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主體性體育課堂主要是指開放課堂教學空間,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在體育學習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學練的方法,實現自我健身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主體角色的形成,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呈現學生從被動學變為主動學,由強制的厭學狀態進入自己的樂學境界。
在體育新課程不斷深入推進的進程中,學生主體性體育課堂已經成為一線體育老師的不懈追求,例如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老師們課堂教學的主流,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教師也盡量轉換自己的角色,為學生的學習做好服務與幫助,但是在實踐中由于對這一類學習方式內涵理解的不足,特別是學法指導的缺乏,不能夠很好處理學生學習與教師指導的關系,教學效果往往達不到理想的狀態。
一、學法指導案例舉隅
實質上,在體育學習中,不同的學練階段對學法與學法指導的要求不一樣。
例如自主學練模式的體育學習中,準備性學練階段:強調拓寬“準備”面,如生理、心理準備、教材準備、目標準備、方法準備、活動小組的分工、問題的準備;漸進性學練階段: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需要在這一階段強化,而教師則應針對學生中的問題通過組織學生演示、交流、評議,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讓自己或同伴判斷并發現自己解決問題的合理性與正確性;選擇性學練階段:針對上一階段存在的問題,通過提供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讓學生去選擇方法,學法指導上強調利用直觀的媒體如小黑板,練習卡片和處方等引導學生自主選擇練習,以驗證自己思路的合理性、正確性、多向性,思考問題的全面性;歸納性學練階段:教師的指導不僅僅是歸納性的而且包括組織小組間的點評、學生間的交流、學生與教師間的交流等活動等等。
通過以上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教學不是簡單的告訴”。教師不應明確告訴學生“是這樣做的”,而應是引導性地提問“你是如何觀察的?”“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你們是怎么選擇的?”通過提問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這樣才能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學生主體性體育課堂學法指導的實踐
學法指導實際上是優化教法,它最直接地反映教學過程的本質,在體現學生主體性的體育教學中,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探索,以期商榷:
1.心理指導
根據學生主體地位形成的心理活動過程,全方位開展學習心理指導。
教師教給學生再多、再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心理也是無濟于事的,的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但“授之以漁”也需要一定的條件,這就是說,學生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學習動機、積極的學習興趣、穩定的學習情緒、堅定的意志品質、經常的鍛煉習慣等才能進入學習的情境。為此我們針對不同的情況可選擇性地采用①知識誘趣法;②故事導趣法;③目標激勵法;④榜樣示范法;⑤競賽樂趣法;⑥情境陶冶法等多種方法。
2.組織形式指導
根據不同的對象,針對性地開展組織形式的指導。
針對不同對象的不同興趣、愛好、技能強弱等共性與個體的特征,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歸類、劃分自主學練的小群體,分組方法上有按興趣愛好分組,按技能體能的強弱分組,按所選擇的練習內容類別進行分組等,提供多種學習組織措施供學生選擇。
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性地開展體育學習自主學練的指導,針對不同內容、課型的實際,選擇相關的能力加以針對性的自主學練的能力訓練。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時,在學法指導下,讓學生明確觀察的主體與客體是什么?觀察的內容、觀察的程序、觀察的方式、思路及過程等。
3.課型指導
根據不同課型,綜合性地進行學法指導。
根據學生主體地位形成機制設計相應的教學過程結構,要以學生學法決定教法,從而做到既教知識,又教方法,不僅使學生學會,更使學生會學。如新授課主要培養學生掌握技能過程的觀察能力;復習課主要培養學生自我檢查、自我調控的能力;考核課主要通過考核不僅要知道考核的結果,而且要讓學生掌握如何自我組織自測自評與互測互評的方法;綜合課和活動課著力體現學生自我組織、自我選擇活動內容的能力。
4.學練階段指導
根據教學過程結構不同的學練與活動階段,有序地設計學法指導。
如教學課的準備性學練階段,如何編制學練小組和制定學練目標?學生如何討論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如果教師為學生準備好了答案就體現不了學生的自主,為此,不同階段都有各自不同目標和任務,教師應有序地設計學練與活動指導方式,只有學生在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時,教師方可提供具有選擇性的內容供學生自主選擇。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學生掌握動作技能過程的方法與質量的實踐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