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佳佳 蔡之國
電視談話節目的結構是談話節目形成和存在的一種方式,其任務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則和要求,將材料、觀點、體驗等內在要素,有步驟、有主次地加以組織和架構,形成聚合和支撐電視談話節目各個部件的框架。結構雖然是一種形式存在,但它的存在意義并不僅僅是裝載內容,還是一種價值和意義的體現。其表現為談話節目的內容編排并非是事無巨細面面俱到,而是編者“選擇”的結果。這種選擇承載著某種“意義”,既是傳者價值觀念的體現,也是其觀照自我、觀照人生、觀照世界的體現。話題結構,作為對內容有主動表現力的形式呈現,關系到節目的整體形態,影響到節目整體的表現意義。因此,從這種意義上說,結構是體現創作者思想能力和藝術能力的重要標志,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節目的存在方式和意義建構,值得進一步探究。
綜觀國內外大量的電視談話節目,話題結構一般采用兩種方式:平列展開的話題結構和漸進展開的話題結構。
平列展開的話題結構是指電視談話節目每個話題單位保持一種平行、并列的空間關系的結構形態。平列展開的話題結構往往呈現為板塊或者塊狀狀態,因此,又可以稱為板塊或者塊狀展開的話題結構。它具有以下三個特征:一是內容以板塊為單元,單元內的容量比較大,但單元的數量比較小;二是板塊之間在內容上相對獨立;三是板塊之間有時是獨立的,帶有跳躍性特征,有時會自然過渡。比如《藝術人生》播出的《成龍傳奇》就采用平列展開的話題結構:從嘉賓的傳奇經歷及成就、成功之路的介紹,對生命、家庭、愛情、親情、金錢的態度以及男人的責任等幾個板塊來展開話題,雖然在每個單元里可能采用了漸進式結構,但節目整體是采用并列式結構展開話題。
《楊瀾訪談錄》里對趙本山的訪談《我與春晚十九年》,節目時長45分鐘,但是節目過程中又通過廣告和下節預告將節目整體劃分為四個小單元,每節約十分鐘,明顯地采用了平列展開的話題結構。趙本山輝煌的事業和豐富的人生經歷需要這樣的結構來承載和梳理,需要傳者有選擇、有焦點地將典型事跡呈現給觀眾。沒有選擇和組織的話題交織在一起,“東一榔頭西一棒”,不但無法使談話深入,還會令觀眾迷惑茫然,抓不住重點,失去收看節目的興趣。該期節目圍繞著“我與春晚十九年”這一主線,編排了四個單元:趙本山帶徒弟上春晚的成功和壓力,趙本山自己通過上春晚的人生轉折和創作思想的變化,趙本山與二人轉的深厚情結和積極推廣綠色二人轉,趙本山如何經營劉老根大舞臺和管理手下的一幫徒弟。這四個單元在內容表現的焦點上有一定差異,通過平列展開的結構進行劃分,使編者在敘事上更具系統性和針對性,主持人在引入話題和深入話題時更加清晰明確,觀眾也可以在趙本山紛繁蕪雜的人生經歷中從四個有代表性的不同維度去深入了解趙本山的所作所為和所思所想。單元組合亦講究敘事藝術,善于設置懸念,引起觀眾興趣。在各單元的過渡之間,通常編者都會針對下節內容提出一些問題,吸引觀眾的興趣,保持他們的注意力,并且營造一定的情境,引領他們進入具體的情境以啟發思考。節目中間通過畫面切入、音樂起落、解說旁白,通過電視視聽元素的合理組合,使得整個節目自然分成四個小段落,雖具有一定的跳躍性,但不顯生硬,不但能夠消除節目形式的單一,增加傳播內容的豐富度,還能形成一種有致的節奏,緩解觀眾的收視疲勞。
漸進展開的話題結構是指各個結構單位的內容之間,通過層層遞進、逐步深入地切入,保持一種前后相繼的不可逆轉的邏輯關系、時間關系、空間關系、程度關系的一種結構形態。漸進式結構往往呈現出線性結構形式,并表現出三個特征:第一,敘述單元容量小,內容相對比較零碎,但單元數量較多;第二,敘述單元之間有一定聯系,成為一種線索關系;第三,敘述單元之間有過渡性連接,不是大幅度切換、跳躍。漸進展開的話題結構又可以劃分為邏輯漸進展開結構、時間漸進展開結構、空間漸進展開結構等。使用漸進展開的話題結構符合觀眾的思維方式和接受心理規律,也符合電視談話節目的線性特征。
在電視談話節目中,話題的引入和推進往往按照穿插于談話過程中的背景介紹的節奏進行,通過主持人的提問引入話題,通過嘉賓的回答確認話題,在主持人和嘉賓的互動過程中展開和推進話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電視談話節目在整體上使用平列或漸進式話題結構,但是這兩種結構會交替運用,或在平列的模塊中的單一模塊會采用漸進式模塊,或漸進式結構的局部又采用平列樣式的方式進行材料的排列。
《楊瀾訪談錄》中對趙本山的訪談《我與春晚十九年》,整體上采用的是平列展開的話題結構,但在具體單元中仍采用了漸進展開的話題結構。例如,第二單元就是通過時間漸進展開結構來梳理和介紹趙本山的成長經歷和創作歷程。從幼年失母的農村小子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舉成名和轟動東三省,再到1990年登上春晚舞臺贏得更大事業輝煌的重要人生轉折,進而介紹趙本山登上春晚舞臺后的歷年創作經歷和創作感受。從1990年的小品《相親》直到《昨天 今天 明天》之前,作品基本以說口式為主;而從1999年的《昨天 今天 明天》開始,他的表演更加自然、節目形式更加流暢、作品風格更加輕松,相較于過去的作品,是一種顛覆和進步;而 2001年的《賣拐》,作品又呈現一種寓言、諷刺形式;2009年的小品《不差錢》更是反映了趙本山的創作思想——快樂是我們最大的主題。這一單元基本都是以時間漸進的結構來組織內容,觀眾仿佛隨著節目的進行同趙本山一起成長,感受他在成長過程中跋涉的艱辛和收獲的喜悅,了解他春晚十九年來創作思路、選題和語言風格的發展變化。事實上,平列與漸進結構的綜合運用,使電視敘事更加生動從容,更加具有條理性和層次感,同時也契合了觀眾的思維方式和接受心理。
與日常生活的談話相比,電視談話節目的職業話語特征使話題結構在展開的過程中具有逐級推進或者平列展開或者二者融合運用的話題結構特征,使電視談話節目的話題結構更具完整性和條理性,有助于形成層層相連、環環相扣、渾然一體的話題結構。
在激烈的電視競爭中,合理有效的話題結構對于電視談話節目提升自身的質量和競爭力尤為重要。為此,電視談話節目在內容上講究疏密相間、錯落有致、富有懸念以及重視典型生活細節的同時,還應該將這些內容有機串聯和架構,形成整體傳播效果。話題結構不但反映了創作者的創作意志,同時也是創作者與觀眾潛在交流后的抉擇結果。這要求電視談話節目創作者進一步深入研究電視談話節目的結構形式,建構起更具條理、敘事更為清晰的話題結構,實現電視談話節目更大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