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家偉 黃 斌
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總結六十余年執政經驗的結晶,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執政理論。善待、善用、善管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各類媒體,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面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新特點及其對執政帶來的新影響而作出的新判斷,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處理執政黨與媒體之間關系方面取得的新突破。從Web3.0到政府3.0,了解網絡,重視網絡,學習網絡,懂得網絡,利用網絡,建設網絡,管好網絡,已在全黨形成共識。互聯網正在成為我們黨民主執政、科學執政、依法執政的一個重要手段。
伴隨著互聯網的成長,我黨對互聯網的了解、認識經歷了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漸進過程。網絡問政是政府通過互聯網做宣傳、做決策,了解民情、匯聚民智。從以瀏覽、訪問為主的Web1.0,到以互動、社區為主的Web2.0, 再到以整合、聚合為主的Web3.0,技術的進步與政治的開明、民主意識的覺醒相互作用,為網絡問政提供了新的審視維度和立體視角。
海量信息的互聯網正在成為社會輿論的主要信息源。2010年《社會藍皮書》指出,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對2009年77件影響力較大的社會熱點事件分析表明,由網絡爆料而引發公眾關注的有23件,約占全部事件的30%,互聯網成為新聞輿論獨立源頭之一。互聯網的新應用新服務為人們表達意見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博客、微博、視頻分享、社交網站等新興網絡服務在中國發展迅速,為中國公民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條件。網民的網絡使用已經從電子郵件、網頁瀏覽、BBS討論等簡單應用向跨領域、多元化、綜合性的方向發展。
互聯網為用戶提供了 “虛擬的公共空間”,其匿名性、交互性、低成本和不受時空限制等特點,讓網民暢所欲言成為現實。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所做的有關互聯網問題的調查顯示:不同群體的網民在參與網絡討論時的明顯差異,決定了網上民意與主流民意之間的客觀差距。社會各界應該理性看待網絡輿論,對于網絡討論中的各種觀點,無論是用作數據參考、信息分析,還是政策咨詢,都應考慮“發帖人”的身份特點及其知識背景,有選擇地接受和使用,用批判的眼光分析輿論傾向,以免將有失偏頗的個人觀點當成公共輿論和民意代表誤導大眾。事實正是如此,我們既要重視網絡民意,又不能被網絡民意所誤導,不能簡單地將網絡民意等同于主流民意,要善于去偽存真,避虛就實。
科學執政,就是要不斷探索和遵循規律,以科學的思想、科學的制度、科學的方式組織和帶領人民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執政理念在對待互聯網上的態度時,就是要善待網絡的特性,遵循網絡傳播的規律,運用先進技術手段,把全心全意尊重網民意愿、為網民服務的宗旨更好地體現在執政實踐中。善待網絡的后面,其實就是善待公眾、善待民意,其實質就是以民為本的科學執政理念。
國家領導人經常上網了解公眾意愿,有時直接在網上與網民交流,討論國家大事,回答網民的問題。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來到人民網強國論壇,同網友們在線交流,指出互聯網是“做事情、做決策,了解民情、匯聚民智的一個重要的渠道。”2010年1月27日,溫家寶總理與網友在線交流結束時表示,傾聽網民們的意見,開創了網絡問政的新風。互聯網在政府與公眾之間架起了直接溝通的橋梁。通過互聯網了解民情、匯聚民智,成為中國政府科學執政、改進工作的新渠道。互聯網上的公眾言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0年6月發布的 《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表示,中國政府積極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政府,十分重視互聯網的監督作用,對人們通過互聯網反映的問題,要求各級政府及時調查解決,并向公眾反饋處理結果。中國政府將堅定不移地維護公民依法享有的在互聯網上的言論自由。
中國現有上百萬個論壇,2.2億個博客用戶,超過66%的中國網民經常在網上發表言論,表達思想觀點和利益訴求。在現實面前,政府官員大都經歷了一個由憎恨網絡,到認識網絡,到喜愛網絡的過程。現在大多地方官員充分認識網絡輿論的重要性,經常上網發表意見,與網民互動交流,重視網絡輿論的作用,及時解疑釋惑,消融堅冰,化解積怨。一大批通過互聯網反映出來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促進了社會的和諧和穩定。值得一提的是,“網絡問政”首次寫進2010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網絡民意”也首次寫進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善待網絡批評,建立反饋回應機制,從一定意義上說,是提高科學執政能力的內在要求。2009年,網絡輿論受到各級黨政機關的重視,各地普遍建立快速應對機制,回應網民關切,網絡輿情應對提速,初步形成了政府對網絡民意的監測、反饋和吸納機制,提高了科學執政的能力和水平。傳統觀點認為,官方處置突發事件有 “黃金24小時”之說,即在事發24小時內發布權威消息主導輿論是平息事件的關鍵。人民網輿情研究結果表明,在新媒體時代,“黃金4小時”概念,刷新了以往處置突發事件的 “黃金24小時”法則,發布信息,引導輿論的速度由24小時提升為4小時。
從政府網站開通,到地方領導留言板設立,各地借助新興傳播手段,關注、回應輿情民意,更為積極,更為規范。政府以尊重民意、提高執政能力為目的的應對網絡輿論新機制正在形成,網絡發言人出爐、網絡新聞發布會召開、政府微博開通等層出不窮。網絡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民主執政的新載體。
網絡問計。網絡問計是互聯網參與民主政治、民主管理國家的典型運用。通過網絡問計于民,匯集民智,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出臺重大政策前的普遍做法。每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期都會通過互聯網征求公眾意見。近三年來,每年通過互聯網征求到的建議多達幾百萬條,為完善政府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
網絡反腐。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健全反腐倡廉網絡舉報和受理機制、網絡信息收集和處置機制。作為互聯網在反腐敗中作用得到中國執政者認可的一個重要標志,中央黨校出版社最近出版發行的 《中共黨建辭典》收錄了“網絡反腐”的詞條。中央明確要求各級政府要暢通和拓寬信訪舉報渠道,加快網上舉報建設進程。中央紀檢監察機構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開設了舉報網站。在中國,官員的不當言行因被網絡曝光而被處罰乃至入獄的事情屢見不鮮。
網絡發言人。網絡發言人與目前已普遍建立的新聞發言人機制所發揮的媒體傳播作用,從根本上講是一致的。網絡發言人的誕生,不僅意味著新聞發言制度的刷新,更標志著信息公開、網絡問政的深入。網絡發言人頻率高、空間廣,內容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強,渠道和方式多樣,特別在重大突發事件中,起到了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廣東通過設立網絡發言人,初步形成了與網民經常性、制度化的網上溝通機制。
博客、微博、新聞跟帖與網絡論壇(BBS)。近年來,官員注冊賬號、開設QQ、親自發帖與網民對話、在論壇上實名發言、設立博客等蔚然成風。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網民通過論壇、博客表達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關注、為社會發展獻策建言。微博時代,官員正在不斷創新簡潔、便利、實用的新形式,加速推進網絡問政。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門戶網站的熱門新聞后面,跟帖多達數萬、數十萬,而帖文追蹤時事,暢所欲言,觀點犀利。
網絡直播。網絡直播是政務公開的一種新的形式,因為其直觀、便捷、互動、同步等特點,搭建了一個新的政府與百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使政府的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從網絡直播人大會議、立法聽證會到網絡直播政府常務會、述職競職演說,再到網絡直播庭審現場、網上公開財政預算等等,網絡直播漸次展開,逐漸規范。
依法執政就是黨要緊緊抓住制度建設這個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重要環節,堅持依法治國,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中國政府不斷完善互聯網發展與管理政策,使其更加符合互聯網發展與管理的內在規律及客觀需要,積極探索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有效管理互聯網的途徑和方法。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強調:“高度重視互聯網等新型傳媒對社會輿論的影響,加快建立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注重加強新形勢下依法辦事能力和應急管理、輿論引導、新媒體運用等方面能力。在我國,依法管理網絡是依法執政的一個新課題,也是依法治國的一個新內容。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在現代社會里,執政黨和政府對媒體控制的手段除了規定大眾傳播的管理體制外,更重要的是制定有關法律法規,把對媒體的管理納入到法治的軌道。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來管理網絡的國家之一,始終堅持依法管理互聯網,已出臺涉及互聯網的法規性文件30余個。這些法律法規對于規范和管理國內網絡媒體的建設和活動,抵御網上有害信息的思想滲透,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給各級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執政、依法管理提供了依據。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迫使我們必須思考對其進行規范的法律基本原則和精神。互聯網立法能做的,就是緊跟互聯網發展步伐,伴隨互聯網一起成長。
大力促進行業自律。自律就是遵循法律自己約束。我國政府向來十分注重通過行業自律的方式,建立我國互聯網行業自律機制,推動我國互聯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2001年5月,全國性互聯網行業組織中國互聯網協會成立,第二年開始就陸續推出了《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博客服務自律公約》等一系列自律規范。中國互聯網協會等行業組織,會同廣大業界從業人員簽署了行業自律規范,開展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活動,大力倡導網絡誠信,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不斷完善激勵機制,為促進我國互聯網繁榮、健康、文明、有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動態中管好網絡。對現在的互聯網,已知的遠不如未知的,互聯網發展的未來正在挑戰人們的想象力。我們要不斷跟蹤變化之中的互聯網,面對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策略,采用立法和自律等手段,管好網絡。
遏制違法信息傳播,凈化青少年網絡環境,保護數字知識產權,防范黑客攻擊,推行網絡實名制等等,都需要我們在法律的框架內去深思。對網絡上出現的幫人刪帖、消除負面消息甚至充當網絡打手的網絡 “黑公關”、網絡推手公司,除了要加強對媒體管理人員的教育,通過綜合手段清理灰色地帶,加強自律外,重要的是要加快立法,推出網絡管理辦法。
善管網絡不僅體現在立法執法等剛性的方面,也體現在營造健康、科學、文明的網絡文化建設上。我們要切實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的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讓依法管理網絡貫穿于網絡使用、建設的各個環節,變成每個人的自覺行為。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是包括依法管理網絡在內的依法執政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