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兵
[關鍵詞]企業;標準;情報
標準是企業產品的出門證,企業所謂標準化,就是將企業里有各種各樣的規范,如:規程、規定、規則、標準、要領等等。制定標準,而后依標準付諸行動則稱之為標準化。那些認為編制或改定了標準即認為已完成標準化的觀點是錯誤的,只有經過指導、訓練才能算是實施了標準化。
改善創新是使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的驅動力,而標準化則是防止企業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動力。沒有標準化,企業不可能維持在較高的管理水平。
一、標準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廠里,所謂“制造”就是以規定的成本、規定的工時、生產出品質均勻、符合規格的產品。要達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現場之作業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隨意變更,或作業方法或作業條件隨人而異有所改變的話,一定無法生產出符合上述目的的產品。因此,必須對作業流程、作業方法、作業條件加以規定并貫徹執行,使之標準化。
標準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術儲備、提高效率、防止再發、教育訓練
標準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業內的 成員所積累的技術、經驗,通過文件的方式來加以保存,而不會因為人員的流動,整個技術、經驗跟著流失。達到個人知道多少,組織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將個人的 經驗(財富)轉化為企業的財富;更因為有了標準化,每一項工作即使換了不同的人來操作,也不會因為不同的人,在效率與品質上出現太大的差異。
如果沒有標準化,老員工離職時,他將所有曾經發生過問題的對應方法、作業技巧等寶貴經驗裝在腦子里帶走后,新員工可能重復發生以前的問題,即便在交接時有了傳授,但憑記憶很難完全記住。沒有標準化,不同的師傅將帶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結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標準化工作
是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一項整體性、綜合性和系統性很強的綜合性基礎工作也是企業的技術基礎工作;而標準情報工作是科技情報工作的一個分支,也是標準化工程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建立標準體系,確保標準化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環節,在科學上,利用價值及科研生產管理等方面對標準情報信息的需求,目前標準情報部門宣傳的還很不夠。不僅僅是一些綜合經濟廠點對標準情報工作不了解,以至有些標準化工作者和標準化部門的領導對標準情報工作也不甚了解,還有的企業決策人不懂標準化,懂標準化的人又不是決策人,從而影響了標準情報工作的開展。因此,應大力加強宣傳工作,讓企業明白在生產產品時,如果沒有標準,沒有計量檢測手段,生產出來的產品肯定不合格,進而促使企業進一步理解理解和認識標準情報工作的重要性。
(一)企業標準情報工作的任務和方法
企業開展標準情報工作,其任務是根據企業標準化工作的規劃或企業發展規劃,確定企業開展標準情報工作的原則,明確標準情報科研的方向和課題,制訂標準文獻資料采購計劃,進行標準資料的收集、分類、整理、編目和管理,然后根據企業的發展狀況對收集的標準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形成標準情報研究報告,綜述、述評等,為企業生產、科研和經營活動提供標準情報服務。
其方法:為企業制定、實施和修改標準提出綜合資料和有關對比數據;通過參加標準情報網,廣泛進行技術交流,搞好業務培訓,提高標準情報人員素質,使標準情報工作搞的更有特色。
(二)企業標準情報工作的管理
隨著企業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的體制具有多種形式,但是企業無論采取哪種體制,標準情況工作都應當有自己獨立的工作體系來完成。例如,標準情報的收集和處理;標準情報資料的管理和信息傳遞;標準情報的分析和開發利用等。為達到預期的目的,可推行“二統二多一集中”的標準情報工作管理。
所謂“二統二多一集中”,是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多方活動,多向服務,集中分析研究。
標準化工作面廣量大,發展迅速,標準文獻浩如煙海,對于一般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獲取所有的標準文獻資料,而應根據企業的特點和發展需要,有選擇地獲取對企業有用的標準情報資料。這樣就要統一規劃,有的放矢,做到經濟有效。
(三)建立企業情報工作管理網絡
企業要搞好標準情報工作,必須建立完善的管理網絡,大量的標準情報工作是對標準資料信息的檢索、處理、比較、判別和傳遞。首先,企業必須設置機構和配備人員,其組織形式主要有:第一種,企業在標準化機構內設置標準化資料室,配備標準情報人員;第二種,由企業技術情報室或信息中心統一管理;第三種,按標準資料的性質,分散在企業的各部門及車間設兼職標準資料員,負責保管在生產中使用的標準資料,從而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企業標準情報工作管理網。
(四)強化企業提高服務效果
為了提高標準情報資料的利用效果,首先要做到面向全企業,面向科研開發生產第一線,不僅使更多的人參與標準情報工作,而且要使更多的人得到這項工作的服務,其次,要提高標準情報的服務水平,使企業隨時了解國內外標準情報信息。為企業制定,實施和修改標準提供對比數據,為企業提高產品或工程質量,增加利潤,為用戶提供技術保證,更多更好地做好服務,把標準情報工作進一步引向深入。□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