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慎明
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若干問題的相關思考(續)
文/李慎明
(接上期)
(一)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
百多年來,我們中國,積弱積貧,屢遭外國列強欺凌。我們的先輩雖不乏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志士仁人,但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都以失敗而告終。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萬千先烈流血犧牲和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卓絕的斗爭,我們終于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又經過60多年的艱苦探索和開拓創新,使我國走上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我們黨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先后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包括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我個人認為,從一定意義上講,這兩大理論成果從本質內涵上講又可以表現這樣兩種具體形態,即表現為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和我們黨在新中國執政后的執政黨的建設理論。
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可以簡要概括為:在無產階級領導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長期開展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的革命,建立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
黨的執政黨的建設理論可以簡要概括為:一是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二是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三是始終堅持從嚴治黨,堅持不懈開展反腐敗斗爭,不斷增強黨的生機活力;四是始終堅持以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堅持改革創新,建立健全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制度體系,保證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黨的執政黨的建設的理論十分豐富,但如果歸結為一句話,就是要確保黨始終不變質,永遠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永遠走在時代前列。
無論是在奪取政權前還是在執政后,黨的全部生機與活力都根源于人民群眾。黨執政后,如果自身腐敗了,變質了,無數先烈前輩浴血奮斗所取得的所有成果就會付之東流,我們黨也必然走向廣大人民群眾的對立面。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的 《決定》明確指出: “全黨必須牢記,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我們黨要想長期執政,就必須長期保持黨的先進性。我個人理解,黨的先進性,從根本上說,就是在任何情況下和任何時候,黨都必須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永遠為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是執政地位的核心問題與根本基礎。而黨的執政能力,從根本上說,就是黨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講,黨的先進性不僅決定著黨的執政能力的性質與方向,而且決定其能力之大小。讓我們永遠銘記鄧小平同志晚年的殷殷告誡: “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 ”?
我們決不能搞大國沙文主義,也決不搞意識形態的輸出。但是,思想理論無國界。我個人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即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和執政黨建設理論正在或即將走向世界。隨著以西方強國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在世界范圍內窮國窮人愈來愈窮、富國富人愈來愈富現象的進一步加劇,廣大以農業、農村、農民為主的第三世界國家在21世紀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個世紀,極有可能學習、借鑒我們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驗,即給工人、農民和廣大勞動人民群眾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以農村包圍城市,通過議會選舉直至武裝斗爭的手段奪取政權,真正實現本民族的本質上的獨立和解放。待到這些國家的人民群眾掌握了政權之后,這些國家的執政黨就可能會學習和借鑒我們黨的保持本色、永不變質、長期執政的經驗。
我個人認為,鄧小平同志的貢獻很多,但他在理論上的最大貢獻就是確立了當今中國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并為黨制定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1992年春天,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南方時的談話中指出: “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說明黨的基本路線的正確。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都是對黨的基本路線在新形勢和新情況下的繼承和發展。
由于建黨近90年來,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其中包括我國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正確應對,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宏偉大業在全球范圍內引人矚目。現在,無論國際國內,都在熱議 “北京共識”、 “中國模式”和 “中國道路”等。
我個人認為,“北京共識”是西方政界和學術界的語言,本質上不存在。“中國模式”一是給人有完成式和不再發展之感;二是有推廣、擴張之嫌。因此,我個人主張提“中國道路”。從廣義上說,“中國道路”可以包括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之路;從狹義上說,“中國道路”主要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簡稱。
我個人認為,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入發展的情況下,我們亟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對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統籌,進一步堅持、豐富、發展和創新 “中國道路”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內涵并科學界定其外延。現在看來, “中國道路”可以由以下六個方面的主要內容組成:
第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相統一的政治道路。
第二,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經濟可持續發展,讓一部分人合法先富裕起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經濟道路。
第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文化上與各國各民族相互學習借鑒,與不同社會制度在意識形態上求同存異并伸張國際正義的文化道路。
第四,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科學發展,在各個領域走不斷改革創新之路。
第五,堅持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在經濟上平等互利,走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開放之路。
第六,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政治上互不干涉內政,堅持和平發展,走構建和諧世界之路。
從一定意義上講,以上六條,可以說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具體展開。
(二)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國際方面的機遇與挑戰,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有過精辟論述。
1、國際八個方面的機遇。
第一,和平、發展、合作是當今時代的潮流。
第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繼續發展。
第三,科技革命迅猛發展。
第四,美國稱霸全球的 “雄心”遇到難以逾越的障礙。
第五,國際金融危機仍未見底。
第六,相對于蘇東劇變之后的低潮而言,世界社會主義思潮已開始有所復興。
第七,世界上的矛盾多得很、大得很,可利用的矛盾也多得很。
第八,美國等西方強國有求于我的方面不少。
2、國際四個方面的挑戰。2009年5月9日,奧巴馬通過電視鏡頭向全世界明確宣布: “如果10多億中國人口也過上與美國和澳大利亞同樣的生活,那將是人類的悲劇和災難,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將陷入非常悲慘的境地。美國并不想限制中國的發展,但中國在發展的時候要承擔起國際上的責任。中國人要富裕起來可以,但中國領導人應該想出一個新模式,不要讓地球無法承擔。”我國面臨以下四個方面的挑戰與美國都有直接的關系。
第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西化、分化我國的戰略企圖決不會改變。2008年5月,我們在歐洲訪問時,與英國國家戰略研究所負責人交談。我曾請教說,能否用簡潔的語言告訴我們,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是什么?他本不愿回答,后來在我們執意追問下,他說:中國若“硬實力”崛起,美國則十分歡迎;中國若“軟實力”崛起,美中之間將可能發生直接全面的激烈沖突。
一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利用廣播、衛星、電視等傳統媒體,對我進行全方位、立體式包圍。
二是利用互聯網等新型媒體,與我們搶占思想文化新陣地。
三是搶占我國文化市場,擠壓我國民族文化產業的生存發展空間。
四是利用各種基金會、非政府組織、外交學術交流等手段對我國進行滲透。
五是他們攻擊的重點是我們的領袖。
第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及加入WTO后對我國的挑戰。
第三,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所面臨的挑戰。
第四,近年來我國面臨著輸入型恐怖勢力增多的挑戰。
3、國內七個方面的機遇。
第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經濟持續高速增長。
第三,民主法制建設取得長足進步。
第四,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不斷加強。
第五,黨的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第六,軍隊和國防建設取得新進展。
第七,外交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4、國內方面的五個挑戰。
(1)經濟方面所面臨的挑戰。
一是可持續發展的七個基礎性資源相對匱乏。
二是分配問題。
三是金融風險問題亟待防范和化解。
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的問題。
五是物價問題。
(2)政治方面所面臨的挑戰。
(3)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所面臨的挑戰。
(4)社會建設方面所面臨的挑戰。
(5)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方面所面臨的挑戰。
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要堅決反對兩種傾向:
一是決不能把問題看得過于嚴重,對前途喪失信心,甚至否定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必須堅持繼續解放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任何倒退都是沒有出路的。
二是一定要居安思危,決不能看不到存在的問題,盲目樂觀,拒絕與時俱進。胡錦濤同志在前兩年的一次講話中明確指出 “寧可把風險、困難估計得足一些,也千萬不要因為估計不足而在風險發生時手足無措,陷于被動”。
一是關于 “歷史虛無主義”問題。
二是關于 “社會民主主義”問題。
三是關于 “新自由主義”問題。
四是關于 “普世價值”問題。
五是關于 “多黨制和直選制”問題。
六是關于 “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問題。
七是關于 “美國這樣的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遲遲發生不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
八是關于 “人的本質是自私”的問題。
社會主義是我們無產階級執政黨和每一個共產黨員的命根子。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每一個黨組織和每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在這一事業中擔負著特殊和光榮的使命,有著重要的地位與作用。
(一)從全黨全國的角度
1、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勇于堅持和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根本保證。理論非常重要。理論正確,黨就堅強,政策就正確,思想就統一,經濟就發展,社會就穩定。反之,黨便渙散,政策便失誤,思想便混亂,經濟便停滯甚至倒退,社會便動蕩。沒有革命的理論,便沒有革命的運動。反過來說,錯誤的理論必然產生錯誤的行動。
2、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現在,我們講要搞好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這 “五位一體建設”,但是,我們應該切記,領導這 “五位一體建設”的是中國共產黨。因此,我們要搞好 “五位一體建設”,就必然首先用改革創新精神把黨建設好,在 “五位一體建設”中把黨建設好。這是我們搞好 “五位一體建設”的根本政治保證和根本政治前提。
3、必須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是“成套設備”,不可把它們分割開來。胡錦濤同志指出:“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4、緊緊依靠最廣大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我們始終不變的價值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億萬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我們始終不變的真理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是我們始終不變的動力觀。我們是立場、觀點和方法的有機統一論者,是價值觀、真理觀和動力觀的有機統一論者。立場、觀點、方法、價值觀、真理觀、動力觀,全部有機統一到人民群眾這一主體上。
5、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在國際關系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
(二)從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角度
1、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在中國革命史上,毛澤東一家為革命犧牲過6位親人。徐海東大將的家族有70多人犧牲。何長工,為革命獻出家人及同族親人40余人,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還被國民黨反動派極其殘忍地剁成肉醬,裝到罐子里。賀龍宗親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其中一個15歲的叔叔被放在籠屜里活活蒸死。面對國內外的機遇與挑戰,我們不能讓烈士的鮮血白流。這就需要我們每個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樹立堅定而正確的理想。有沒有這一信仰,大不一樣。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說,失去了這一信仰,極有可能害人害己。近些年,不少犯錯誤的領導干部在受到黨紀國法處理時,幾乎都痛哭流涕反省說,自己放松了學習,喪失了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仰。這是根本的緣由。
2、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我們要認認真真讀一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原著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千萬不能沒有認真讀過,僅憑別人的結論就輕易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我們黨的創新理論。我們決不能把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當成自己的分外事,當成自己 “政績”以外的事,上級也不應把這一根本性的學習和掌握當成干部 “政績”以外的事。如果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功底不足,就不能自覺貫徹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我個人認為,應該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水平作為我們考察、使用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黨的高級領導干部的十分重要的標準。
3、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認真關注、深入思考重大問題。我個人認為,從目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開始直到21世紀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個世紀的世界格局,都可能處于一種激烈動蕩、變動甚至跳躍的狀態。世界經濟政治已開始進入歷史發展變化的快車道。世界各國和各大戰略集團的主觀能動性、戰略、策略及其博弈可能起著十分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國內改革真正進入攻堅階段。改革出現既要形成調控整體合力,又要防止多項政策疊加的負面影響的兩難境地。從這種意義上講,無論在國際還是在國內,我們都有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世所罕見的挑戰。這就要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關心黨、國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關心國內外宏觀、戰略、前瞻性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4、認真改造世界觀。我們決不反對謀取合理、合法的個人利益,但我們的權力是人民給的。我們黨的領導干部,想問題、作決策都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推動社會進步這一根本立場出發。如果在作決策時,一摻雜私心,就往往出問題。我們要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做一名真正有出息、有作為的共產黨人。再過幾十年甚至百年,當我們國家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之時,黨、國家、民族和普通老百姓是會記得為此做過有益工作的黨的各級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的。我們今天每個共產黨人的所作所為,必然進入明天的歷史和人民的評說。
有一個好的世界觀,是一個人畢生的巨大財富。我們并不一味反對考慮個人利益,但切不可過分。辛棄疾詞曰: “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勺?”錢財聚斂太多,有什么用處?私心太重了,也缺少朋友;患得患失,就可能整天惴惴不安;尤其是做了點違規違法的事,更會時時提心吊膽,擔心東窗事發。僅從個人私利角度講,月朗風清之時,無怍無愧,也有利于自己身心娛樂、健康多壽。
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斗。箏 (續 完)
注釋:
? 《鄧小平文選》第 3 卷,第 380 頁。
? 《鄧小平文選》第 3 卷,第 37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