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董 宇
花鼓戲里唱安全
文/本刊記者 董 宇
在桃江縣牛田鎮,常年活躍著一個花鼓劇團——興興花鼓劇團。劇團總共有十九個人,主要由下崗職工、退休人員、文藝愛好者和一些學校的音樂老師組成。除了演出一些常規節目,劇團的編劇劉佳人還專門創作了一系列與安全生產有關的劇目,當地群眾每觀看一次演出,便受到一次安全教育。
談起創作安全劇目背后的故事,劉佳人說:“我對于安全生產重要性的體會,早在十幾年前就有了。”在上世紀90年代,牛田鎮有600多個鞭炮小作坊,由于大家的安全意識淡薄,忽視安全生產,大小事故時有發生。特別是1997年欄木塘村一個鞭炮作坊發生爆炸,造成一起15死1傷的生產安全事故。對于這場悲劇,劉佳人感受很深。因為在死去的15人中,有一個11歲的小女孩是劉佳人一個親戚的鄰居。當時,小女孩的媽媽在那個鞭炮廠做事,放學后,小女孩去鞭炮廠找媽媽拿家門鑰匙,沒想到就是那一下出了事故。她被送進醫院搶救了十幾天,最終還是因為燒傷面積過大而不治身亡。“那么聰明、水靈靈的小姑娘,一下子就沒了,這真是血淋淋的教訓啊!”現在講起這件事,劉佳人仍然痛心不已。
一次次事故,一場場悲劇,使得劉佳人深切感受到重安全、懂安全是多么的關鍵,總想為鄉親們做點事情。所以當有一天,牛田鎮安監站站長找到劉佳人,問她是不是能夠在興興花鼓劇團的演出中加幾幕與安全生產有關的內容,或者專門寫幾個以安全生產為主要內容的劇本時,劉佳人一口就答應了。她覺得,能夠利用花鼓戲這種藝術手段為牛田鎮乃至桃江縣的安全生產宣教工作盡一份力,這個事情很有意義。“鄉親們淳樸善良,每天辛勤勞作,可大多數人都不太懂得怎么保護自己。雖然平常鎮里會通過發傳單、寫標語、開培訓課的方式來宣傳安全知識,對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宣教味太濃,鄉親們接受起來有些難。如果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他們在娛樂的同時也受到安全教育,那不是更好?鄉親們都喜歡花鼓戲,我們就來個花鼓戲里唱安全。”


▲牛田鎮興興花鼓劇團在表演安全生產劇目
說干就干,近一兩年,劉佳人會經常到鎮里的鞭炮廠及其他企業中轉一轉,以了解這些企業的工作流程,特別是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然后再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和老百姓喜歡的語言風格,創作了一系列與安全生產工作有關的花鼓戲劇本。《辦公室巧遇》就是其中之一,講述的是一個企業安全員在工作中如何頂住壓力、堅持安全第一的故事。這些安全生產劇目受到了當地群眾的歡迎。有的村民說,看了這些戲,上班的時候,腦子里也會繃根弦了,曉得要注意安全了。
花鼓劇團常年在桃江縣各鄉鎮演出,安全劇目都是必演的節目。一年幾十場下來,觀眾換了一批又一批,這樣算起來每年通過劇團的演出受到安全教育的群眾有近十萬人次。
在采訪的最后,劉佳人說自己還會在利用花鼓戲進行安全宣教這條路上繼續探索前行,“雖然我們做這些安全劇目并沒有什么報酬,但是如果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鄉親們提高安全意識,我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責任編輯 鐘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