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懿文
(浙江工商大學 體育工作部,浙江 杭州 310018)
大學生在體育課中不良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凌懿文
(浙江工商大學 體育工作部,浙江 杭州 310018)
人的身體和心理有密切的關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體,心理不健康則會導致身體異常甚至患病。因此,我們要使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實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合理的心理治療,從而保障學生能全面地得到健康發展。
不良心理;成因;心理健康
我國大學生中的多數都屬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約占22%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據某市的統計,在該市8.5萬名學生中,約有16%以上的學生分別患有恐怖癥、焦慮癥、多疑病癥、強迫癥、抑郁癥和情感危險等。《人民日報》報道杭州市《中學生心理衛生問題和對策研究》的結果,3 500名中學生中,16.79%的學生存在著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健康不良者有增多趨勢。那么處于學校教育末端的大學生,在走出校園踏上社會之前,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目前,心理健康不良,已成為大學生輟學或放縱自我、逃避自我的主要原因。據杭州市10所高校的調查,因心理疾病休學、退學人數分別占因病休學、退學人數的17.3%和32%。以良好的心理狀態參加合理的體育鍛煉可以使鍛煉者獲得快樂的、樂觀向上的、積極的情感體驗。體育課是學生獲得體育鍛煉知識最全面、最直接的途徑。同時也是學生重要的體育鍛煉時間。因此,在指導學生完成體育課的各項考試并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也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不良心理的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影響了心理正常學生的學習行為和體育活動效能。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和旺盛的生命力對提高教學質量與完善現代人格具有重要意義。故我們不僅要了解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衛生問題,而且還應掌握學生不良心理的類型、特點、以及成因以便遵循體育心理健康規律,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措施提高心理品質,排除心理障礙的影響和干擾,這是體育教學刻不容緩的任務之一。
2.1研究對象
在我校隨機抽取男女學生共200名進行問卷調查,平均年齡20歲。調查時間2009年3月-2010年3月。共回收有效問卷196份。回收有效率達到了98%,成為我們研究的事實根據。
2.2研究方法
2.2.1 采用調查分析法、資料文獻法、數據統計法、走訪法。
2.2.2 問卷調查情況。根據大學生體育課中的某些心理特征制定問卷表。每一調查項目按“經常”“有時”“未表態”及“沒有”等4種情況分類統計,把具有代表大學生的不良心理作列表(表1)處理。

表1 造成大學生不良心理調查統計表
從心理調查資料統計說明:因學習體育動機不太明確有119人占61%,學習任務非常明確有70人占36%,未表態7人占3%。因體育課內容乏味經常無興趣的有63人占32%,有些內容無興趣有80人占41%,非常喜歡上體育課的有45人占23%。中長跑耐力差,經常焦慮心理有77人占39%,有時出現焦慮心理有84人占43%,對中長跑無所謂有35人占18%。因競技性強常有害怕心理25人占13%,有時害怕66人占34%,喜歡競技性強87人占44%。因基礎差常有自卑心理53人占27%,有時出現自卑心理67人占34%,不自卑70人占36%。因中學生人際關系不夠協調的占54%。學生對教師職業要求有135人占69%。場地器械差而表現出興趣不高的有100人占56%。嫉妒他人經常有或有時有的人占56%。據資料顯示,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在上體育課時表現的態度不認真, 有不良的心理,長此以往心理上嚴重失衡,產生了許多的心理障礙,心理素質低下。他們適應不了當今競爭激烈、快節奏的學習生活,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行為。
3.1輕視體育課
在調查中有過半學生對學習體育動機不明確。認為體育課不是主課,可有可無,不必認真,有的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對要求考試的教學內容認真對待積極練習,對不是考試的內容則不重視,普遍存在一種輕視心理,即使來到運動場情緒也不高,練習偷懶。
3.2厭倦體育課
在調查中有許多學生厭倦體育課.體育課教材內容老套,或在選項課中沒有選上喜歡的課程。感到單調枯燥、沒有意義,上課打不起精神。體育課大都在室外進行,風吹日曬、嚴寒酷暑,很多女大學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怕苦,怕累,怕曬,缺乏身體鍛煉的主動性、自覺性、自制性和頑強性。有些學生遇到稍有難度的動作,就會過分擔憂,害怕練不好,掌握不了動作,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們的鄙視,產生對體育課厭倦的不良心理。
3.3自卑的不良心理
在調查中有61%的學生或多或少有自卑心理。在身體上,如體弱多病、體型過胖,或者過于矮小等,他們對自己的信心不足,對運動產生厭煩心理。甚至上課的為難、感到沮喪、萎靡不振;更甚者破罐破摔,厭煩甚至不上體育課。
3.4害怕中長跑耐力素質的不良心理
從調查中有82%的學生有害怕耐力素質的現象。耐力素質的訓練都需要經過與疲勞作斗爭的過程。現在學生對吃苦耐勞的體會很少,所以造成意志不堅強,面對體育活動中的困難經常畏縮逃避,遇到耐力素質課便會有害怕心理。
3.5對體育課無所謂不良心理
從調查中有一部分學生對體育課有無所謂不良心理現象。認為體育課上不上都行,課堂聽講不認真,練習偷懶,我行我素,紀律渙散,行動自由。
3.6嫉妒心理
從調查中有56%的學生有經常或有時有嫉妒他人的現象。有的學生心胸狹窄、喜歡猜疑、貶低他人、排斥他人抬高自我、與同學關系緊張,心理處于壓抑狀態。
3.7體育教師自身修養不到位造成學生的不良心理
在調查中有69%的學生希望教師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在提高教學質量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文化素質、工作態度、語言藝術、組織才能及思想品質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有的體育教師上課以放羊式的教學,學生學不到東西,不關心指導,內容安排乏味,或對體育較差的學生另眼相待,惡語傷人……這些都會造成學生對體育學習興趣大減,嚴重的還造成學生心靈創傷。
3.8人際關系處理不當產生的不良心理
在調查中有54%的學生人際關系不太協調。心理癥狀主要表現為交際范圍比較窄,缺少和別人交往,經常出現退縮、回避、固執己見等現象,甚至有個別學生對別人表示懷疑、敵視和憎恨等不正常心理狀態。這主要是有些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遇到與自己觀點、信念不一致時,不能求大同存小異地加以解決,甚至因為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引起矛盾和沖突,這些學生陷入了自我編織的想象的桎梏中,用幻想來代替現實。
3.9場地器械差引起的不良心理
在調查中有大部分的學生認為場地器材差或場地環境不好(室外場地)引起了他對體育課的不感興趣,使他產生了不良的心理狀態。
4.1不良心理學生方面的工作
4.1.1 利用成功體驗,提高動機水平。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的體驗可以是人增強信心,克服自卑感,提高成就動機,淡化心理壓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隱藏意圖,針對個性特征,提出切實可行的要求,調動學生內心的積極心理因素,創造成功的條件和有利時機.改變動作的某些要素(方向、幅度、力量、速度、節奏),適當降低器械的高度、重量等,不僅使學生能獲得成功和喜悅的情感體驗,營造融洽輕松的教學氣氛,師生之間互相尊重,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良好的心理定勢,也能增強不良心理學生對體育的信心。
4.1.2 培養不良心理學生頑強的意志力。體育對人的生物潛能和精神潛力的開發與拓展,因其完整性和諧性而顯得很重要。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計劃采用相應的措施來培養其頑強的意志力。明確學習目的,制定個人目標,樹立成功的信念。
4.1.3 體育教學中交往互助性。體育活動能給人創造一種融洽的人際關系機會,使人與人之間互相產生親切感。體育活動中,不必用語言亦可相互交流,亦可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為對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詞交往的學生提供了交往場所。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多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開展交流,在活動中提倡互幫互學,特別是在有一定難度動作的教學中,鼓勵互相幫助與保護,這種融洽的人際關系和教學氣氛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4.1.4 調適學生在體育活動的競爭意識。心理學研究表明,當自己的能力適應任務挑戰時,人的愉快便會產生。如果任務缺乏挑戰時,就會使個體產生厭倦感。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調整活動形式,讓活動的競爭性適應不同運動能力的學生心理需要。
4. 2教師方面的工作
4.2.1 教學內容的多樣化。由于學生氣質類型的特殊和興趣愛好的不一致,體育教師應根據不同對象的特點,合理選擇和搭配一些動作難度小,學生興趣高的教材,以滿足學生的需要,盡量為不良心理的學生提供表現自己運動才能的機會,從而達到激勵其學習的信心。
4.2.2 重視體育教學中娛樂性的教學手段。研究表明,對體育的喜愛程度以及體育活動中獲得快樂,是擴大身體活動的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生不喜愛所從事的活動,那么在活動后感到滿意快樂或產生良好的情緒體驗是不可能的。因此,運用多種生動活潑、形式有趣的教學手段,能使學生體驗到愉快和歡樂。
4.2.3 強調體育教學中形式的集體性。集體活動的形式最能促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學生在集體的活動中,體會到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同時明白自己作為集體中的一員的責任。通過參加集體活動,使人產生自信、自尊、自強。對有焦慮和人際關系障礙癥狀的大學生,無疑具有良好的調節和教育作用。
4.2.4 教師應更新知識、提高素質。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體育教師應加強業務學習、師德修養。要不斷地更新知識,更新觀念,樹立教師的人格榜樣,用自己的崇高思想、精深的業務能力、良好的行為感化學生。教師面對心理不良的學生要充滿信心并把這種信心遷移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身心素質。
把不良心理視為體育教學工作的一個特殊構成,是新的研究課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水平要遵守心理學的基本規律,要抓好互相聯系的知、情、意、行四個環節。
大學生不良心理的誘發是多方面,不良心理的消除措施和方法也是多渠道的,從誘發的原因來看,首先是個體心理因素,其次是外界的影響。
思想教育與不良心理的消除方法的優化是多學科、跨學科的綜合。在思想教育方面應從消除不良心理入手引向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樹立崇高的積極的理想結合起來。
教學對象是大學生,由于他們各自的生活環境不同,產生不良心理也帶有傾向性。要以關心人、信任人為出發點,以感情為紐帶,以內在動因激發為重點,引導學生心理機制的自我調節和適應能力。
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對體育教學來說,就具有特殊的責任。尤其是對由于各種原因在體育教學中出現的不良心理而言,關注他們的心理,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實施素質教育,體育教師的責任更為重要。
[1] 祝蓓里,季瀏.體育心理學新編[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2] 李樹蔭.成功心理[M].北京:北京知識出版社,2006.
[3] 陳阿期.高校學生體育心理與教育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0(3).
[4] 王榮.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
[5] 劉永祥.高校學生厭學體育的心理診斷與對策[J].莆田學院學報,2002(2).
[6] 劉江毅,嚴薔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須加強和改進[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22).
[7] 吳福新.淺談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J].中國學校體育學,2007(3).
[8] 張中豹.女大學生體育現狀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34).
[9] 俞林.女大學生自我體育鍛煉情況的調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TheCauseandCountermesaureofUnhealthyPsychologyofUniversityStudentsintheCourseofPE
LING Yi-wen
(Sport working Department,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body and psychology. Without a sound body, one can not have a healthy psychology.And unhealthy psychology will lead to disorder or even illness of body. Therefore we should find out the problem and solve it in time by implementing the necessary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t school. We should conduct the proper psychological therapy for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specific problems so as to ensure their all-round healthy development.
unhealthy psychology;cause of formation;psychological health
2011-05-27
凌懿文(1979-),男,浙江杭州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傳統武術考證與大學體育教育研究.
1004-3624(2011)05-0079-03
G807.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