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賀康萍
在父親住院的日子里
■君賀康萍
去年元月6日,父親在家中釘掛繪畫作品時,不小心踩翻了腳下的凳子,重重地跌倒在地上……
經醫院檢查,診斷為雙顎出血,病重的父親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在父親住院期間,組織、戰友、親人為父親帶來了關懷,送來了溫暖,一樁樁、一件件,令人難以忘懷。
一直身體康健的父親突然得病住院,這可急壞了我們全家人,母親、兒女、兒媳、女婿、孫子、孫女時時掛念,頻頻來到醫院守護看望。根據父親的病情和醫院的治療方案,父親需要在醫院有一個較長的治療階段,對父親的守護和生活料理需要做長期打算,統籌安排。長子祝君及時召開“家庭會議”,商量父親住院期間的守護、生活料理事宜。家庭會議商量決定,晚間守護任務由三個兒子和長孫承擔;周一至周五白天由母親負責守護;周六、周日晝夜由四個兒女家輪流負責。全家總動員,全力做好父親守護任務的戰役打響了。長子祝君每星期按時將值班表打印分發給各責任人,守護工作井井有條,有序進行。
春節剛過正值工作繁忙時,父親再次入院當天,幾個兒女恰巧有會議或出差,兒媳衛麗青、史萍主動承擔了辦理父親入院手續的事情,兩姐妹一會兒跑到門診登記,一會兒跑到住院部找床位,一會兒交錢,一會兒填表,一陣忙乎,終于辦好了入院手續,剛想坐下喘口氣,主治大夫又讓她們到醫生辦公室填寫病人入院登記表,病人年齡、家庭住址等等具體情況。當醫生填寫填表人與患者的關系時道:“你們是父女關系吧?”她們忙說:“不是,”醫生用詫異的眼光問道:“那你們是病人的什么人?”姐倆答道:“是兒媳婦,”醫生停頓一下自言自語地說:“這怎么填啊?”過了一會兒醫生接著說:“填表人只有父子、母子、夫妻關系,你們是病人的兒媳婦,該填什么呢?”姐倆想了想說:“那就填公媳關系吧,”醫生忍不住笑了:“我填過很多病人的表,還很少遇到你們這種情況。”這正是不是女兒勝似女兒……
父親的守護一切都按照家庭會議的決定實施著,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母親從周一到周五白天守護任務很重,況且母親也是近80高齡的老人了,白天守護除了要記賬、劃價、取藥、陪護和做一些專門檢查外,另外在父親打吊針時,還要看護,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母親的身體怎能吃得消?如何才能減輕母親白天守護超負荷的難題擺在了家人的面前,經過大家再次商議,鑒于父親住院時間較長,兒女當前工作又很忙的實際,決定還是找一名護工負責白天的守護,幫母親分擔一些。很快經人介紹就找到了一名護工,可談來談去護工不能滿足我們提出的守護時間要求,只好作罷。一時間,大家一愁莫展,忽然母親想到在西寧有一位老家的親戚,現退休在家,可否請他來幫忙看護一段時間,第二天一大早,這位老家的親戚就來到了父親的病床前,從母親那里得知,這位親戚前些年曾有過聯系,原在鐵路部門工作。母親說他的年齡比你們大,就叫劉哥吧。劉哥的來到使父親的守護力量得到很大的加強。劉哥負責上半天的守護,他認真負責、盡心盡力、悉心照顧,不僅完全徹底地做好守護,而且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到醫院看望。表姐余景蓮全力支持丈夫劉哥的守護,她還親自烹調了可口的家鄉飯菜送到我父親的床前。劉哥的兒子工作十分繁忙,也趕到醫院看望父親。和劉哥相處時間長了,我們親切地稱他為“劉大哥。”為了表達我們的謝意,準備給他一些辛苦費時,他堅決拒絕接受,不容商量。劉大哥、表姐一家人待人誠懇、助人為樂、不圖回報的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們學習效仿,真可謂危難之時方見真情,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父親的病情在醫護人員的積極治療下得到了緩解,為了確保腦積血的化瘀,需要吃一種叫“消瘀膠囊”的中成藥,可這種藥醫院沒有,三兒媳楊鳳梅自告奮勇承擔起了尋藥的任務,又是打電話、又是托熟人、又是找關系,到底把藥給尋來了。由于每天需要服用,很快“消瘀膠囊”又告急了,鳳梅再次費盡周折負責尋藥,沒幾天,幾大盒“消瘀膠囊”又送到了病床前,據說這種藥工廠已經停止生產,她把人家庫存的藥都拿來了。真是不信東風喚不回,功夫不負有心人啊。
父親住院期間,每天都要注射大量的藥物,整天十幾個小時躺在病床上,身體得不到運動,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加強父親的營養,做點可口的飯菜成了女兒和三個兒媳婦的心愿。動腦筋,翻菜譜,互通電話勤交流,你送米飯,我送面,你送葷,我送素,你送干來我送稀,雞、鴨、魚、肉、蝦都送到。為了及時將熱乎可口的飯菜送到醫院,女兒和兒媳婦們可謂勞累又盡心,從策劃、采買、加工、送達細細運籌,精心落實。有的為了送晚飯,中午下班后就要采購好,洗好,下午一下班飛速回到家,一陣急忙乎,自己顧不上吃一口,裝盒、打的,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病床前。雙休日送飯菜更是忙壞了幾個女士,一大早上市場采買,到家又洗又切,再烹調,又是炒,又是燉,又是炸來又是蒸,飯做早了不行,涼了不好吃,做晚了唯恐受饑,掐著點,估著時,送完午飯做晚飯,把一頓頓美味可口的飯菜按時送到病房。擺開來,辣子雞、紅燒魚、灰菜、青椒炒肉、燉羊肉、餃子、包子、面片、蒸面……樣樣俱全。看到父親津津有味地品嘗著她們的手藝,聽到父親“真好”的贊美,個個臉上露出甜美的微笑。八仙過海顯神通,飯香菜美手藝高。
人們常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女兒祝萍、女婿甄明夫妻倆去年的任務很重,他們的女兒文靜要參加高考,幾個哥哥考慮到小妹家的實際情況,盡量少給他們安排守護的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好高考沖刺階段的女兒。女婿甄明得知沒有給他安排晚上守夜值班后,主動要求守護值班。女兒祝萍一方面要照顧好女兒,另一方面還要時時牽掛住院的父親,送飯看望,甚至帶病堅持守護,還帶來父親喜歡的書報,細微之處見深情。
大兒媳衛麗青在父親住院期間,忙里忙外,最為辛苦,父親住院初期,一會兒缺這,一會兒缺那,她來回奔波,及時到位,做飯、送飯、托熟人、調病房,為守護人員備夜餐。考慮到公公住院,婆婆往返較遠的情況,主動將婆婆接到家中照料。為了給婆婆提供舒適衛生的生活環境,又是洗床單,又是洗被褥,婆婆到家后,她精心周到安排好婆婆的生活,可謂無微不至。學校開學后,過去由她送午飯的問題凸現出來,為了保證公公中午能吃到可口的飯菜,她每天下班后,都要跑菜場、進超市,為第二天給公公送飯做好充分準備。由于過度勞累,引發了高血壓,患上了重感冒,她一邊打針吃藥,一邊堅持照顧公婆。大孫子海波出差調研的任務很重,有時返回西寧已經到了晚上,他不顧一路的疲憊,及時加入晚上守護行列,在父親、三叔出差期間他多次頂班,作為孫子輩,他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照顧爺爺的重擔。海波女朋友劉芳在州縣工作,也多次到醫院看望。小孫子海濤遠在上海學習,得知爺爺生病住院的消息后,多次打電話問候。外孫女文靜、孫女海媚學習任務重,爺爺住院期間多次上醫院看望。
父親住院治療期間,母親每天相伴在父親的身旁,精心呵護、不厭其煩。父親平時養成了買書報、讀書報的習慣、患病后,腦壓高、頭暈眩,無法正常讀書看報,細心的母親從家中拿來了半導體收音機讓父親及時了解國內外大事,為了使父親更多地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便主動當上了“專職讀書讀報員”。窗外寒氣襲人,床前書聲朗朗,其樂融融。父親住院前,母親每次外出都有父親相伴左右,平時上街采買的任務大都是父親的事,父親住院后,母親時常要回家看看,還要采購一些臨時需要的物品,為了不給兒女們添麻煩,自己打的、乘公交車。很少獨自上超市購物的母親,為父親精心挑選一些可口的小吃,調劑口味。由于兒女們工作比較忙,父親的晚飯大都要到醫院的食堂排隊購買,醫院食堂購買晚飯的人很多,有時候排了很長時間的隊,可到跟前飯已賣完了,還要繼續等候第二次飯菜的到來,時間長了,母親掌握了買飯的時間規律,適時而至,既能買到熱乎乎的飯菜,也不用耗費那么多的等候時間,兒女們戲言:“媽進步好快啊!”
父親住院后,父親原工作單位——省文化廳的領導和同事們十分關心,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協助我們辦理住院手續,并多次員到醫院慰問看望。戰友關懷情更濃,當父親的老戰友聽說父親住院的消息后,結伴前往醫院看望,老戰友相見格外親,憶當年、話友情,病房內洋溢著濃濃的戰友情。兒女工作單位的領導、同事、朋友得知父親住院的消息后,也紛紛來到醫院看望。
當湖北潛江、陜西安康、白河的親人得知父親因病住院的消息后,紛紛打電話、來信進行問候,還寄來了父母喜愛的明前陜青茶祛病健體。去年是父親79歲壽辰,按老家的習慣過九不過十,千里之遙的親人多次表示要專程來青海為父親祝壽,他們祝愿父親早日康復,到時在青海相聚,為父親過一個熱烈、歡快、難忘的大壽。
從冬到春,父親在醫院接受治療已兩月有余,看著窗外瑞雪飄舞,看到小草吐出嫩芽,聞著飄到床前的陣陣花香,父親的臉龐紅潤了,病情一天天在好轉,心情也隨著春天的到來而激昂,觸景生情,賦詩三首,抒發美好情感:
窗前偶拾(三首)
新綠
柳未發芽樹還瘦,滿園枯黃冬未走。
唯有春雨知時節,一夜小鬧送新綠。
滿園春
園內林木幾十株,列隊問我選哪株。
我選紅桃吐新蕊,我選楊柳挺且直。
我選青松高而潔,我選和諧滿園春。
雪答
雪花飄飄舞窗前,雪問東風是何年。
人大政協兩會開,東風回答信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