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費菲

▲北京協和醫院專科護士在為病人做康復指導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住院時得到的貼心護理是很多人永恒的記憶。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護士陪護病人的角色被護工和家屬取而代之。2010 年1 月,衛生部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此舉被視為把護士還給患者,使其為患者提供更好服務的重要舉措,同時起到降低陪住率的作用。截至目前,北京地區已有45 家三級醫院、52 家二級醫院啟動了優質護理服務。一年多來,北京地區優質護理服務進展情況如何?能不能滿足住院患者的需求?護理價格近期會不會上漲?日前,記者分赴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試點病區進行了調查。
記者首先來到北京首批示范點之一的北京協和醫院。在泌尿外科病房,記者看到了這樣一幕。一位剛做完左腎部分切除術的中年女患者正躺在床上輸液,身上插著導尿管,床頭病歷板上寫著“臥床5 天”,她告訴記者,手術后護士每隔1 小時來查看一次,傷口敷料、輸液、尿管引流、協助翻身,半夜也不間斷,熱情細心,護理很到位。記者看到這位患者家屬信賴于護士精心的專業護理,未請護工。
“一人住院,全家陪護;一人出院,全家病倒。”過去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程后,家屬不在身邊能行嗎?一位患胃腸疾病的患者告訴記者,她在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三病房住院半個月期間,護士說話輕聲細語、態度很好,每天都對她進行細致的晨晚間護理,基本不用家人或護工整天看護。一位準備接出院的父親回家的女孩告訴記者,患有泌尿疾病的父親術后護理都由護士承擔了,如洗臉、擦背、下地活動,她雖陪在身邊,但幾乎不需要插手。
北大人民醫院的一位長期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用“翻天覆地”這個詞來形容這次住院的感受,他認為醫院現在的護理服務很到位。神經外科是北大人民醫院首批推行優質護理的示范科室。該科護士長李媛告訴記者,神經外科的患者多為高齡,且病情嚴重、伴有意識障礙。推行優質護理后,該科增加了晨間護理,包括洗臉、更換臥位、功能鍛煉,還增加了晚間護理,如漱口、洗腳等。值班護士2 小時巡視一次,對患者輸液、尿液等情況逐一觀察處理。有一次,值夜班的21 歲護士王靜,在巡視病人時發現一名腦溢血患者的血壓升高,經服藥處理后未見效,聽診發現腸鳴音減弱,判斷是排便困難所致。她馬上領來開塞露,用手幫患者把大便掏了出來,患者的病情一下穩定了。據統計,該科2010 年做氣管切開手術的患者就達168 人次,患者術后幾天生活無法自理,都是由護士做會陰擦洗、協助翻身和擦背等一級護理工作。2010 年神經外科一級護理的患者達1 萬多人次,每月統計患者滿意度達100%。
記者在此次調查走訪中發現,優質護理工程實施后,各醫院護理服務的現狀有了明顯變化,據北京市衛生局相關數據顯示,各試點醫院病區陪住率下降了30%~50%,患者自聘護工減少,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達96.6%。
“零陪護”是北京市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一大亮點,此舉的目的就是要讓護士回到患者身邊,把家屬從日夜陪床或自聘護工的困境中解脫出來。但“零陪護”在臨床實際也遇到一些特殊情況。
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主任吳欣娟告訴記者,有些經濟條件較好的住院患者或親屬有陪護要求,尤其是剛手術完的幾天,希望患者身邊24 小時有專人陪伴。醫院不能不顧患者需要,“一刀切”地取消陪護。
“確實需要做的生活護理,我們就一定做到位。” 北大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徐國英表示,患者能自己做的,應該調動患者自己去做,這也有利于身體早日康復。對于護工和家屬陪護,要考慮患者和其家屬的需求,不會全部取消。有些癌癥患者需要家人的安慰,不讓家屬陪護有些不近人情;還有一些兒女出于孝心給老人請護工,是希望能滿足老人閱讀報紙及身體不適時有人給予按摩等需求。
北京協和醫院從2010 年3 月開始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一年來,全院所有的病房陸續成為了示范病房。
據護理部主任吳欣娟介紹,醫院通過鼓勵非一線崗位護士歸隊、嚴格控制一線護士轉崗以及擴招新護士等措施,增加了88 名臨床一線護士,招聘護理專業在校生做志愿者,并給每個示范病房配備4 ~6 名護理員,每10 張病床就有1名護理員。目前該院床護比達到1:0.61,超過了衛生部1:0.4 的要求,與此同時,陪住率和自聘護工率均下降了一半。
該院實行了一對一小組責任包干制護理,即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將病人分組,每組8 ~15 名病人,由1 ~3名護士加上1 名護理員共同完成該組病人的用藥、治療、護理和健康宣教等所有工作。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護士協助患者練習寫字
他們還推行護理人員分層次管理,將護士按工作能力分級,分為N1、N2、N3 三個等級,級別越高,負責的患者病情越重,責任越大。N1 級為低年資護士,護理8 ~10 個病情輕的患者;N2 級為高年資護士或低年資護師,護理5 ~8名病情相對穩定的患者;N3 級為高年資護師或主管護師,護理3 ~5 名病情危重的患者。
此外,減輕病房壓力的一系列相關配套保障措施也落實到位:抽調專門人員為試點病房集中對藥、送藥;外勤公司接管病房所有外送工作,為病人送檢標本及陪同病人外出檢查;應用表格式專科護理記錄,積極推行電子護理病歷;試點病房增設保安,協助護士管理病房環境,維持病房秩序。
作為全國首批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示范醫院之一,北大人民醫院動手很早。護理部主任徐國英率先從乳腺外科開始嘗試優質護理示范工作。新配備了3 名護士后,乳腺外科14 名在崗護士于2010年1月11日開始落實優質護理工作。目前該院的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達到了32 個,近70%的病房進入示范行列,投訴率和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下降,示范病房綜合護理質量得分明顯高于非示范病房。
神經外科護士長李媛在科室推行優質護理工作時,首先想到的是盡力調動護士的積極性。她自掏腰包帶護士們去洗足浴,讓她們感受一下得到別人體貼服務那種溫暖的感覺,讓她們帶著這種感覺去服務患者。李媛擔任了15 年護士長,她科室的護士基本沒有辭職的。目前,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的護士配比是1:0.48,27張病床,13 個護士;其中有3 個責任護士,每個人負責9 張床的患者。彈性排班制度實行集中上班,集中休息,上2 個白班、2 個夜班休3 天。每月實行160 工時,符合勞動法,也確保醫療安全。
對很多護士來說,相對于工資獎金,更在意自身職業發展前景。北京協和醫院將責任制護理與護士分層管理有機結合,形成了人才梯隊,使不同級別的護士護理不同病情的患者,讓護士作用得到更大發揮,增加了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
2010 年北京協和醫院總護士長、護士長換屆,符合條件的護士均可參加競聘,多名年輕有為的護士充實到了這些重要崗位。同時,協和醫院的“百人計劃”中,醫生護士機會均等,只要通過英語考試都有機會到歐美等國進修學習。
北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護師宋曉楠告訴記者,協和醫院的護士離職率不到1%,她非常適應協和醫院的一切,在協和醫院的氛圍里成長十分充實,各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如學術氛圍方面,醫院每年都有護理開題,護士也可以做科研。
優質護理對護理的人力資源、人力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北大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徐國英說,醫院增加護士的成本壓力很大,每增加一名護士平均每年要增加9 萬元的支出。以2009 年為例,醫院對護理付出的成本是1.2 億元,而單純護理收費只有1224 萬元,明顯收不抵支。
記者了解到,10 年前制定的護理收費標準已遠遠不能和目前的成本相匹配,比如,肌注0.5 元、靜脈輸液1 元,試想0.5元、1 元現在能干什么呢?
2010年北大人民醫院投入1000萬元用于降低護士工作強度,提升護理專業水平。在醫院信息化平臺上建立移動護理工作站,建立了距離病人最后20 米地帶的橋梁,真正把時間還給了護士,把護士還給了病人。
同年,北京協和醫院投入500 萬元用于增加示范病房護士補貼,由護理部實行垂直管理,按標準發放。200 萬元用于危重癥病房、腫瘤化療病房、感染癥病房、急診科搶救室等臨床一線工作強度大、風險高的特崗護士補貼,240余萬元用于夜班護士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