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琳婧
昨天早上,我和媽媽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新聞,說一個年輕的女孩為救人而受傷入院,醫院急缺O型血,呼吁大家踴躍獻血。
媽媽說:“我就是O型血。明天逛完街,你陪我去獻血。”
第二天,我和媽媽逛完街,便上了商場門口的獻血車。這輛車就像一家小型的醫院,里面有好幾位獻血的熱心人。
護士阿姨用橡皮筋捆住媽媽的手臂,擦了碘酒,拿出注射器,像打針一樣插進媽媽的靜脈。她向外抽時,紅色的血液很快占了注射器的三分之一。接著,護士又把血液擠入玻璃試管里,做了血型測試。媽媽的血屬O型。
“你獻多少血?”護士問媽媽。“400毫升?!眿寢尣患偎妓鞯卮鸬馈N倚睦锵耄簳险f,獻血一般控制在300-400毫升。媽媽來個突擊“頂峰”,真夠勁兒!
護士拿出一根針管。我一看,差點暈過去了:那針頭比一般的針大好幾倍!護士把針插進了媽媽的皮膚。裝血的袋子躺在一個“盤子”里,像搖籃里的嬰兒,被快速地搖來搖去;血袋漲得越來越鼓,媽媽的脈搏也隨著“盤子”的搖動而快速地跳動。五分鐘過后,兩袋血被放進了冷藏室。
回家的路上,媽媽依然把棉簽放在袖子里。我幫她拿著獻血證?!疤鄄惶??”“不疼!你媽媽我這已是第四次獻血啦!助人為樂嘛!”聽著這輕松的回答,我頓時對媽媽肅然起敬!
(指導老師 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