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誠待友,古今同此一理。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當年,他隱居湘西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潛心著書立說,人稱“船山先生”。有一天,一位朋友來拜訪他。王夫之十分高興,連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當時王夫之家里很窮,盡管如此,但他還是傾其所有,置辦酒菜。他與朋友相對而坐,把酒對酌,大有一醉方休的勢頭。天色將晚,朋友起身告辭,依依惜別。王夫之本想多送朋友一段路。然而自己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只得起身恭送朋友三步,便鄭重地對朋友說:“你多加保重,我心送你三十里。”朋友拱手而別,走了十五里,忽然想起雨傘忘在了王夫之家中,又急忙往回趕。等他轉回到王夫之家門口,他看見王夫之還畢恭畢敬地站在原地,心里默念著時間,“心送”朋友走完三十里。朋友原認為王夫之只是說說而已,誰知王夫之不是僅把話停留在口頭上,而是切切實實地做到了。朋友為王夫之如此誠心誠意、說一不二感動得不知說什么好!
以誠交友,這是交友的重要之道。只有與人以誠相交,才能贏得他人的一片愛心,才能使友誼天長地久。賈植芳生前是復旦大學教授。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賈植芳與胡風交了朋友,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解放初期,胡風被打成反革命,遭受了牢獄之災。就在報紙發表“胡風反革命集團”第一批材料的第三天,上海高教局領導以開會為名,把賈植芳叫到辦公室,問他:“胡風搞的是什么陰謀?”賈植芳毫不猶豫地回答:“胡風按正常組織手續向中央提意見,又不是在馬路上撒傳單,怎么是陰謀呀?”領導聽了后,生氣地質問他:“你還敢為胡風辯護!你跟胡風是什么關系?”賈植芳毫無懼色地從容回答:“我跟胡風是寫文章的朋友,在舊社會共患過難,他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助過我,就是這么個關系!”當晚,賈植芳就被帶進了看守所。從此以后,賈植芳度過了25年不見天日的時光。即使如此,他也始終堅信,胡風“沒有做錯,他是個好人,我決不能出賣他”。賈植芳被平反后,他依然無怨無悔。賈植芳與朋友肝膽相照,榮辱與共,誠實正直,不欺不棄,如此以誠待友,實在令人心儀不已,敬重有加。
西哲席勒說:“真正的友誼是誠摯的和大膽的。”友誼是一杯醇美的酒,它濃郁醉人,芬芳四溢。每個人在漫長而又短促的人生之旅中,無不需要朋友所給友情的滋潤與慰藉。但一個人想得到真正的友情,需要自己去愛,去呵護,需要自己真摯和誠懇。我們應當像王夫之等人那樣對朋友無比真誠。
誠心實意地對待朋友,得友;虛情假意地對待朋友,失友。待友以誠,就能得到朋友的真心,就能得到可貴的友情,就能讓自己與他人、與朋友永遠相處在和諧的關系中。
(編輯 慕容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