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月友
縣級臺雖然受地域、受眾資源的限制,但依然有著屬于自己的那一塊“田”。這塊“田”雖然不大,但有資源可挖。縣級臺要想耕種好自己的“田”,就必須認清自己臺小勢弱的實際情況,不能全盤照搬上級臺的做法,而應努力辦好有自己特色的節目,讓節目有亮點,讓觀眾有看點。
人員、資金、規模覆蓋是辦電視節目的基礎,縣級臺臺小勢弱,無法與央視與省市臺相比。那么,縣級臺在辦節目上就不能貪大求全,而應當拾遺補缺。比如說,現在的新聞節目,從央視到省市臺,都在辦涵蓋國內外新聞的大新聞,同一條新聞多家電視臺都在播出,而觀眾想看的本地新聞卻很少。在這種情況下,縣級臺應當將重點放在辦清一色的本地新聞資訊上。這樣,既可避免國內外新聞重復播出,又可滿足觀眾愛看本地新聞的心理,使縣級臺新聞具有自己的特色。再如,按照廣電節目未來“城市化”的理念,現在上級臺大都開辦了法制、經濟、娛樂等頻道,而涉農節目卻遭到冷遇,有的臺甚至沒有對農節目。在這種情況下,縣級臺就應當撿漏,全力以赴辦好對農節目。因為縣級臺的觀眾主體是農民,辦好了對農節目,就抓住了觀眾。大連普蘭店電視臺舉辦的《走進鄉村》欄目是臺里重力打造的一檔對農節目,傳遞致富信息,傳播致富經驗,使節目成為農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收視率一直高達90%以上。2008年,《走進鄉村》欄目獲得全國縣級電視臺社教欄目一等獎。
縣級臺是最基層的廣電媒體,縣級臺的觀眾是最基層的群眾,這一特點決定了縣級臺在辦節目上要有別于上級臺。作為基層的電視觀眾對電視節目有著自己的欣賞標準,更注重對生產、生活有用的節目。針對觀眾這樣的收視需求,縣級臺節目就必須注重內容的實用性。比如說新聞節目,央視和省市臺總是要先于縣級臺發布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在這種情況下,縣級臺如果再重復播出,對觀眾而言價值不大,因為觀眾已經知道發布的政策法規,需要掌握的是政策法規的具體內容以及地方政府如何貫徹落實。根據觀眾的需求,縣級臺的新聞節目就應當以政策解讀為主,對事關百姓利益的部分作細細的解讀,同時,要及時報道當地政府有什么措施落實政策法規。這樣,縣級臺的新聞就有了自己的看點和特點。如專題節目,縣級臺沒有能力辦高起點、大手筆、高成本的節目,就應當另辟蹊徑,在突出服務功能上下工夫。普蘭店電視臺根據本地觀眾的需求,開辦了《走進鄉村》《法制空間》《衛生與健康》《蓮城地產》等欄目。這些小欄目都具有自己的特點,能夠滿足不同觀眾的要求。在家種地的人愛看《走進鄉村》,想學法律知識的人愛看《法制空間》,想健康長壽的人愛看《衛生與健康》,想買房子的人愛看《蓮城地產》。縣級臺的專題節目不能貪大求全,而應當融知識性、實用性、服務性于一體,才能得到觀眾的喜愛。
文化有民族文化與地域文化之分。不論是民族文化,還是地域文化,都有著獨特的歷史積淀,留給人們刻骨銘心的記憶。因此,從中央臺到地方臺,在辦廣電節目上,都要立足民族文化與地域文化,彰顯節目特色。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是一個民族和一個地區的人文象征,以此而辦的節目,都具有其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縣級臺所處的地域雖然較小,但都有著各自的地方文化,觀眾對本土文化認同度較高。普蘭店市是千年古蓮子的故鄉,素有“蓮城”之稱,蓮城文化有其獨特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一直備受當地百姓的推崇。普蘭店臺抓住這一特點,依托蓮城文化,推出了系列節目,如《蓮城故事》《蓮城綜藝》《蓮城地產》等等。《蓮城故事》說的是蓮城歷史,講的是民間故事;《蓮城綜藝》跳的是民間舞蹈,唱的是當地民歌;《蓮城地產》介紹的是蓮城建筑,描述的是居住環境。以古蓮為象征的節目,突出了本地特色,抓住了觀眾的心理,使節目有了鮮明亮點。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說,看到了蓮花,就看到了普蘭店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