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是農歷庚寅年,十二生肖是虎年,這一年真夠“唬”的:一方面,中國經濟延續了2009年的復蘇趨勢,取得了很大成績。“十一五”規劃可能除了“節能降耗”一項沒完成外,都超額完成了。“十一五”目標國內生產總值是年均增長7.5%,實際可能超過9%。另一方面,把老百姓也“唬”得夠嗆,股市起起落落不知何去何從,房地產業總經理與總理叫板不知誰主沉浮,通貨膨脹似真似幻不知是3%還是30%……2011年是農歷辛卯年,十二生肖是兔年。學習《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不難看出,經濟轉型和和諧發展是不變的主題。中國要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就必須在接下來的五年中初步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社會結構轉變,從而為下一個30年的發展尋找新動力,其緊迫性確有“兔起鳧舉”之感。而轉型的關鍵就在于機制,從微觀上是企業機制,從宏觀上是政府的行為機制。
在金融危機發生以后,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經濟恢復較快。但是金融危機的爆發也讓我們看到中國的經濟增長確實存在不均衡的問題,特別是對投資、出口的依賴性比較強,而中國恰恰受出口受阻的沖擊比較明顯。因此,從經濟學家到中央政府都開始思考中國經濟增長如何更加可持續的問題。2010年9月份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上,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開幕式上做了題為《深化交流合作 實現包容性增長》的致辭。“包容性增長”是胡錦濤致辭中的一個關鍵詞,這一次也或被寫入“十二五”規劃。
胡總書記提到:“讓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讓弱勢群體得到保護、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保持平衡”,他說:“實現包容性增長,根本目的是讓經濟全球化和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所有國家和地區、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續發展中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我們應該堅持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不斷消除人民參與經濟發展、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方面的障礙。我們應該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注重解決教育、勞動就業、醫療衛生、養老、住房等民生問題,努力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從胡總書記的講話中可以看出,所謂“包容性增長”,就是解決民生問題,就是將經濟發展的成果“包給”咱老百姓,給咱老百姓的是更為富足的生活、更為公正的社會、更為生態的環境、更有希望的未來。而這一切,必須在“十二五”期間初見成效,這就是各級政府在“十二五”期間的主要工作方向。
節錄唐人司空曙一詩,以祝新春暨“十二五”開篇:
元日爭朝闕,奔流若會溟。太陽開物象,霈澤及生靈。南陌高山碧,東方曉氣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