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爾讀了一篇關于養綠蘿的文章,頗有感觸。
人們養花草愛養綠蘿,只因大多覺得綠蘿只需要一些水就夠了,省去了找土栽培的諸多麻煩。其實養綠蘿并不像人們所認為的那樣。
人們養花種草,無不希望從中得到一些愉悅——或者花草姿態婀娜曼妙,或者枝葉蒼翠,或者花兒斑斕艷麗香氣溢漫。一個機關就有那么一些人養了許多綠蘿,花盆裝了水泡在里面。一些時日過去了,可一棵棵總是莖黃葉瘦,半死不活的,看著讓人揪心。
正在人們不知如何是好時,湊巧來了一位植物學家,有人拿了那些綠蘿向他討教。他看了看那綠蘿說:“綠蘿雖說不要泥土只要一些水就行了,可它并不喜歡這樣被養著。”于是他讓人在各自的盆中放了一些石子。果然那綠蘿就有了精神,不出幾日便枝繁葉茂,那一抹抹鮮艷的綠泛著寶石般的光彩。原來有了石子,綠蘿就將根死死纏繞在了石子上,它不再飄呀飄的了。
于是想起了兒時的養菱角。
家鄉是南方水鄉,湖泊相連,溝渠縱橫,種養菱角就成了鄉人們的一種傳統。菱角苗也是浮在水面上的。還是在上小學時,我也學著養菱角。一年開春后,我擇了一處水面,向父親要了一些菱角苗,將苗子胡亂撒向水面。
那是一個約一畝見方的水塘,風一吹,不多的幾棵菱角苗就往一處跑。且天又一時刮北風,一時刮南風,風還挺大的,它們也就來回奔波像頑皮的小孩。我想,來回奔跑也許沒什么,可它們在水塘邊擠著,會影響了生長。再說,擠成一坨,要長滿整個池塘,那還不是猴年馬月的事!這樣會延誤了季節,也就沒有什么收成。于是,一旦風停了,或風小了,我就趕緊將它們一一分開。
然而令我想不到的是,到了盛夏,父親以及別人家種養的菱角苗密密匝匝,一棵棵肥嘟嘟、綠油油,花多果多。我那水塘的苗子卻并沒有多少,蔫不拉嘰的,不開花也不結菱角。
我以為我那塊水塘不夠肥沃,水質不好。第二年要了一塊更大的水面——反正家鄉的池塘湖泊多的是,有許多地方空著沒人要。可又到菱角苗該開花結果的季節了,我那水面中的菱角苗卻更為稀疏黃瘦,照樣沒有花沒有果。我郁悶不已。
小時候我仗著有幾分聰明,便總自以為是,總認為自己什么都懂。父親大約是要讓我得到一些教訓,直到那天,他才對我說:做什么事都不能憑想當然!水域大也好,小也罷,一是菱角苗子數量要足夠,二是均衡下苗且要用繩子拉出方格將一些苗子固定好。這樣,苗子才能向四處生長蔓延,你向我處發展,我向你處延伸。不多時,它們就會根系挨著根系,葉片連著葉片。像這樣在一個相對固定地方生長的菱角苗才會旺盛才能高產。而越是大的水面,苗子固定起來會越難,這就是為何那些特別大的水面,人們往往只用來種荷養蓮。故而鄉人們也就有“大處種藕,小處養菱”之說。
父親的話讓我受用終生。
不要以為菱角苗、綠蘿只要有水就行了,它們皆喜歡堅守在一處,這樣也就根有所系,也就能蓬勃釋放出生命的活力。世上沒有什么喜歡漂來漂去的,相對穩定的生活環境才是其良好繁育成長的必需。
由此想到了人生。一個人總隨風而動,總隨波逐流,那將失去自己的“根”,其生命之苗勢必是莖細葉瘦。只有具有一定的定力,不心浮氣躁的人,其生命的植株才會壯碩肥大,葳葳蕤蕤,從而果實累累……
(編輯 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