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月玲
自娛者言
潘月玲
和詩歌結緣,是很偶然的事。在2006年以前,上網只是看看新聞,和朋友聊聊天,偶爾寫下的一些,也是隨意性很強的散文隨筆之類。后來上了一些人氣較旺的詩歌論壇,結識到幾個真正喜歡文學的朋友,相互間交流、鼓勵,或許那該算是我詩歌夢的一個開始。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發帖子,跟帖子,慢慢摸索,參加論壇里舉辦的比賽,為取得的每一點小小的進步開心不已。漸漸也有詩歌發表,成為自己在寫作的路上堅持走下去的動力和理由。因此在主觀上,一直不認為自己是個詩人,充其量只是個詩歌愛好者而已,寫一些分行的文字,首先是為了自娛,然后,其間若有一些能打動別人而被肯定,那自然是我的幸運和福音了。
不太喜歡生澀的意象和太抽象的詞匯,更愿意用平樸、簡單的語言去挖掘內心。將寫詩當作是一次心理的調適過程,給自己打開一個缺口,放掉和重新接納一些東西。因此,大多時候我所寫的,還是個人的情緒太重了些。當然社會事件和公共性質的題材,我也會去關注,但不管是在個人心靈還是社會生活,我總覺得我們要表達的永遠是我們個人的觀點,不可能代表所有的人,我們跳不出自己的局限性,如果硬要把自己放在某個高度,我想,那也已經不是我們真實的內心。我更愿意把詩歌當做一種文字游戲,參與的人能找到愉悅就足矣。詩歌最起碼的一點是品讀詩意,不能期望詩歌帶著怎樣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也不能或很難成為人生的一種指引,我喜歡寫單純的詩歌,一種純粹詩意的表達。如果,能寫到凝練和果決,直達事物的本質,那是我所追求的。
就目前來說,我只想安安靜靜地寫作,盡量減少一些浮躁氣。并不期望詩歌會給我帶來怎樣的收獲和回報,因為我明白,詩歌作為一種文學手段實際上已并不新鮮,所有的情緒已經被無數的詩人寫過,要寫出新意并不容易,如何從細節上入手,形成自己的語言特色,或許這才是我該嘗試和努力的。現在寫詩歌,不再會為了寫而寫,而是因為想寫才寫,是不得不寫。我相信只有這樣才會情感充沛,流暢,并切合內心。我喜歡這項“古老的技藝”,希望從中學到更多,也希望一直能寫下去,這和職業無關,僅僅是作為愛好或者習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