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理論研討會紀要
文/本刊記者
2011年6月1日,由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承辦的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理論研討會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上海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30多位代表帶來了80多篇論文參加了此次研討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李鐵映在開幕式上作了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主旨報告,16位與會代表圍繞總結中國共產黨歷史經驗、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延安精神、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等議題在大會上作了發言。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顧問、解放軍濟南軍區原政委、上將宋清渭在書面發言中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談了堅定理想信念的極端重要性。他說:戰爭年代我當指導員時,陪了三任連長,他們都在戰斗中犧牲了,但一個倒下去,另一個擦干身上的血跡又頂上來。這是一種什么力量?是理想信念的力量。一個人有了遠大的理想,才會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才會有明確的奮斗目標,也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和立身之本。對共產黨人來說,理想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可以說,信仰是共產黨人的第一道防線,一旦這道防線被突破了,后果將不堪設想。在新的形勢下,有一些黨員干部理想動搖了,信念支柱傾斜了,革命意志衰退了,忘記了江山是怎么打下來的,把當年入黨的誓言拋在了腦后,不信馬列信鬼神、信關系,把追逐金錢、積累財富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甚至有的高級干部貪污腐敗,生活腐化,空虛墮落,丑態百出。這些現象,嚴重地腐蝕著黨的肌體。我認為,不論社會怎么發展,經濟怎么繁榮,即使中國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如果放棄了對理想信仰的追求,同樣會走向沉淪和沒落。今天,我們應該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把改造主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結合起來,把堅定崇高理想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任務緊密聯系起來,胸懷遠大目標,筑牢人生的精神支柱,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白己。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梁柱在發言中強調:在全黨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是黨的思想建設帶有根本性的一個問題。他指出,其所以這樣,是同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條件和黨內小資產階級出身占多數的特點相聯系的,這使得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凸顯出來。我黨歷史上開展的延安整風運動就是從思想方法入手,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當時毛澤東講:“我們學的是馬克思主義,但是我們中的許多人,他們學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是直接違反馬克思主義的。”這就是違背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原則。毛澤東還強調,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但是,“幾十年來,很多留學生都犯過這種毛病。他們從歐美日本回來,只知生吞活剝地談外國。他們起了留聲機的作用,忘記了自己認識新鮮事物和創造新鮮事物的責任。這種毛病,也傳染給了共產黨。”所以,毛澤東說:“學風問題是領導機關、全體干部、全體黨員的思想方法問題,是我們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問題,是全黨同志的工作態度問題。既然是這樣,學風問題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第一個重要的問題”。毛澤東把解決學風問題、思想方法問題、工作態度問題,看作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第一個重要的問題”,這無疑是符合我們黨的實際的非常深刻而重要的命題,今天仍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黨的斗爭實踐表明:只有把思想方法搞對頭,確立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的思想原則,才有可能正確判明局勢,了解周圍事變的內在聯系,預察事變的進程,不僅洞察事變在目前怎樣發展和向何處發展,而且洞察事變在將來怎樣發展和向何處發展,從而保證黨的政策和行動的正確性。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原院長周新城在發言中回顧了上世紀80年代我們黨思想理論建設的過程后強調:必須充分認識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斗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這是因為,在當前國際國內的環境下,我國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存在滋生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土壤。從國際環境來說,我國是在資本主義包圍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依仗經濟上、技術上、軍事上的優勢,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既定方針不會改變。他們不喜歡中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在蘇東劇變以后他們把和平演變的矛頭主要指向中國。這種態勢將會長期存在。從國內環境來看,經過30年的改革,我國社會的經濟、政治、思想各個領域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這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的,必須長期堅持,但經濟上多種所有制經濟必然帶來多種意識形態,而當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的經濟實力達到一定程度,又必然會在政治上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這些國際國內的因素,在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以前是不會消失的。只有我國實現了現代化,國家實力大大增強,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戰略的威脅才會從根本上消除;也只有我國生產力得到極大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制度奠定了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社會主義才夠格,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得到真正的鞏固。在這個過程完成以前,我國社會發展始終存在著一個方向問題,即朝社會主義方向前進還是倒退到資本主義去,因而也始終存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斗爭任務。對此,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陜西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鄭志飚在發言中指出: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必須始終抓住黨員領導干部這個重點,端正“官風”是端正黨風的關鍵。黨的各級干部特別是中、高級干部的作風好壞直接影響黨風、政風、民風,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好了,就能在人民群眾中產生積極的影響;領導干部的作風沒有建設好,就會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就會使人民群眾與黨產生巨大的離心力。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針對部分領導干部滋長的“官氣”,曾尖銳指出,有些干部是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人,靠資格吃飯,做了官,特別是做了大官,就不愿意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這是一種很惡劣的現象。要破除官氣,要掃掉官氣,要在干部當中掃掉這種官氣。
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會理事周根會結合現在全黨深入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在發言中指出:從歷史上各個時期涌現出的優秀共產黨員的崇高精神中可以得到許多啟示,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提高為黨的事業而奮斗的自覺性。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作為共產黨員理所當然地要樹立和堅定共產主義理想。目前我國還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通向共產主義社會不可逾越的階段。這就要求每―名黨員在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同時,必須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并且為這樣的信念不懈奮斗。現在,有一些黨員理想信念淡漠,為黨的事業而奮斗好像與自己所思所想所盼格格不入;入黨為什么,入黨干什么,心里想的與黨章要求相差甚遠。有的青年同志入黨不是要為黨的事業而奮斗,而是因為成為黨員后好找工作,對自己謀職就業有利。這樣的同志怎樣能像一代又一代優秀共產黨員那樣無私無畏地為黨為國為民去奉獻呢?怎樣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效抵制這樣或那樣的消極腐敗現象呢?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所有優秀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精神支柱,是衡量一名共產黨員是否合格的基本條件。而理想信念的動搖,則是歷史上一些黨員成為叛徒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黨員蛻變成腐敗分子的根本原因。有鑒于此,每一名共產黨員,在理想信念方面都要堅定再堅定,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含糊不得。
山西大學黨委書記秦良玉在發言時認為:借鑒延安學習運動的經驗,對我們今天建設“學習型政黨”會有啟迪。他指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就要在不斷增強黨員干部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上狠下功夫,要從思想上解決黨員干部“為什么學”的問題,只有明白了為什么,才能有學習的動力,才能有學習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就要在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上狠下功夫,在干部理論學習中,應該把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文本、中國歷史、黨的政策方針、開展調查研究的方法等作為必選課,使他們通過系統的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為真學真信真懂真用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型干部;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就要在不斷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學風上狠下功夫,必須從改進學風入手,在全黨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習成為黨員干部的一種生活方式。
在大會上發言的代表還有:上海延安精神研究會理事李亮,湖南延安精神研究會副秘書長黃禹康,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陳登才,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教授楊玉玲,青海延安精神研究會副秘書長吳承義,上海立信會計學院黨委副書記朱堅強,寧夏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理事葉雨海,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助理政工師張慧玲,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倉,南京市委黨校講師周賢山。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有林在研討會結束時作了總結發言。與會代表欣喜發現,更多的青年人加入了弘揚延安精神的隊伍中,在大會上發言的多位青年代表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研討會在李鐵映同志指揮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嘹亮歌聲中勝利結束。? (紀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