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莉娟 鄧文華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 31123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指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各級各類學校要從實際出發,加強和改進對學生的生產勞動和實踐教育,使其接觸自然、了解社會,培養熱愛勞動的習慣和艱苦奮斗的精神?!保?]高等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創新教育,強調教育職業性和實踐性,素質教育貫穿于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的始終。高職圖書館作為學院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除具有普通高校承擔信息素質教育課程的共性外,更應在館學結合實踐平臺的構建中彰顯特色。
圖書館是個公益性極強、低產能、低效益、低收入的機構,而且絕大多數高職圖書館是從中專學校圖書館升格而來,基礎較弱。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掌上電子設備的發展和普及,當網絡成為諸多讀者獲取信息的捷徑時,高職圖書館在學院的整體地位更被邊緣化,甚至被放在可有可無的位置。圖書館為塑造良好的形象,提升地位,必須與學院各部門相互協調,特別是爭取學生處的支持與合作,吸引更多的學生讀者。
圖書館服務的過程是館員與讀者之間溝通的過程。學生是高職圖書館的主要讀者群體,為學生服務是一切工作的重心,享受優質服務是學生對圖書館的最大要求。因此,通過館員與學生的溝通,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是圖書館與讀者的共同心愿。
高職教育以培養“一精多能”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采取敞開式的教學方法。圖書館將信息素養教育的課堂搬至館內,在業務外包過程中與供應商協議為貧困學生提供實習就業機會,突現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大學的擴招,高職院校學生錄取分數一降再降,文化課基礎普遍偏低,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較弱,在讀書態度中普遍表現出來浮躁和功利性心理,整個校園文化氛圍淡薄、人文精神缺失。通過館學結合實踐平臺的構建,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人文教育作用,在豐富人文社科類書籍的同時,開展多層次的課外導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中提升學生的品質和素養,在實踐中建設具有高職特色和生命力的校園文化。
隨著高校擴招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圖書館為滿足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必須不斷開拓新領域,增加新的服務項目。但由于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高職圖書館無論是一線技術含量較低的崗位還是二線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都呈現出人力資源不足的困難局面。館內工作人員在疲于應付日常圖書借還工作的同時,已沒有接受再深造提高的時間和精力,無法向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專業信息導航、參考咨詢等深層次信息服務。通過構建館學結合實踐平臺,聘用學生直接參與圖書館日常管理工作,發揮潛在人力資源的作用,緩解人員壓力,使館員從一些單純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深造教育和高層次服務中,從而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在大學圖書館中,讀者期望圖書館工作人員快捷而有效地接納他們的要求,因此,讀者對服務效率的感受而言,高效率是極為重要的。在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基礎上,構建館學結合實踐平臺,建立館員與學生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有利于圖書館及時接受讀者的建議和監督,及時了解不同讀者的需求與期望,及時分析和解答讀者的信息需求,從而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體現圖書館的生存價值和館員的人生價值。
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要求將職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專業理論知識的教育密切融合。構建館學結合的實踐平臺,組織學生參加圖書館各項服務的推廣活動和信息素質教育課程的科學研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改灌輸式教學為營造問題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理論學習之外,通過實踐檢驗真知,激發創新意識。
構建館學結合實踐平臺,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參與圖書館各項工作,使其具備了學生和館員的雙重角色,他們既代表圖書館、代表學院管理讀者,又代表讀者反饋意見。但在實踐中院館兩級領導組織對其缺乏重視,缺少體現其工作價值的政策和制度激勵。
在實踐中,缺乏對學生的引導培訓。學生正處青春期,修養不夠,易和讀者發生不必要的沖突;素質不高,工作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專業知識欠缺,工作結果不符合圖書館的標準。
圖書館工作既單調又辛苦,學生上崗后逐漸對所從事的工作缺乏興趣和熱情,常常出現工作倦怠現象。另外,學生必須以學業為重,工作時間必然隨著課程的變動而變化。在工作中,缺乏規范的管理,易造成學生態度散漫無責任心。
學生流動性較大,崗位更換頻繁,按照學生特點進行崗位和工作設計,制定整體規劃存在困難,因此,目前學生對圖書館工作只是拾遺補缺的輔助作用,不能真正支撐起圖書館的部分業務工作。
館學結合實踐平臺的構建是一項與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和特色校園文化形成密切相關的綜合工程,需要院館領導給予足夠的重視,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該平臺的價值。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把館學結合實踐平臺的構建作為學院校園文化建設戰略的一個重要著眼點,強化規劃和領導。二是要建立健全學生館員選拔、管理、考評制度,給予一定物質和德育加分獎勵。三是要完善各類激勵、引導學生正確閱讀的措施,將閱讀行為的考核納入第二課堂活動《技能訓練與素質拓展》課的成績。
學生館員作為館學結合實踐平臺的主體,是圖書館與學生溝通的主要橋梁,其精神面貌和工作能力,將成為圖書館服務工作價值體現的組成部分,因此,學生館員的選拔確定尤為重要。一方面,圖書館可以與學生處合作,通過個人申請、院組織推薦,選拔和培訓熱愛圖書館工作,有責任心的同學參與圖書館服務工作。另一方面,圖書館可與教務處協調,把圖書館對學生館員的系統教育與培訓和教務處開設的信息檢索課結合起來,將圖書館建設成為信息檢索課的實驗實訓基地,并挑選信息檢索課成績優秀,有意愿為讀者服務的同學成為學生館員。
為了規范管理,解決學生館員來源分散,隨意性大等問題,在構建館學結合實踐平臺時應設置由院團委直接領導,在圖書館指導下開展工作的“讀者聯誼會”。通過自我推薦、競聘演說、民主評議和指導老師考核等方式選出社團核心力量,通過學生報名、自我推薦、面試等程序選拔新會員。社團建設和管理的完善,一方面可以實現學生管理學生的模式,減輕圖書館學生管理的壓力,另一方面可以依托社團進行圖書館營銷,開展各種讀書征文、主題演講、座談交流等文化活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
首先,對選拔出的學生,通過崗位考察、模擬面試、上崗職業道德和技能培訓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體驗社會對從業者的要求,并逐步將工作體驗內化到自身的學習、生活之中。其次,加強實踐與學生課程的整合,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崗位規劃,激發學生創新和服務意識。如勤工助學的學生隨意性較大,可承擔技術含量低的圖書上架、整理等工作;學生處推薦的學生覆蓋面廣,可承擔讀者信息的收集和反饋工作;社團選拔出的學生易于管理,可承擔圖書館開放、宣傳等工作;具備專業背景和一定信息檢索能力的學生,可協助館員進行高層次的信息推送服務。
館學結合實踐平臺的構建,應遵循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強調圖書館與學生處、館員與學生、工作與學習的融合,突出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培養在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用情、用心、用力為學生打造品牌實踐平臺,使圖書館真正成為課外教育的陣地、提升人文素質的平臺、培育優良學風的載體。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EB/OL].[2011-06-26].http://www.law-lib.co m/law/law_view.asp?id=69684.
[2]吳江梅.注重利用高校圖書館潛在的人力資源[J].中國電力教育,2010,(10):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