部占到了38%,經濟案件占到了59%,切實維護了群眾利益,收到了良好的政治和社會效果。如,2004年嚴肅查處了沁縣項目辦主任杜某貪污案,給予其開除黨籍、撤銷行政職務處分并移送檢察院,法院追究了杜某的刑事責任。再如,2010年嚴肅查處了城區人大常委申某貪污案,給予其黨紀處分,建議人大罷免了其人大常委一職,對當事人進行了經濟賠償,收到了良好的政治和社會效果。
張愛玲2005年擔任縣委副書記后,分管工作多了,但她更加注重調研、更加關注民生,著力于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無論在沁縣還是城區,鄉鎮(街道)、農村(社區)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經常會有她的身影,她經常和基層干部群眾交朋友、談家常,了解民情,關注民生,解決民憂。6年多來,張愛玲同志親自協調解決群眾問題160余件,為群眾辦實事210余件。比如,沁縣部分鄉鎮企業管理員的工作手續長期得不到辦理,多次到省信訪局反映未果,2006年張愛玲分管此項工作后,多次主動與省市中小企業和市政府聯系,找政策、找依據,在很短的時間里就使他們的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到城區后,她多次帶領紀檢監察干部到所包片的上黨門社區、南石槽村、森日春天商場調解糾紛,解決問題,維護了群眾利益。張愛玲同志在充分發揮帶頭、帶領、帶動作用的同時,還注重制度建設,她從強化領導責任入手,拓寬暢通信訪渠道,推行信訪舉報明白卡制度,并公開舉報電話和舉報程序,完善縣(區)、鄉鎮(街道)、農村(社區)三級信訪網絡,建立健全信訪登記、催辦、督辦、轉辦制度和損害農民群眾利益突出問題的臺賬和季報制度,對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三資”進行規范管理,大力推進“三個中心”建設,推動了群眾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受到了群眾的擁護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