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曦嶸,邱 飛,劉 波,丁 旻
(1.貴州省冊亨縣氣象局,貴州 冊亨 552200;2.貴州省防雷減災中心,貴州 貴陽 562100)
冊亨縣雷暴日數變化特征分析
朱曦嶸1,邱 飛1,劉 波2,丁 旻2
(1.貴州省冊亨縣氣象局,貴州 冊亨 552200;2.貴州省防雷減災中心,貴州 貴陽 562100)
通過對冊亨國家一般站1971—2010年的雷暴觀測資料進行對比統計分析,總結出冊亨縣雷暴日數氣候變化規律和特征,得到了一些對防雷減災工作有積極意義的分析結果。
冊亨縣,雷暴日數;變化特征;統計分析
雷電是大氣中的一種自然現象,雷電一旦擊中物體,危害十分嚴重。雷擊是一種頻繁發生的氣象災害,雷電災害是聯合國“國際減災10年”公布的最嚴重的10種自然災害之一。隨著社會經濟和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雷電災害造成的損失日趨嚴重,雷電災害的防護工作也由傳統的裝設避雷針(帶)轉向直擊雷和雷電電磁脈沖的綜合防護,要求越來越高。鑒于防雷等級的劃分、雷擊風險評估和雷電災害的綜合防護等均要先了解當地年平均雷暴日數的變化特征。現對冊亨國家一般站1971—2010年的雷暴觀測資料進行分析,得出最新的雷暴日數年平均、各月平均等參數并總結冊亨縣雷暴日數氣候變化規律和特征,為冊亨縣的雷電防護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選取冊亨一般站1971—2010年的雷暴觀測資料作為基本分析數據,以1 d內聽到1次或1次以上雷聲統計為1個雷暴日,只有閃電沒有雷聲不計其中[1]。在方法上,主要采用近 10 a(2001—2010年)與前30 a(1971—2000年)和40 a(1971—2010年)相應的觀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以尋找雷暴日數變化規律和特征。
冊亨縣1971—2010年的年平均雷暴日數為50.8d,屬多雷區[2]。最大的年雷暴日數是70d(1982年、1985年、1993年),最小的年雷暴日數是35d(1992年)。圖1為冊亨縣1971—2010年雷暴日數年際變化及其趨勢圖,可以看出雷暴日數在20世紀70年代末(1976—1982年)有一個階段性的上升期,其后的30 a雷暴日數總的趨勢是緩慢減少的,圖中的變化趨勢線可更好的反映出這種緩慢減少趨勢。某幾年(1985年、1993年、1997年)雷暴日數突然出現增加,甚至跳躍性增加,但并沒有也不會改變這種總體減少的趨勢。

圖1 冊亨縣1971—2010年雷暴日數年際變化及其趨勢圖
1971—2010年前30 a平均雷暴日數為52.8d,近10 a平均雷暴日數為44.5d,近10 a比前30 a的年平均雷暴日數少8.3 d,也說明年平均雷暴日數總的趨勢是減少的。從雷暴日數逐年距平變化(圖2)可以看出,近10 a來的每一年的雷暴日數均低于40 a平均雷暴日數,減少趨勢非常明顯。
統計資料顯示冊亨縣各個月份都可能出現雷擊,最早出現雷暴的初日為1月2日(2010年),最晚出現雷暴初日為4月28日(1978年),最早結束雷暴的終日為8月28日(2008年),最晚結束雷暴終日為12月30日(1992年)。可見,冊亨縣雷暴出現的初日和終日出現日期的實際變化較大。

圖2 冊亨縣1971—2010年雷暴日數逐年距平變化圖
雷暴日數的月變化表現出1個低潮期,1個集中期,2個過渡月。1個低潮期指每年10月到次年2月,僅占全年的7%左右;1個集中期指4—8月,占全年雷暴日數的80%以上;2個過渡月指3月和9月,雷暴日數分別占全年的5%、6%(表1)。雷暴日在1—7月逐漸增多,8—12月逐漸減少,3月后出現跳躍增加,9月時出現跳躍減少,高峰期出現在7、8月(圖3)。從圖3各月40 a平均雷暴日數的滑動平均趨勢線還可明顯看到,在雷暴高峰月之前(1—6月)雷暴日數逐月緩慢上升,過了雷暴高峰月后(9—10月)雷暴日數急速下滑,之后(11—12月)漸趨平緩,前后分布曲線明顯不對稱。也就是說冊亨縣雷暴高峰季節是以月雷暴日數的緩慢遞增開始而以急速驟減結束的。

表1 冊亨縣各月雷暴日數比例

圖3 冊亨縣逐月平均雷暴日數分布對比圖
同時,選取冊亨縣1971—2000年(前30 a)與1971—2010年(近10 a)的各月平均雷暴日數進行對比分析(表2)。從表2各月平均雷暴日數的差值可以看出,近10 a來各月平均雷暴日數總體呈減少趨勢,其中4、7、8、9月減少程度明顯。作為雷電高峰月之一的8月雷暴日數從10.3d減少到6.9d,低于5月的 7.3d、6月的 8.4d;從占全年比例的20.2%降低到13.6%,也低于5月的14.4%,6月的16.6%,8月從雷電高峰月成為與4—6月類似的雷電集中月。

年平均2001—2010年10 a平均雷暴日數 0.5 0.8 2.3 4.8 7.3 8.4 9.7 6.9 2.0 0.7 0.8 0.3 44.5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971—2000年30 a平均雷暴日數 0.4 1.2 2.7 6.3 6.7 8.5 10.9 10.3 3.4 1.5 0.6 0.2 52.8差值 0.1 -0.4 -0.4 -1.5 0.6 -0.1 -1.2 -3.4 -1.4 -0.8 0.2 0.1 -8.3
冊亨縣1971—2010年的年平均雷暴日數為50.8d,屬多雷區,全年各月均有雷暴發生,高峰月為7月和8月。每年10月到次年2月為雷暴低潮期,僅占全年雷暴日數的7%左右;4—8月為雷暴集中期,占全年雷暴日數的80%以上;3月和9月為跳躍期,雷暴日數分別占全年的5%、6%。冊亨縣年平均雷暴日數總的趨勢緩慢減少,近10 a減少趨勢明顯,以4、7、8、9月減少程度明顯,8月的雷暴日占全年比例從20.2%降低到13.6%,不再是雷暴高峰月。
[1] 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2] GB50057-94(200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S].
P446
B
1003-6598(2011)06-0038-02
2011-11-15
朱曦嶸(1986-),男,助工,主要從事防雷減災及應用氣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