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多種所有制形式良性發展的格局,需要廣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苦練內功,提高自身素質,完善治理結構,轉變經營增長模式,努力實現企業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不斷做大做強。為此,可從三方面做起: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由“制造”向“創造”轉型;不斷開拓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努力拓展海外市場;加強企業和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2011年1月9日在中國企業科學發展論壇上表示

發展和規范住房租賃市場,是解決住房問題的一個重要且有效地方式。要想改變人們目前“重買輕租”的住房消費觀念,需解決以下三個問題:一要有效保護承租人的合法權益;二要在稅收上給住房出租一定優惠,讓住房租賃合同合法、規范;三是要完善住房租賃制度的立法。此外,應重點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特別是30至40平方米的小面積公共租賃住房。——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柴強2011年1月7日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
點評:雷聲大,雨點小。

2011年中國控制通貨膨脹任務艱巨,一方面,通脹本身有慣性,而輸入性通脹壓力未來又會逐漸加大;另一方面,貨幣政策目前不可能收得太緊。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看,投資在GDP中的占比今年將有所降低,消費會逐漸成主角。要讓居民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中國“十二五”時期須做好三件事:讓人民群眾收入和經濟同步增長;把工資和CPI掛鉤;提高居民勞動報酬。——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成思危2011年1月7日在財富百人協會年會上表示

未來五年,要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目前國有經濟在石油化工、電力、冶金等重化工行業比重較大,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國企責任重大。要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戰略性調整,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方面取得新進展。——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王勇2011年1月7日在全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發言

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經濟增長動能較為充足,但同時也出現通脹預期加大、通脹壓力上升等問題。未來幾年,金融改革要建立和完善逆周期的貨幣信貸動態調控機制。把貨幣信貸和流動性管理的總量調節與構建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結合起來,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措施,豐富和補充政策工具,引導貨幣信貸適度增長,提升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金融》雜志2011年第一期刊發的專訪文章中指出

投資黃金的人增多是由黃金本身所具備的規避風險的特質決定的。我們所有可投資的金融資產都是信用資產,都存在信用資產滅失和貶值的風險,黃金產品是最為特殊的金融資產,因其獨立性,是金融資產中唯一沒有信用風險的產品。世界上180多個國家都有黃金儲備,國家如此,個人也應如此,所以我們每個家庭都應當有適當的黃金儲備,以分散風險。但是不要把所有的錢都投進來,并按個人情況來選取黃金種類。——中國黃金協會秘書長張炳南2011年1月7日接受中國網記者采訪
點評:是保值還是助推黃金期貨?

中美順差是多國經濟投資關系的綜合體現。調整人民幣匯率,對減少中美順差的作用十分有限。加工貿易是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從中美雙邊經貿來看,加工貿易也是對美造成順差的大頭,占70%到80%。而且從企業構成情況看,加工貿易順差主要是外資企業順差。從2000年到2009年,外資企業占順差比重從64%提升到84%。——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2011年1月6日分析中美雙邊貿易不平衡的主要來源時分析

2010年的調控,最重要的是兩項政策:一是通過嚴厲執行差別化信貸政策,抑制投資投機型需求;二是切實增加市場有效供應。這次調控中,受批評最多的就是限購。應當承認,限購是行政手段,但在經濟手段效果有限、而房地產市場有異動的情況下,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干預是需要的。這樣不僅能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對家庭收入分配也能起一定調節作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2011年1月6日接受記者采訪

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發揮好財政在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公共財政的優先方向,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2010年12月27日在全國財政工作座談會上講話

中國現代企業面臨的兩大問題。一是中國現代企業如何長期發展,二是如何選企業接班人。針對第一個問題,我認為企業搞內銷很重要。之前由于沒有重視內銷,金融危機訂單掉了一半。對第二個問題,我認為企業不是個人的,是社會的,聘請職業經理人照樣可辦好企業,不能專搞“老子是企業家,兒子一定要接班”的模式。——浙江如意集團董事長儲吉旺2010年12月24日在首屆中國經濟思想論壇演講
點評:只有引進現代企業制度,才能將自己的企業打造成百年常青的老字號。

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和隱憂,如GDP連年上升但收入水平呈相對下降趨勢;我國城市化發展不平衡,個別地區城市化進程過快等問題,目前對我國發展造成了一些阻礙。物價飛漲會讓民眾對GDP的增長失望,飛速的經濟增長帶來的不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有生活成本的提高,老百姓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高速度會失去興趣。——中國人民大學彭非教授2010年12月29日在2010年中國發展指數發布會上表示
點評:應讓GDP的增長與百姓收入掛鉤,關注民生,重視社會公平。

中國企業不應只靠收購國外破產企業實現“走出去”。很多國內企業通過收購國外破產的大企業實現“走出去”,實際上“是給別人送錢”。 走出去是否成功的關鍵是能否換來有價值的技術。如果要進行投資,那么選擇時一定要慎重,要盡量避免選擇虧損企業。在選擇和國外企業合作時應考慮雙方優勢互補。——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2010年12月29日在2010中國產業經濟論壇上接受記者采訪

“十二五”期間需著力應對需求結構失衡等問題。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成為經濟發展的最大短板。中國經濟結構失衡主要表現在:出口驅動性模式難以為繼;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加劇產能過剩、信貸擴張,導致通貨膨脹等后果;消費與投資失衡非常嚴重。怎樣駕馭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實現投資大國、制造大國、出口大國向消費大國轉變,大幅度降低投資率、提高居民消費率、穩定出口率已成為需求結構改革的重要任務。——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尹中卿2010年12月29日在中國企業家思想傳承與發展論壇上表示

不能簡單認為加息即意味著中國進入了加息周期,還要看加息的具體效果。受流動性過剩和實際負利率因素影響,2011年貨幣政策將進入一個較密集的調整期。調控手段將更多元,年內也存在幾次加息空間,不過在保增長等大背景下,這些調整將是溫和漸進式的。——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2011年1月5日在南開·瀟湘晨報指數發布會上表示

重慶2011年的發展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3.5%,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3.5%和1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要實現上述目標,除了將加強糧食、食用油等重要物資儲備外,還會挖掘農村消費潛力,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重慶市市長黃奇帆2011年1月9日在《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
點評:目標很高,我們很期待。

繼調高銀行準備金率后,央行又將一年期存貸基準利率提高了0.25%。我認為,這次加息有點晚了,晚了的代價是在通脹壓力下,加息還應繼續。2011年靠提高銀行準備金率難以達到類似的直接減少貨幣量的效果,必須從提高利率想辦法,減少貨幣流動性。通過經濟史可發現,當進入通脹周期后,加息措施往往會伴隨通脹而不得不被持續推出。要幫助廣大家庭避免貨幣資產縮水,就有必要繼續提高存款名義利率,讓百姓感到存錢仍是劃算的。這樣才能減少貨幣流通量,本質性地降低通脹壓力。——中國傳媒大學輿情研究所副所長何輝在《環球時報》上撰文

只有促進中部地區城鎮化和工業化,才能改變“中部塌陷”的尷尬局面。“十二五”時期,中部地區要實行工業化和城鎮化互動,引導工業化走園區化、集中化、城鎮化的道路,促進人口向城鎮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耕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要依托主要交通干線和中心城市,以各類產業園區為載體,把中部地區建成為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后凱2010年12月29日中國中部發展論壇上表示

農超對接在擴大消費、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價格等方面有重要意義。未來五年,中國將支持超市和合作社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農產品創品牌。加大對冷鏈物流中心的信貸投入,加大農產品增值稅抵扣政策落實力度,推動完善生產要素價格政策,進一步降低和規范農產品進場費及攤位費。要進一步擴大農超對接規模。各級商務、財政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大對農超對接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支持一批重點示范項目,提高支持標準。——商務部部長陳德銘2010年12月29日在全國農超對接現場會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