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一位信息產業的執行官;
是計算機科學的研究者;
是創新工場的創始人。
李開復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以科學家的理性和精準設計著自己的人生程序,并在每一次方向調整時都能讓人大吃一驚。他的形象也從科學家到令人艷羨的跨國公司的職業經理人,最后定格為一位優秀的青年創業導師。
創新不重要,
有用的創新才重要
在蘋果和SGI李開復度過了八年科學家到產品副總裁的路程。在這段路程上,他有許多成功,例如蘋果的QuickTime,但是在SGI他碰到了巨大的挫折。他的團隊發明的三維瀏覽器,在市場上失敗,整個團隊和產品被公司廉價賣掉。這時,他又發揮了“從挫折中學習”的反省。他理解,僅僅有科學家的“新”、“酷”的創新是不夠的。創新必須是針對用戶的,必須是有用的。做產品的管理,必須把用戶放在第一位。李開復1998年夏天回到中國,在中國開創微軟中國研究院。這時,他把這個教訓帶入中國團隊。
2005年7月,李開復離開微軟,閃電加盟Google,并擔任Google中國區總裁。2009年9月李開復正式辭職,離開Google,并自我創業,在中國北京創立創新工場。2010年2月創新工場創立一只風投基金,幫助第一位大學生成功創業。李開復的這家“創新工場”立足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致力于幫助中國青年成功創業,幫助中國打造一批新一代的高科技公司。按照李開復的計劃,每年“創新工場”會嘗試20個新的創意,并且拆分出3到5個獨立運營的公司。能夠不斷幫助別人從無到有,李開復對于創辦這樣一家企業,充滿了熱情。李開復在博客內稱“創新工場”是一種新的天使投資和創新產品的整合,最后很有自信地展望了公司的前景——一個嶄新的模式,是一條未選之路。他說,“我們是一個公司,自己做創新產品,但是做到一個階段,會為這個產品開一個公司,再找其他的風險投資,一起投這個新公司。所以,創新工場的產品就是更多的高科技產品。”
大部分人的夢想想成為下一個蘋果公司、下一個Google公司,大部分TNT領域創新,在世界其他地區和中國都會建基于巨頭的身上,李開復說,“你的成敗主要取決于創新的速度和反應的速度,現在創新不僅僅是一個帶來新東西的概念,它并不代表開發一個新的技術,它更多的意味著在于給很多企業帶來價值,創新的東西更多是經營模式、開發過程,我們不容忽略。”
積極主動的態度,
沒有什么目標達不到
積極主動(Pro-active)這個詞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學家維克托·弗蘭克推介給大眾的。他的意思是說,在一個人極端痛苦無助的時候,他依然可以自行決定他的人生態度。正如美國詩人惠特曼在《草葉集》里所寫的那樣:“我不能,別的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你走過那條路,你必須自己去走。”
當你遇到喜歡的工作機會,不需要任何的遲疑,而需要積極主動來爭取。因為這樣的機會往往炙手可熱,一秒鐘的猶豫你就可能與之失之交臂。李開復說,“每一個年輕人都要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心,你必須善于規劃和管理自己的事業,為自己的人生作出最為重要的抉擇。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事業,沒有什么東西像積極主動的態度一樣更能體現你自己的獨立人格。” 其實每人都有兩個時光機器,回到過去的叫做:“回憶”,能到未來的叫做:“夢想”。李開復曾在采訪中特別強調要跟隨自己的心去選擇,用他的話講叫Follow your heart。他曾經有過一個獨特的夢想,就是在中國創建一所一流的有世界影響力的私立大學。他甚至身體力行的為此多方奔走,但是最終因為種種原因而擱置。他說,我雖然不能夠改變教育,但是我可以幫助學生。這些年,從他給中國大學生寫信、寫書,到每年面對數十萬學生作演講,再到現在用“創新工場”幫助青年創業。
積極主動步驟是:擁有積極的態度,樂觀面對人生→遠離被動的習慣,從小事做起(不要盲目聽信人言,應冷靜辨析,積極求證;不要讓事情找上你,應主動對事情施加影響;不要習慣性地同意或追隨別人,應當學會“有主見”;不要說“我辦不到”,應當積極去嘗試)→對自己負責,把握自己的命運→積極嘗試,充分準備、積極爭取,創造機遇積極地推銷自己。李開復曾在微博里和大家分享:當喬布斯12歲時,他想自己做一個電腦,但是需要零件,于是他拿起電話直接打給Bill Hewlett(惠普的創始人之一,就是惠普里面的“惠”)。Hewlett親自接電話,不但贈送零件給喬布斯,而且給喬布斯一個暑期工作,讓他到工廠打工。喬布斯說這是他成長期最充實的一個暑假。
走出自己的路,
做最好的自己
中國青年需要“偶像”或“人生導師”嗎?李開復認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參考那些值得信任的成功者是有價值的,例如閱讀名人傳記或聽演講。但是,每個人應該走自己的路,千萬避免盲目偶像崇拜模仿,或不經思考全盤接受任何人的話。所以:參考他人的路,但是保持客觀自覺,聽信自己的心,走出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李開復與中國大學生的近距離接觸始于1990年,那時他受聯合國邀請來華演講兩周。他到了很多高校,每次演講結束時,滿屋子的學生都不愿離去。他們不停地拋出問題,想知道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被微軟這樣世界頂級公司認可的人才。“一定要幫幫他們。”李開復說,自己被大學生渴望成才的熱情感動了。之后,只要學生們給他寫信,或者邀請他做演講,他能做的,都會不遺余力。在關心和幫助中國大學生的多年時間里,他一直傳播著“做最好的自己”的價值觀,我希望通過寫作、演講、網絡等方式來分享和分擔這個時代年輕人的生存感受,并且盡可能地提供一些我的經驗讓他們選擇參考。他希望自己能夠像基廷老師一樣,讓中國的青年懂得如何在現實中放飛自己的理想,進而明白生命的意義。讓他們知道,“世界可以因你不同”。李開復還為中國學生創辦了開復學生網,現已改為我學網。現在活躍在網站社區各版和學生交流的不僅有開復、社區最有價值專家,還有很多熱心的各界專家學者。在網站論壇里,李開復長期堅持在網上和學生交流、回答學生的問題,正如他所說的:“我希望能以這個網站為平臺,為中國的學生們提供多方面的幫助成長的資源,包括相關的教育文章和網站學習資源、各地高校學生們的經驗介紹和心得交流,從而幫助中國學生的成長。我也希望通過這個網站,和中國的學生們建立友誼,和大家一起交流成長的經歷和心得、探討人生規劃和發展。當你遇到挫折時,能以度量、勇氣和智慧幫助你渡過難關。”
結語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這首羅伯特·弗羅斯的《未選擇的路》,也是李開復最喜歡的一首詩,招牌的微笑、儒雅的舉止,現在的李開復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是多么熱愛青年導師這個形象,李開復說,如果能在“科學家”和“企業家”上面,再加一個“熱心教育者”的字樣,他會從內心感到溫暖。
責任編輯/陳小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