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顯輝 連洋 李慧
[摘 要]對黑龍江滿族冰上運動的歷史發展進行了較為全面詳細的論述,并對其興盛、衰落進行了分析。力圖通過對冰上運動的挖掘和整理,為我國北方尤其是廣大的黑龍江省地區開展大眾體育、積極推進全民健身計劃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滿族;冰上運動;興起;發展
黑龍江是滿族文化的發源地,滿族人民在生產、勞動、軍事、宗教、民俗婚戀和節日慶典中形成和發展了許多體育項目,尤其是滿族冰上運動項目花樣繁多,情趣各異,功能奇特,民族風情極為濃郁,深受滿族人民喜愛,并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黑龍江滿族冰上傳統體育,至今還在傳承和發展。
一 、滿族冰上運動的產生
清人是女真人的后裔,世代居住在北至黑龍江中游,南到松花江上游的廣大地區,為滿族的傳統體育創造了適宜的土壤。黑龍江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長夏短,冰凍時間較長這里氣候寒冷,地多積雪,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必須掌握滑冰技術以進行勞動,所以冰上運動在勞動中孕育而生。早在黑龍江滿族未入關前,努爾哈赤就率眾兵在松花江上跑冰戲、踢行頭。所以滑冰、滑雪技術應運而生。在長期的狩獵生產活動中練就了“工于鞍馬,精于騎射”的民族特技。17世紀中葉隨著滿族由黑龍江等廣大地區入主中原,黑龍江滿族冰上運動也傳人中原一帶。
二、滿族冰上運動的興盛及原因
黑龍江滿族冰上運動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主要的是:搶等、搶球、轉龍射球和冰上蹴鞠。并且這幾種冰上競賽活動在清作為一種制度相傳,可見清帝對冰上運動的重視。①搶等類似于我們今天的速度滑冰。②搶球是一種集體項目。參賽者分為左右兩隊,左隊穿紅衣服,右隊穿黃衣服,排成兩行。裁判把一只皮球猛踢到賽場中央時,雙方開始爭搶,類似于我們今天的冰球。比賽的對抗性很強,可惜的是史料中沒有記載詳細的比賽規則。③轉龍射球是冰上運動的表演項目。這項運動是由八旗選派優秀的參賽者,并且其服裝與所屬旗相同,例如,正黃旗的參賽者穿黃色服裝,正白旗的參賽者穿白色服裝。④除了以上三種形式,和足球相結合,清人創造了冰上蹴鞠。這種冰上蹴鞠是作為習武用的,在黑龍江民間有所流行,但是由于冰上足球沒有球門,方法規則也不夠完善,特別是在冰上用腳滑行,所以沒有得到廣泛的發展。⑤冰上雜戲就是將雜戲移植到冰上進行,如舞獅、龍船、彩船等。表演者均穿冰鞋,在滑行中進行表演,頗受百姓的歡迎。⑥除了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之外,還有一種“滑撻”,也即高坡滑雪。
清代是我國古代冰上運動的興盛時期,乾隆六十年間達到巔峰境界。清代冰上運動的主導是宮廷冰上運動,倡導冰上運動為國制所重,具有弘揚民族傳統的政治意義,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制度化的冰上盛典,其規模和水平在當時都是世界頂尖的。清代冰上運動之所以長興不衰, 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是地域因素。滿族是北方民族, 東北地區,天氣早寒,十月則遍地平鋪, 可深數尺,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 滿族掌握了戰勝冰雪、利用冰雪的本領與技能。第二是帝王重視。清朝歷代帝王早就認識到冰雪運動在軍事及生產中所起的作用, 因此給予了高度重視, 大力提倡, 并身體力行。第三是建立組織機構及規章制度。清政府專門設立了滑冰的兵種, 叫“技勇冰鞋營”, 并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訓練方法。第四是清朝皇帝重視本民族的文化傳統。滿族特定的地域、歷史、政治制度、宗教、語言、經濟、心理素質、道德及價值觀念與其它民族存在著一定差異, 從而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文化。第五是冰上運動本身具有融娛樂與競技于一體的特性,深受人們喜愛。
三、滿族冰上運動的衰落
宮廷冰上的本質功能是為皇帝的娛樂服務, 其盛衰興亡全由皇帝的意志和喜好決定, 清代冰上運動盛衰史是由愛新覺羅·弘歷一手寫成的, 隨了他的始終而始終。冰上運動在乾隆年間最為盛行。道光年間已出現每況愈下的情景。由于滿族由狩獵經濟向封建農業經濟發展,所以清政府對冰嬉的投資大大減少;其次,冰上運動已失去了往日軍事功能。鴉片戰爭中外國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帝后們無心尋歡作樂,盛極一時的黑龍江冰上運動逐漸衰落,直到消亡。今天中國的冰上運動是從歐美傳入的,與滿族的冰上運動基本無聯系。
四、滿族冰上運動的現實意義
在清代盛極一時的黑龍江冰上是滿族體育的瑰寶,它是滿族先民智慧的結晶,是滿族傳統文化在體育方面的體現,是最富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少數民族個性和群體氣質的文化領域之一。它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娛樂性、健身性和傳承性的特點,它來源于體育,又不僅僅局限于體育,而以其廣泛的政治、軍事、文化等社會功能和鮮明的時代內涵起著振奮民族精神、喚醒民族意識、維系民族情感、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顯著作用。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元素和寶藏,代代相傳,經久不衰,推動著黑龍江區域體育文化的發展,值得我們認真地發掘。盡管時代發生了變化,但蘊藏在其深層的民族體育文化精神,仍然影響著當今人們的思想和觀念,其體育方式仍為各民族人民采用。對黑龍江冰上運動這樣優秀傳統體育的重新挖掘和整理,將其精華融匯在今天,這不僅揚弘能祖國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同時也對我們開展黑龍江冬季體育健身活動、全民健身計劃、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和倡導大眾體育,實現小康社會的生活奔小康、身體要健康的目標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雷軍.論滿族文化規范社會群體行為
的功能[J].云南社會科學, 2001,(3).
[2]徐永昌.中國古代體育[M].北京大學出
版社, 1983.
[3]清朝文獻通考[M].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4]張佳生.滿族文化總論[J].滿族研究,1999,
(3):12-17.
[5]體育事業“十一五”規劃[N].光明日報.
[6]朱正義.漫話滿族風情[J].滿語研究,2007,
(1): 111.
基金項目:黑龍江大學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課題《黑龍江省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展情況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QW201035)□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