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亞力 宋交才 劉亞光 湖南有色冶金勞動保護研究院
淺談礦山安全標準化創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文/邱亞力 宋交才 劉亞光 湖南有色冶金勞動保護研究院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指通過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排查治理隱患和監控重大危險源,建立預防機制,規范生產行為,使各生產環節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人、機、物、環處于良好的生產狀態,并持續改進,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近年來,國家安監總局陸續在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行業開展了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活動,有效地提升了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本文就開展礦山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首先是《安全標準化規范》的架構。《規范》由5個子標準構成: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導則;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地下礦山實施指南;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露天礦山實施指南;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尾礦庫實施指南;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小型露天采石場實施指南。
其次是安全標準化的評定指標。安全標準化的評定采用3個指標,即標準化得分、百萬工時傷害率和百萬工時死亡率。評級的指標為同時滿足標準化得分、百萬工時傷害率和百萬工時死亡率的規定,取3個指標的最低等級來確定標準化等級。
地下礦山安全標準化的評定工作每3年至少進行1次。發生死亡事故或具有重大影響的其他事故后,應重新進行安全標準化評定。標準化等級共分為5個等級,一級為最高等級,五級是最低等級。安全標準化五級是礦山企業遵守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最低要求,是企業取得非煤礦山安全生產許可證、進入合法生產企業序列的最基本要求。
礦山安全標準化的創建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積累了許多經驗,但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不統一。由于我國安全標準化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考評人員對考評細節的理解還不夠全面到位,安全考評的監督制度也還不夠完善。一些企業認為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耗時、耗力、耗財,不能在短期內取得直接的經濟效益,又不是強制性的,因而采取消極應付的態度。還有部分企業對《規范》的內涵理解不夠全面,認為安全標準化工作是安全管理部門的事,與其他部門沒有關系,以致在開展安全標準化工作時出現安全管理部門“單打獨斗”的現象。同時,一些地方安全監管部門人手少、力量不足,將大部分精力放到安全檢查、集中整治、事故救援及調查處理等工作上,忽視了安全生產標準化等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
二是工作缺乏連續性,推進力度不大。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需要不斷宣傳、發動,是一個逐步推廣、提高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全面鋪開。隨著總局階段性工作重點的變化,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部署時斷時續、時緊時松、時冷時熱,每年的要求不一樣。一些地方和企業感覺安全生產標準化像一陣風,缺乏持續不斷、大力推進的態度,于是持觀望態度,影響了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是資源共享不夠。現階段各地的考評工作往往是考評人員根據自己的理解去執行,各考評單位的考評信息與技術交流不足,在考評過程中遇到困難也只是孤軍奮戰,缺乏—個全國的關于安全標準化信息資源共享的平臺。
四是部分已通過ISO質量體系或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對開展安全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這些企業認為,ISO質量體系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中都有安全管理制度等內容,安全標準化的內容與其大同小異,無需再開展安全標準化工作。少數三資企業已建立了較完備的安全管理標準(體系),對開展安全準化工作不是十分認同。還有部分企業開展安全標準化工作時標準不高,只針對《規范》的內容,只注重臺賬資料的規范,不重視作業現場的安全規范化管理。
五是激勵約束不到位,自愿程度不高。目前,安全生產標準化在法律法規層面缺乏有效支撐,難以依法強制推動,同時又缺乏相應激勵和約束手段。在有行政許可的行業,總局提出了達標企業在安全生產許可證到期換證時可直接延期或免予現場核查,但無具體實施措施;在無行政許可的行業,未出臺任何激勵措施,導致多數企業主動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的積極性不高。
六是持續改進不落實,水平提升不明顯。部分達到安全生產標準化的企業,在達標后就放松了安全管理,未能真正形成持續改進、不斷提高的安全管理長效機制;部分企業在考評驗收時,制度、臺帳等表面文章做得較好,但安全生產責任制及相關制度僅停留在紙面上,沒有真正落實,不能體現效果。
第一,加強組織領導,統一規范管理。加強對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統一組織領導,做好不同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協調工作,研究制訂安全生產標準化的整體工作方案,明確工作思路,統一等級設置、評審程序、公告發牌等要求;制訂安全生產標準化的通用規范,完善與之配套的行業考核標準和考評辦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標準化工作文件,有序地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
第二,加強輿論宣傳,提高思想認識。充分利用各種條件,采取各種形式,加大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宣傳力度,大力宣傳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目的和意義及有關法律法規政策,介紹好的做法和典型經驗,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不斷提高社會各方面對安全生產標準化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樹立達標企業有榮譽感、不達標企業有緊迫感的理念,消除企業等待觀望、畏難不動的思想,實現從“要我達標”到“我要達標”的轉變。
第三,加大培訓力度。首先,對企業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可由各級安監部門進行。通過讓其熟悉、理解《安全標準化規范》,認識到安全標準化的意義,自覺地將安全標準化納入企業重要議事日程,避免企業在開展安全標準化時出現安全管理部門“單打獨斗”的現象。其次,企業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對照安全標準化管理要求,制訂詳細的培訓計劃,對不同崗位職工開展有重點的、定期的培訓活動,使職工掌握標準、執行標準、依標作業。通過長期的培訓教育,將安全標準化轉變為每一個職工的自覺行為,落實到每一次的具體操作中。
第四,制定標準,確保質量。安全標準化活動覆蓋管理、生產、培訓、操作等各個環節,缺一不可。企業要制定一套覆蓋到生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切實可行的標準,將各崗位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考核標準以文件形式固定下來,確保只有規定動作,沒有自選動作。同時要把安全標準化的內涵延伸到作業現場,加大對作業現場的安全標準化管理和監督。
第五,建立及時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不斷完善礦山安全標準化制度。各個礦山應根據自身的情況,結合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斷地將信息反饋給安全監管部門,逐步完善安全標準化制度。
第六,加強創建服務,完善支撐體系。充分發揮中介服務機構、科研院所及專家在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中的技術支撐作用,為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技術咨詢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在創建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可以明確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咨詢和考核評審單位的條件,并確定一批單位,加強對有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技術咨詢和考評質量,全面促進安全生產標準化。通過制訂相關行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指南,提供典型、通用的安全生產責任制、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等模板,供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學習和參考,使小企業能夠順利加入到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