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謙吾 秋元良平



還記得那部《導盲犬小Q》的電影嗎?這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感動了許許多多的觀眾,它的原著同樣寫得真摯細膩,就讓我們來重溫其中最動人的可魯與渡邊先生相處的故事……
在龜岡市盲人協會工作的渡邊先生,42歲那年完全看不見了。因為從小就住在龜岡市,他對這里的大街小巷都非常熟悉,然而,自從失明之后,行動就受到了限制,能去的地方也就不多了。于是周圍的朋友幾次勸他,有只導盲犬跟著會方便很多。
“與其讓我被狗牽著走,不如讓我去死!”
不太喜歡狗的渡邊先生相當固執,但經不起周圍朋友的百般勸說,終于妥協了,只好很不情愿地來到訓練中心。
導盲犬對于盲人而言,并非只是“會引領他走路的狗”。原本討厭狗的渡邊先生對導盲犬的認識開始改變是在他結識了可魯之后不久。
有一天,渡邊先生和可魯的步調不夠合拍,渡邊先生于是坐在長椅上嘆了口氣。這時,可魯將自己的身體緊緊地貼著渡邊先生的腳躺了下來。這是共同訓練課程開始還不到一周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目睹了這件事的是攝影師秋元良平先生,他看到這樣的情景時非常吃驚。
“它真的是緊緊地貼在渡邊先生的身邊,才短短一個禮拜,它竟然能夠這么相信人類,真是很不可思議。我看到可魯那個樣子,就知道它已經明白,自己今后是要和這個人一起生活下去了。”
晚上,在訓練中心的住宿房間里,渡邊先生鋪上棉被,而可魯就在一旁凝視著他。它看起來只是一副靜靜守候著的樣子,其實不然,仔細研究它的話就可以發現,它在隨時準備著,假若渡邊先生說出“幫幫我”,它真的就能馬上伸出援助之手。
渡邊先生的家就在龜岡市的南部,而他的工作地點——殘疾人福利中心則在市中心。渡邊先生幾乎每天都坐公共汽車上班。兩個月前,他還是一個人拄著白色導盲杖上下班,而如今,卻可以從早到晚和可魯一起同進同出了。公共汽車的門一打開,可魯就會把渡邊先生帶到車門口,然后引領著渡邊先生坐到位子上。即使在車廂內引來其他乘客注視的目光,可魯依然緊跟著渡邊先生,并不時抬頭看看他。因為在大小便問題上可魯能自我控制,所以通常都會在出門前就解決好。如果在外邊不方便小便,它也會忍到回家之后。每一個目睹了如此乖巧、聰明的可魯的乘客,都會流露出驚訝的表情。
如果和可魯在一起,渡邊先生哪兒都可以去。之前不太敢走的羊腸小道,只要和可魯一塊兒,就可以走得安心許多。每當走在這樣的路上時,還會勾起他對失明前的點點滴滴的回憶。這些都要歸功于可魯的存在。
回到家里摘掉導盲鞍時,渡邊先生會習慣性地撫摸著可魯,有時可魯也會躺在地上,露出肚皮撒撒嬌。當渡邊先生向客人夸它是一條多么聰明的狗時,它還會稍稍抬高下巴,顯出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可是,一旦戴上導盲鞍,可魯就會搖身一變成為專業的導盲犬,絕對不會做出撒嬌之類與它身份不符的行為。
可魯與渡邊夫妻倆在一起的生活轉眼就過去了兩年。誰都沒有預料到這般安穩、平靜的日子也會有結束的一天。在渡邊先生參加了一次導盲犬使用者俱樂部舉辦的登山活動、高高興興返回的當天,突然有點兒不舒服。
經過精密的檢查,結果發現渡邊先生患上了非常嚴重的腎衰竭。因為渡邊先生住進了醫院,可魯只好再度回到導盲犬訓練中心。為了等渡邊先生一出院就可以以導盲犬的身份繼續開始工作,可魯只好一直在訓練中心里待命。這種等待一等便是三年之久。
然而,渡邊先生的身體狀況依然沒有恢復的跡象,反而越來越差。有一天,渡邊先生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對渡邊太太要求說:
“我想去訓練中心。”
被帶出狗籠的可魯,一看見渡邊先生的身影,便慢慢走近他。可能因為導盲犬的訓練,不允許它有一下子撲到渡邊先生身上的沖動,也可能它明確知道渡邊先生的身體狀況,可魯只是十分平靜地在渡邊先生身邊一邊踱著步,一邊不斷搖著尾巴。
“小可,我們再一起去散散步吧。”
渡邊先生凝視著可魯的眼睛說完,然后幫它戴上導盲鞍。可魯緊緊地貼在渡邊先生的身邊,做好了準備引領的姿勢,依然像以前一樣。渡邊先生不在身邊的這三年,它一直一心一意地等待著這一刻的來臨。
他們慢慢跨出第一步。兩個久違了的身影慢慢向遠處延伸。但這長長的三年對于再次搭檔的盼望,只走了短短的30米就結束了。
“好了,這樣就夠了!”
渡邊先生滿足地說著,然后親手摘掉了可魯身上的導盲鞍。這一情景發生在渡邊先生去世前的一個星期。(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