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宇,婁峰閣,薛海峰
齊齊哈爾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6
公共衛生專業課案例教學資源庫應用效果評價
程宇,婁峰閣,薛海峰
齊齊哈爾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6
目的:對建立公共衛生專業課案例教學資源庫,并將其中的典型案例引入到公共衛生專業課教學的效果進行研究。方法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將一班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8人,實驗組將案例教學資源庫中的精選案例引入公共衛生專業課的教學過程,對照組則采用傳統教學法授課。課程結束后對兩組進行學習成績考核。結果研究結果表明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實驗組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得分高于對照組,其中《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兩門課程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說明應用案例教學資源庫的教學方法可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公共衛生;案例教學源庫;效果;評價
近一段時間以來,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以及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不斷發生,公共衛生在醫學領域的地位不斷提升,人們逐漸意識到公共衛生與人民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公共衛生醫學人才成為醫學教育界的當務之急。然而以往的公共衛生專業課教學多采用傳統的方法,側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講授,由于教學實踐及教學環境的限制,難以擺脫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欠缺。為探索公共衛生專業課案例教學資源庫的建立對公共衛生專業課教學的作用,2009年9月~2010年7月,筆者整群抽取齊齊哈爾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06級預防醫學專業的36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案例資源庫在公共衛生專業課教學的效果進行了研究。
1.1 一般資料
整群抽取齊齊哈爾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06級預防醫學專業的36名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8人,實驗組將案例教學資源庫中的精選案例引入公共衛生專業課《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教學中,對照組則采用傳統教學法進行授課。
1.2 方法
1.2.1 建立案例教學資源庫案例教學資源庫中的案例主要來源于教師的工作實踐、教科書、期刊雜志、報紙以及網絡、電視媒體中報道的與公共衛生教學密切相關的典型事故或事件,將這些案例發生的原因、經過、后果以及經驗教訓等進行整理加工,再選擇性的配以聲音、圖片或影像等資料,由此形成一個資源豐富的案例教學資源庫。
1.2.2 對授課教師的要求案例教學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教師須具備從理論知識到實踐操作的綜合運用能力,具有較強的課堂駕御能力,能夠始終把握住案例討論主題。進行案例教學時教師必須正確選題,所選案例要適合教學目的和學生的適應能力,教師在案例教學活動中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要進行適時的引導,同時又要時刻保證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1.2.3 學生條件案例教學適合的對象一般是大學高年級的學生或研究生;人數要求方面,哈佛法學院一般在20人左右,哈佛工商管理學院認為15人最為恰當[6]。本次研究筆者選取在校的大學4年級預防醫學專業學生36人,隨機抽取其中的18人作為本次案例教學實驗組研究對象,其余的18人作為對照組。符合國際上對于案例教學的基本要求。
1.2.4 教學實施過程在《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中選取有代表性的章節對實驗組實行案例教學,所用案例均來源于案例教學資源庫,授課教師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采用不同的案例類型,如在大氣衛生、水體衛生、職業中毒等各論章節的教學中,采用實錄式、信息式、陳述式案例,在食品衛生、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等綜合性的教學內容時,采用問題式和決策式案例。對照組則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授課。
1.2.5 教學效果評價每門課程結束后,用同一份試卷對兩組學生進行期末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名詞解釋、填空、簡答、選擇和論述五種題型,其中名詞解釋、填空、簡答、選擇主要考察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論述題主要考察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成績考核結果作為評價指標進行效果評價。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3.0建立數據庫,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
2.1 兩組期末基礎理論知識考核
每門課程結束后,用同一份試卷對兩組學生進行期末測試,試卷滿分80分,考核內容包括名詞解釋、填空、簡答、選擇和論述五種題型,其中名詞解釋、填空、簡答、選擇主要考察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滿分70分,兩組期末基礎理論知識成績見表1。從表中可見,實驗組各科平均分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期末測試綜合分析能力考核
每門課程結束后,用同一份試卷對兩組學生進行期末測試,試卷論述題主要考察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滿分10分,兩組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成績見表2。從表中可見,實驗組各科平均分均高于對照組,其中《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兩門課程的綜合分析能力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期末基礎理論知識考核比較(±s,分)

表1 兩組期末基礎理論知識考核比較(±s,分)
課程名稱組別基礎理論知識(總分70分)P值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0.05營養與食品衛生學>0.05環境衛生學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對照組63.79±5.43 60.25±6.35 68.98±4.83 67.14±4.67 60.01±6.67 58.01±5.83>0.05
表2 兩組期末測試綜合分析能力考核比較(±s,分)

表2 兩組期末測試綜合分析能力考核比較(±s,分)
課程名稱組別綜合分析能力(總分10分)t值P值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3.51<0.05營養與食品衛生學3.28<0.05環境衛生學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對照組8.21±1.15 6.41±1.85 8.48±0.99 7.24±1.25 7.65±1.21 7.43±1.19 0.55>0.05
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利用案例引導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討和探究的一種教學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臨床處理疾病的能力。
由于案例教學法能培養學生系統掌握與應用專業理論,提高綜合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開拓進取的良好品質,目前已被普遍應用于醫學教育中[1-2]。在本次研究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實驗組的綜合分析能力得分高于對照組,也進一步說明案例教學法可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法的支持系統是“案例”,即采用案例教學法,這就需要大量的案例,若沒有案例就無法實施案例教學[3]。而對于公共衛生這種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的學習和講授,則更需要大量案例的支撐,否則學生很難將公共衛生各門專業課中的大量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更談不上靈活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指導實際工作了。因此,建立公共衛生專業課案例教學資源庫不僅可以增加教學的靈活性和趣味性,還能加深學生對枯燥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學生在進行案例討論的過程中,通過激烈的討論、分析,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概括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4-5]。
綜上所述,建立公共衛生專業課案例教學資源庫,并將其中的典型案例引入到公共衛生專業課的教學中,其教學效果是肯定的,如實驗組綜合分析能力的成績各科平均分均高于對照組,其中《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兩門課程的綜合分析能力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將其應用到公共衛生其他專業課的教學中仍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例如在編寫案例庫時如何調動教師編寫案例的積極性,如何滿足案例庫使用時必須具備的教師條件、學生條件和教室條件,如何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等。筆者認為只有建立了一個門類齊全、數量眾多、質量優秀的結合中國實際的案例庫,才能實施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學[6]。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通過筆者對教育教學方法的不斷實踐和研究,公共衛生專業課案例教學資源庫的建立必定會日臻完善,成為促進創新型、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
[1]王世民.淺議案例教學法[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3,23(6):91.
[2]戴迎春,聶軍,陳清.案例教學法在流行病學教學中的運用和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3):474-475.
[3]李變蘭,田琳,肖榮,等.案例教學法的支持系統—案例庫建設[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22(10):108-109.
[4]沈丹.試論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05, 21(Z1):234-236.
[5]范引光,潘發明,王靜,等.案例教學法在衛生統計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14(12):1239-1241.
[6]杜鵑,陳玲,徐愛榮.在素例教學法中要重視素例庫建議[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05,(3):61-63.
G642.4
C
1673-7210(2011)04(b)-116-02
程宇(1981-),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醫學碩士,助教,主要從事公共衛生專業課的教學工作。
201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