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鐘逵
經過長期的普法教育和法制建設,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和法律知識得到普及,公民的憲法和法律意識明顯增強,依法治理和法治創建活動扎實開展,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法制宣傳教育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甘肅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全省“五五”普法規劃實施情況和“六五”普法工作意見的報告》,通過了《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此舉是為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新形勢,適應全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新任務,全面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和國家2011年至2015年法制宣傳教育第六個五年規劃,推動全省“六五”普法規劃的實施,加快依法治省進程而做出的新舉措。為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會議明確了“六五”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把領導干部和青少年作為重中之重。
把領導干部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中之重”,其目的就是增強領導干部帶頭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不斷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這可以說是抓住了普法教育的實質和關鍵,抓住了普法教育的“牛鼻子”,也有著很強的實際針對性和現實必要性。
樹立憲法觀念和憲法權威,崇尚、遵守憲法和法律,是法治社會每一個公民應有的基本信仰和基本素養,也是一個基本要求。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形勢下,提高領導干部的法律素質和依法辦事的能力與水平,意義尤為重大。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很關鍵的一點是,要把國家權力和行政權力置于憲法和法律的軌道運行。領導干部作為憲法和法律的執行者、社會各項事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手中掌握著一定公權力的人,肩負著領導和管理一定范圍和區域的社會公共事務的重要職責,必須首先自覺帶頭學法守法用法,把自己的職務行為包括個人行為,自覺限定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提高依法執政、依法決策、依法行政的能力。憲法和法律體現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要求,作為人民公仆的各級領導干部,更應該尊重、維護和執行好憲法、法律,樹立并自覺踐行執法為民、公平正義的執政理念,運用和行使好手中的權力,不在公權力中“摻雜使假”,圖謀私心私利,權為私所用。憲法和法律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對權力和權力行使者進行規范、制約和監督,從而以制度的方式預防和懲治腐敗現象,因此,提高領導干部的憲法和法律意識,依法行使權力,有利于增強反腐倡廉意識,提高廉潔自律和防止蛻化墮落的能力。如是,則對全民普法宣傳教育的實踐才能起到真正的表率、帶頭和示范作用,有益于全社會和全體公民法制觀念、法制意識及遵法守法習慣的形成,有益于真正建立起公平、正義和秩序的法制社會。
“六五”普法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形成的大背景下開展的。領導干部是否按照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是衡量未來五年普法效果的重要標志。僅僅把這個“重中之重”寫在紙上、吊在口上遠遠不夠。依有法、執必嚴、違必究,并真正把它建立在制度和落實在行動層面,才能預期和現實相一。否則,不足以引起一些習慣于自己說了算甚至執法違法的人的足夠重視,普法宣傳教育也可能會是走走形式和過場的一次舞臺作秀。從“五五”普法已經取得的成效看,甘肅省各級領導干部和國家公職人員運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意識明顯增強,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逐步轉變,“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的現象明顯減少,依法管理、依法決策、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公正司法的觀念得到增強,能力得到提高,但是,距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形勢、新任務,仍然還有一定差距,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其中存在的問題不應忽視。正因為如此,甘肅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在分組審議省政府關于全省“五五”普法規劃實施情況和“六五”普法工作意見的報告及省人大常委會關于“五五”普法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時,就有委員提出,通過一些加強法律培訓力度、任用考核措施等方式,發揮廣大公職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帶頭學法、守法、用法的表率作用,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才能真正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與尊嚴,才能使“六五”普法見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