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珍,李 娟,張玉強
(汕頭大學理學院生物系,廣東 汕頭 515063)
龍須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是粵東沿海大規模養殖的一種主要經濟海藻,資源豐富.它富含人體8種必需氨基酸和K、Ca、Mg、Fe、Zn等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膳食纖維、高蛋白、低熱量堿性食品.殘次龍須菜是指采收時因處理不當變色甚至出膠的龍須菜,估計占總產量的10%以上,常被廢棄.龍須菜變色的主要原因是藻膽蛋白的變性和葉綠素的降解,但多糖相對較穩定,含量為31.05%[1].龍須菜多糖具有抗凝血、降血糖血脂、抗血栓、強心、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等生理活性[2],是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原料.番石榴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熱帶水果[3],在我國南方幾乎常年可見,營養豐富,富含Vc、膳食纖維、槲皮素、番石榴苷、鞣質等營養保健成分[4].已知番石榴含有黃酮甙類,具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可用于糖尿病的輔助治療.
因此,本研究嘗試將龍須菜和番石榴加工成口味獨特、營養豐富,同時兼具保健功能的一種復合飲料,同時為殘次龍須菜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技術支持.
1.1.1 原料
所用龍須菜由汕頭大學海洋生物實驗室南澳臨海實驗站提供,收獲于2010年5月;番石榴市購.
1.1.2 實驗試劑及動物
氫氧化鈉為分析純,醋酸、木糖醇、Vc、白砂糖、檸檬酸、乙二胺四乙酸鈉(EDTA)均符合食品衛生標準.昆明種小白鼠20只,隨機分成兩組,雌雄各半,雌性無孕,體重范圍18~22 g,由廈門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2.1 龍須菜汁及番石榴汁制取的工藝流程
龍須菜清洗→復水→去腥→破碎打漿→保溫浸提→離心分離→冷卻→低溫保存澄清的龍須菜汁.番石榴選果→清洗→切碎→加熱處理→加水打漿→離心分離→低溫保存乳白色番石榴汁.
1.2.2 復合飲料制備的工藝流程
龍須菜汁+番石榴汁→混合調配→均質→裝罐→密封→殺菌→冷卻→成品.
1.2.3 龍須菜汁的制取
預處理 稱取5 g干殘次龍須菜,用清水將泥沙、蟲子和雜物洗去,清水浸泡進行復水實驗,復水時間分別為20、40、60、80、100 min,水溫20~30℃,使龍須菜恢復新鮮飽滿的狀態.
去腥軟化 由于龍須菜含有一些低分子的含氮化合物、萜烯類化合物以及低分子游離有機酸,如肉豆蔻酸、亞油酸、棕櫚酸、富馬酸等[5],因此藻腥味較重,嚴重影響飲品的口感.用氫氧化鈉溶液除腥,將藻體浸泡于5%NaOH溶液中24h后,用清水洗至中性.
破碎打漿 將脫腥軟化后的藻體放入高速組織搗碎機中榨汁.
酸水解法保溫浸提 取龍須菜漿放入500 mL燒杯中,按照一定的條件(加水量、醋酸量、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進行酸水解法保溫浸提,不斷攪拌進行浸提.
離心過濾 趁熱將龍須菜料液離心,除去殘渣,低溫保存分離出的澄清的龍須菜汁.
1.2.4 番石榴汁的制取
清洗 選擇充分成熟的新鮮番石榴做原料,清水沖洗干凈.
切碎 將番石榴原料去皮,破碎成小塊.
加熱處理 將切碎的番石榴果塊放入沸水中煮3 min,鈍化或破壞氧化酶,改善風味,同時排除原料中空氣,并軟化果塊.
加水打漿 將切碎后的原料按照1∶1.5加入清水,攪拌均勻后用高速組織搗碎機榨汁.
護色 經過破碎、打漿、加熱處理等操作后,番石榴因Vc損失及氧化作用,由正常的乳白色變為灰褐色,嚴重影響飲料的外觀,因此必須進行護色處理[4],加入0.01%Vc和0.006%EDTA作為護色劑.
離心分離 趁熱將番石榴料液離心,除去殘渣,低溫保存分離出的乳白色的番石榴汁.
1.2.5 飲料的制備
調配 將離心后的龍須菜汁和番石榴汁,按照一定的體積比進行混合,并加入其它原料進行調配.
灌封 將調配好的飲料裝入合適的飲料瓶中,封蓋.
滅菌 將封蓋后的龍須菜番石榴復合飲料100℃水浴加熱,滅菌時間為15 min.
Vc含量 飲料中總的Vc含量的測定采用2,4-二硝基苯肼法[6].
急性毒性實驗 以小白鼠為實驗對象,取制成的復合飲料配成最高劑量10 g/(kg·bw),采用1次最大劑量灌胃法,經口等容量灌胃[7].
干殘次龍須菜在浸泡過程中會有一些可溶性成分析出,為了盡量減少這些營養物質的損失,因此進行復水實驗,并確定適宜的復水時間,結果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5 g干殘次龍須菜在復水60 min以上時,吸水基本達到飽和,藻體呈現飽滿圓滑的狀態.所以室溫下,干殘次龍須菜的復水時間選擇60 min.
龍須菜本身含有較多的膠質,粘性很高,含水量少,用一般的壓榨法取汁得到的出汁率是比較低的,因此,采用酸水解法保溫浸提,可以得到較高的出汁率.龍須菜的出汁率受到加水量(濕重的倍數)、醋酸量、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四個因素的影響,為確定多糖提取量較高的最佳工藝條件,以加水量、醋酸量、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為影響因素,設計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實驗,每個實驗平行測定3次,取平均值,以確定最佳工藝,結果見表1、表2.

圖1 龍須菜復水實驗結果

表1 龍須菜汁浸提工藝正交實驗結果

表2 正交實驗方差分析
由表1的直觀分析可知,4個因素對龍須菜多糖提取率Q影響的順序如下:A>D>B>C.正交實驗的最佳提取條件為A3B3C1D3,即加水量為濕重的15倍,浸提時加入醋酸的量為0.06℅,加熱溫度為80℃,加熱時間為3 h.由表2的方差分析結果發現,加水量對龍須菜多糖的提取有顯著影響,醋酸量、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的影響不顯著.利用最佳工藝條件進行2次重復驗證實驗,獲得龍須菜多糖的提取率Q為16.06%.
優良的配方可以使飲料具有良好的色澤、口感和風味,在標準狀況下,分別對龍須菜番石榴復合飲料的色澤、滋味、香氣、組織形態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分,其中色澤占15%,滋味占40%,香氣占25%,組織形態占20%,滿分為100分.

圖2 果汁配比的感官評分

圖3 檸檬酸添加量的感官評分

圖4 甜味劑添加量的感官評分
2.3.1 單因素實驗
為了制得風味特別、口感良好的龍須菜番石榴復合飲料,分別對果汁配比(龍須菜汁與番石榴汁的體積比)、酸味劑檸檬酸的加入量、甜味劑的選擇及最佳添加量進行了單因素實驗,結果如圖2~4所示.
復合飲料中甜味劑的選擇很重要,木糖醇與其它糖醇相比,有較高的能量和甜度,具有防齲齒、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清除血酮癥及改善肝功能等某些特殊功效[8].但是,木糖醇缺乏蔗糖醇厚的口感,因此,選用木糖醇和白砂糖作為復合甜味劑,并對它們的配比進行實驗,評價結果見表3.結果表明,白砂糖和木糖醇為1∶4的比例配制出的甜味劑,既不會對血糖濃度造成太大的影響,又對復合飲料的口感有協調作用.
2.3.2 最佳配方的篩選
為得到復合飲料的最佳配方,以果汁配比(龍須菜汁與番石榴汁體積比)、檸檬酸、甜味劑為影響因素,進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實驗,結果見表4.由表4極差分析可知,三種因素對飲料的色澤、口感和風味的影響順序為:果汁配比>檸檬酸>甜味劑,得到調配的最佳組合為A3B2C2,即最佳配方是龍須菜汁與番石榴汁體積比為3︰1,檸檬酸加入量為0.03℅,甜味劑添加量為5℅.

表3 不同甜味劑的感官評價

表4 最佳配方正交實驗結果
感官指標 色澤:具有該復合飲料所特有的淡白色;滋味及氣味:酸甜適中,具有番石榴特有的香味和滋味,同時也具有龍須菜的固有滋味,但沒有令人不舒服的藻腥味,且無其它異味;組織形態:呈渾濁,允許有少量的沉淀,無分層現象.
理化指標 溶性固形物≥10℅,總酸(以檸檬酸計)≤0.1℅,砷(mg/kg)≤0.2,鉛(mg/kg)≤0.3, 銅(mg/kg) ≤ 5.0.
微生物指標 菌落總數(個/mL)≤100,大腸桿菌(個/100 mL)≤3,未檢出致病菌.
給受試小鼠灌喂濃縮后的飲料, 灌服劑量達10g/(kg·bw),約相當于人食用量(以體重60 Kg每日飲500 mL計)的100倍,連續觀察7天.各組實驗小鼠飲食和活動正常,毛色有光澤,未出現異常,無一例死亡,無明顯中毒反應.將小鼠脫頸椎處死,解剖,肉眼觀察心、肝、脾、腎和膀胱等主要組織臟器的外觀,均未見病理性變性.按急性毒性標準評價,屬無毒級,即產品飲用安全.
研究發現,殘次干龍須菜復水時間達到60 min以上時,吸水基本達到飽和;酸水解保溫浸提工藝的最優條件,加水量為濕重的15倍,浸提時加入醋酸的量為0.06℅,加熱溫度為80℃,加熱時間為3 h,多糖提取率為16.06%;復合飲料的最佳配方,龍須菜汁與番石榴汁體積比為3∶1,檸檬酸加入量為0.03℅,甜味劑添加量為5℅,其中甜味劑選用白砂糖和木糖醇為1∶4的復合甜味劑,加入0.01%Vc和0.006%EDTA作為護色劑,同時避免了果汁Vc營養的損失.龍須菜和番石榴復合飲料原料來源廣泛,成本較低,避免了殘次龍須菜的浪費以及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增加了龍須菜的經濟價值,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因此,這種復合飲料具有很好的開發前景.
[1]余杰,王欣,陳美珍,等.潮汕沿海龍須菜的營養成分和多糖組成分析[J]. 食品科學, 2006, 27(1):93-96.
[2]馬瑞君,郭守軍,楊永利,等.粵東地區紅藻類植物資源開發及功能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07,28(8): 580-583.
[3]溫靖,徐玉娟,肖更生,等.番石榴果實的營養價值和藥理作用及其加工利用[J].農產品加工·學刊, 2009(6): 11-17.
[4]王莉嫦.番石榴飲料的研制[J].食品工業科技, 2008, 29(3): 161-165.
[5]楊文鴿,徐大倫,黃曉春,等.龍須菜即食食品的研究與開發[J].食品工業科技,2005,26(11):97-100.
[6]周鳳霞,張濱.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117-120.
[7]張雪輝,趙春.塔拉豆粉的食用安全性評價研究[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08, 29(5): 47-49.
[8]王仲禮.前景廣闊的食糖替代品——木糖醇[J].江蘇調味副食品, 2005, 22(2):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