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維江
2011年3月19日,法軍戰機拉開了空中打擊利比亞的序幕。隨后,法軍“陣風”戰斗機和“幻影”-2000戰斗機又進行了三次空襲。同日,美軍和英軍軍艦與潛艇向利比亞發射了上百枚“戰斧”式巡航導彈。美軍20日出動B-2型隱形轟炸機等戰機,對利比亞展開新一輪打擊。利比亞的防空能力遭到“大幅削弱”。參加這次行動的法軍“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也進入人們視線。隨著對利比亞軍事行動的展開,那些在伊拉克戰爭之后便鮮于露面的西方重型裝備再度在世人面前露出了它們的猙獰。相比于多國強大的空軍力量,利比亞政府軍的裝備明顯落后。
“戰斧”式巡航導彈是美國研制的一種從敵防御火力圈外投射的縱深打擊武器,可以從水面作戰艦艇或潛艇上發射,攻擊艦艇或陸上目標,主要用于對嚴密設防區域的目標實施精確攻擊?!皯鸶笔窖埠綄椨?972年開始研制,1976年首次試飛,1983年開始服役,1991年海灣戰爭中首次使用?!皯鸶笔窖埠綄楋w行速度快,在航行中采用慣性制導加地形匹配或衛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導,可以自動調整高度和速度進行高速攻擊。導彈表層有吸收雷達波的涂層,具有隱形飛行性能,是美國軍械庫中最有威力的“防空區外發射”導彈。“戰斧”式巡航導彈打擊鋼筋混凝土目標時效果不是太好,精確度不如激光制導炸彈,而且容易發生機械故障,造價遠高于常規炸彈等。但作為巡航導彈,每枚“戰斧”式巡航導彈的價格僅為56.9萬美元,所以被不少西方國家視為“經濟型”遠程打擊武器。

“幻影”-2000戰斗機是法國達索公司生產的輕型超音速戰斗機,1983年開始裝備法國空軍,是法國空軍上世紀80至90年代的主力戰斗機?!盎糜啊?2000戰斗機的主要任務是截擊和制空,也可執行對地攻擊,還可擔任戰術核攻擊任務。
“陣風”戰斗機是法國達索飛機公司設計開發和建造的雙引擎、三角翼、高靈活性多用途戰斗機,可攜帶多種空空和空地武器。目前法軍只有“陣風”戰斗機擁有海軍型,可以部署在航空母艦上。
B-2隱形轟炸機是美國空軍重型隱形轟炸機。B-2隱形轟炸機能從美國本土或前沿基地起飛,在無需支援飛機護航的情況下,穿透敵方復雜防空系統,攻擊高價值、強防御、最急迫的目標。

F-22戰斗機是全球最先進的戰斗機之一,目前并未在歐洲部署。作為第四代戰斗機,F-22戰斗機的主要任務為取得和保持戰區制空權,所以可能被用于秘密進入利比亞上空。這次F-22的表現也成為不少人的關注點。
“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隸屬于法國海軍,是法國海軍的旗艦,正式成軍于2001年5月18日?!按鞲邩贰碧柡藙恿娇漳概炑b載艦載機的上限為40架,主要包括海軍型的“陣風”式戰斗機與“超級軍旗”攻擊機兩款法制戰機以及美制的E-2C“鷹眼”式空中預警機?!按鞲邩贰碧柡藙恿娇漳概炇鞘飞系谝凰以谠O計時加入了隱形性能考慮的航空母艦。

SA-5型遠程地對空導彈是射程最遠的防空導彈武器系統之一。北約稱之為“甘蒙”。SA-5型遠程地對空導彈也叫薩姆-5型遠程地對空導彈,彈長10.5米,彈徑850毫米,重量2.9噸,不同型號最大射程200公里至400公里,有效射高300米至4萬米。SA-5型遠程地對空導彈采用無線指令和主導雷達尋的制導,使用高能炸藥破片殺傷戰斗部,可用于攔截高空戰略轟炸機、超高空戰略偵察機、戰術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等。作為蘇聯第二代防空導彈武器系統,SA-5型遠程地對空導彈于1966年首次部署。20世紀80年代中期裝備數量開始下降,2001年在俄羅斯全部退役。利比亞裝備的SA-5型遠程地對空導彈系統曾投入實戰,多次向美機開火,但無一建樹。
西方分析人士估計,利比亞防空部隊只有200多枚老式地對空導彈,根本無法對北約空軍構成有效的威脅。而利比亞地面部隊的高射炮和便攜式地對空導彈可能會對北約戰機構成一定的挑戰。此外,西方國家噴氣式戰機也很難有效對付利比亞空軍的直升機。不過,這些武器都已十分老舊。
作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卡扎菲的行動常常令人感到難以捉摸,甚至有些“古怪”。也許正因如此,40多年來他始終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人物。在中東新聞界甚至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中東的新聞一半出自卡扎菲?!?/p>
喝駱駝奶、吃阿拉伯大餅長大的卡扎菲在童年時期就經常幫助父親種地和放牧,從小養成了吃苦耐勞、果斷堅忍的性格。年輕的卡扎菲進入了班加西軍事學院學習。1969年9月1日凌晨,年僅27歲的上尉卡扎菲領導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上臺。
卡扎菲善于演說,講話時從不用講稿,口若懸河,慷慨激昂。他能夠在集會上對公眾滔滔不絕地演講數小時,講到激動處便哭起來,最后又幾乎聲嘶力竭。阿拉伯領袖們有時會嘲笑他年輕幼稚,但又不得不承認他血氣方剛。卡扎菲近年最“出名”的演講要算是他在聯合國大會發表的長達96分鐘的演說。
為實現“革命理想”,幾十年來卡扎菲不惜代價、持之以恒地推行反美、反西方的國策。1988年12月21日,一架泛美航空公司客機在蘇格蘭小鎮洛克比上空爆炸墜毀,使270人遇難。美、英情報機關一口咬定爆炸系利比亞特工所為。從此,卡扎菲與西方關系跌至谷底。然而,這一關系在2003年發生了戲劇性轉變??ㄔ圃谀且荒晷祭葋喎艞壯兄拼笠幠淦?,并同意賠償泛美空難死者家屬。消息傳出,一些英、美官員甚至不敢相信。輿論認為,內外交困的境地使卡扎菲不得不改變對西方的態度,這也在客觀上為利比亞的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