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理(化名)曾在北京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做心臟支架推銷工作。他說,當年的市場情況是:一個國產支架的出廠價不過 3000元,賣給醫院的價格是27000元;一個進口支架出廠價6000元左右,賣給醫院是38000元。醫院進貨之后,再加價15%賣給病人。
由于技術要求較高,一些不具備條件卻想開展支架手術的醫院,只能聘請大醫院的專家前來完成。王明理為那些想開展支架手術的醫院請來專家,同時帶來本公司提供的心臟支架和配套產品。
專家的“好處”分為兩塊:一是支架的回扣,按支架的使用個數計算,每個是1500元;此外,專家到來之前,當地醫院要向患者提前收“專家費”,每個手術病人1500元。跟王明理合作的專家,每周有一天半時間在醫院上班,其他所有時間都在“走穴”。
在王明理看來,在心臟介入手術行業里,支架專家是最寶貴的資源。幾乎每名專家身邊,都有幾位王明理這樣的支架經銷商圍著轉。為了獲得專家的“青睞”,王明理和他的同行使出了渾身解數。“我們為專家接小孩,買早點,甚至裝修房子——一句話,只要專家有需要,我們什么都干。”
有一次,王明理所“服務”的一位專家曾經不無得意地感嘆:像我這樣的專家,給個市長也不干。有一個專家親口跟他說過,自己干一個月就可以買一輛新款的奧迪——這款車的售價要60萬元。他估計,各種明暗收入相加,這位專家早已經身家數千萬,甚至上億也不無可能。王明理說,即使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支架專家在市中心有幾套房子也不足為奇——他們不敢將錢花在外露的地方,因此買房大多成為其最重要的投資。
賣了3年心臟支架之后,王明理決定永遠退出這個行業。這段經歷帶給他的,除了對專家的全新認識,就是再也不敢輕易去醫院看病。 (文/柴會群 據《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