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旺
黑城和白城(外一篇)
周正旺
你一定聽說過黑城的古賽大帝,黑城是古西域的一個小國,但是這位國王的出現讓這個小國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古賽國王是黑城的創立者,黑城主要是由各族的逃亡者聚集而成的新興城市,古賽在成為國王之前是一個小小的牧羊人,由于品德高尚,樂于助人,20歲的他被市民推舉為黑城的國王。你一定聽說過許多國王在登基之后的性格轉變,你也可能認為古賽國王在成為權勢人物之后,會和大多數人一樣變得暴戾,兇殘,獨裁,但是古賽國王沒有,他仍然繼續做他的牧羊人,仍然是這個城市的道德楷模,連當時的大漢王朝的漢武帝在聽說了他的事跡之后,都深為佩服,認為是“圣人復出焉”。古賽作為一個小國的國王,竟然被史學家稱為“古賽大帝”,有關他的故事和傳說至今還是文學創作的熱門素材。
黑城和當時其他國家的史料都對古賽大帝做了客觀和公正的評價,只有一個國家例外,那就是白城。在白城人的史料中,古賽大帝是一個殘酷的剝削者、野蠻的侵略家、狂熱的好戰分子,這些史料是最近才被我獨家發現的。作為一個研究古西域的專家,是經常可以發現一些神秘而極具歷史價值的材料的。
你一定沒聽說過白城,這毫不奇怪,就算是長期研究西域的歷史學家,對白城也知之甚少。但是隨著我的考據和研究的持續深入,相信很快它將和樓蘭古國一樣,為眾人所熟悉。白城是黑城的鄰邦,和資源匱乏、耕地面積狹小的黑城截然相反,白城資源豐富,水草繁茂,可謂“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然而,白城人們生活并不理想,因為這里有一個殘酷的統治者——拓拔國王。白城所有的國家資源都被拓拔國王和他的家族所控制,人們即使獲得大豐收,你的所得也將被拓拔國王殘酷地掠走,留下的僅僅勉強可以維持生計。就算是糧食腐爛在倉庫里,人們也休想得到拓拔國王的一丁點恩賜。
你一定會認為白城人民對拓拔國王會有強烈的憎恨和刻骨的敵視,但是沒有,白城人們有一股強烈的英雄崇拜情結。歷史上,因為其他國家對白城資源的垂涎,幾次派兵攻打白城,但是在拓拔國王的強烈反擊下,白城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拓拔國王崇尚武藝,用兵如神,這也使他成了白城人心中的英雄。而且,在拓拔國王的治理下,除了國王家族,其他人生活狀態都差不多,拓拔國王對膽敢打他財產主意的百姓和官僚都絕不手軟。
現在我們來說歷史:古賽大帝15年,在連續經歷了8年大旱后,黑城人們已經差不多彈盡糧絕,如果再找不到食物,或許黑城就要滅亡了。8年來,古賽大帝不停地向拓拔國王租借糧食,甚至答應成為拓拔國王的奴隸,但都被拓拔國王拒絕了。饑餓使得古賽大帝沒有任何辦法,他不得不發動了對白城的戰爭,黑城人民為了生存,幾乎全部投入到對白城的戰斗中去。同樣,拓拔國王奮力抵抗,但此時他年事已高,雄風已然不在,面對一群瘋狂的尋找食物的惡狼,拓拔國王的軍隊節節敗退。古賽大帝派人告訴拓拔國王,只要肯借糧食,戰爭到此結束,但是拓拔國王絕對不能容忍財物被他人搶奪,奮力斗爭,直到戰死。
拓拔國王戰死后,白城人們為了報仇,同時為了抵抗侵略,全民動員起來,不惜任何代價打擊刺殺黑城軍隊。古賽大帝為了保護自己的臣民,不得不下令屠殺任何敢于抵抗的敵人。白城人們十死其九,剩余的被迫流亡國外,白城從此在歷史上消亡。戰爭結束后,古賽大帝把糧食全部分給了他的子民,同時,也分給其他一些受災嚴重的國家。
但是,白城的史官仍然想法記錄了這段歷史。古賽大帝和拓拔國王的歷史評價在白城人們和他們在后代心中,自有判斷。讓他們遺憾的是,這段歷史已經慢慢被人遺忘。
現在,當你和別人在熱烈討論古賽大帝的豐功偉績時,如果有一個人表示反對,請不要吃驚,或許,他就是白城人為數不多的后代之一。
讀者朋友們一看到這個標題,可能以為這是一篇植物學論文,學術論文多難讀啊,讀者朋友們很可能因此而跳過這篇文章。那么,我很遺憾地告訴你,你將和一篇很優秀 (至少是很獨特)的新型小小說失之交臂,這是身為作者的我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不得不提前告訴讀者:這是一篇結構新穎、結局出人意料的小說。好吧,現在請你繼續往下讀。
張三其實只是一個過路的鐵匠,這次他到北方的白城做了一次成功的大買賣,足足賺了幾百兩白銀。張三已經很久沒見過這么多的銀子了。發了橫財的張三深知亂世里白銀的魅力,為了安全回家,張三雇了一輛馬車,化裝成一個探親的農人,取道黑鎮從小路回家。張三此時并沒有發現,危險正一步一步向他靠近。
強壯的馬車夫是一個破了產的蘿卜商人。商人的直覺告訴他,雇主絕對不是一個普通的農人,雇主隨身所帶的物品也絕對不是普通的農家用品。行走到一個荒寂的小山澗后,車夫把張三從馬車里拉出來一頓暴打,車夫把張三的物品搜索出來。看著一堆白花花的銀子,車夫疲憊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看著還在地上抽搐的張三,車夫踢了他一腳,扔給他一袋蘿卜種子。車夫說:“兄弟,對不住了,錢我收下了,就當是這袋種子的價錢。”說完駕著馬車走了。
張三掙扎著從地上爬起來,家是肯定回不去了,已經沒有了盤纏。張三想到馬車剛剛經過的黑鎮,那里人口稠密,土地肥沃,應該是一個不錯的落腳地點。
2009年,一種名為七彩蘿卜的新型蘿卜在世界農博會上受到廣泛關注,這種蘿卜竟然融合了太陽光的七種色彩,色彩艷麗,美觀奪目。據生產這種蘿卜的黑鎮農業集團的總經理張十三介紹,七彩蘿卜是黑鎮的特產,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七彩蘿卜營養和藥用價值非常高,但是產量極為有限,每年的產量不足一萬斤,市價更高達每斤上千元。
七彩蘿卜本來已經小有名氣,亮相農博會后,七彩蘿卜更是名聲大振,社會各階層,哪怕是上流社會,都以能吃上七彩蘿卜為榮。經生物學家和營養師論證,七彩蘿卜確實富含多種對人類有益成分,有極高的滋補和藥用價值。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狂熱的七彩蘿卜浪潮,連其他種類的蘿卜也跟著沾光,蘿卜成了最緊俏的農產品。
張三找到了一個破舊的小廟住了下來,遭搶劫的打擊對他來說,雖然是致命的,但這并沒有打倒張三,以前生意場上也遇到過傾家蕩產的情況,張三倒也已經習慣了。何況他現在也并非一無所有,還有一袋蘿卜種子呢!
張三在遭遇搶劫的山澗里開辟了一大塊土地,把蘿卜種子種植了下去,等到蘿卜成熟的時候,張三驚奇地發現,在其中一塊土地上,長出的蘿卜竟然紅白相間,美麗異常。看來是這片神奇的土地,才造就了這個神秘的物種。張三的蘿卜賣出了高價,而張三也沒有停止他繼續研究改造的步伐,在張三臨死之前,他終于研究出了紅白黑三色蘿卜。
三色蘿卜在發明后不久,就被朝廷定為貢品,它成了黑鎮人的驕傲。而張家后人也沒有停止繼續探索的步伐,到張十三時,三色蘿卜發展成了七彩蘿卜。
聽說七彩蘿卜的故事之后,對神秘世界充滿好奇的我趕到黑鎮去一探究竟。在張十三的農業基地,我看到了和傳說中一樣美麗的七彩蘿卜,七彩蘿卜的神秘色彩一下就吸引了我,但是因為價格昂貴,我并沒有口福去買—些七彩蘿卜來嘗一嘗。
在黑鎮,我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黑鎮的女子們看起來個個都水靈可愛,冰雪怡人。我一打聽,人們都說是因為吃了七彩蘿卜的原因。但是黑鎮也還是一個不富裕的小鎮,難道人人都吃得起昂貴的七彩蘿卜?
在小鎮的一個十字路口,我看到一個美麗的女子正和她風韻猶存的媽媽說話:“媽媽,我還沒有吃過七彩蘿卜呢!”
我想,或許去問問她,可以找到黑鎮女子都漂亮可愛的秘密。在聽到我的詢問后,她優雅地甩了甩秀美的長發,驕傲地告訴我:“因為我是吃七彩蘿卜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