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自己是名普通的中學生,林老師想說,你是名了不起的中學生。如你所言,多年來你能嚴格規范自己的在校言行,所有上課時間包括自修課時間都能認真學習,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就這些,就值得好好獎勵自己一番。
關于你對于寒假的擔心,我想說的是,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會受環境的影響,加上你經過一個學期的緊張學習,身體也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整”,因而假期的學習效率自然會和平時在校期間有所不同。其次,關于你說到的計劃問題。當自己制定的計劃未能很好地實現時,不能光顧責備自己,還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讓制定的計劃更具有“可執行力”?第三,你說你愿意咬緊牙關同自己的惰性抗爭,林老師卻想問,是否有可能讓自己像“愛好”玩樂一樣愛好學習?曾經和不少同學探討過為何電子游戲那樣讓人著迷?大家的共識是:“電游”(或者“網游”)充滿著競爭性,并且只要通過短暫的努力就能讓游戲參與者獲得“升級”等成就感。那么,是否有可能讓自己的學習也“捎帶”一點“競爭”?在一個小目標完成之后給自己一點獎勵(比如,提前一小時完成,就將“節省”下來的一小時時間獎勵自己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林老師給你的建議是:
關于學習環境,可以分為“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兩大類。“物理環境”可以通過自己的布置來實現,比如在家里設置一個特定的空間為自己的學習環境,它可以是你專屬的書房,也可以是某個房間的一角,最為關鍵的是要保證這一空間范圍內沒有零食,只有學習所需的用品,并且要求自己,只要進入這個學習空間,就只做與學習有關的事,而所有與學習無關的事,必須在這個空間以外完成,從而讓自己與這一空間形成一個“學習條件反射”。這就涉及“心理空間”問題。
說到心理空間,不妨約一二位同學一起進行假期學習,從而來創設學習的氛圍,約定一定的學習時間段(比如40分鐘),完成任務后給予自己一定的休息時間。當然,去離家較近的圖書館學習或參加假期培訓班也是給自己創造學習環境的方法。
說到制定計劃,林老師想提醒你兩件事:一方面,在制定計劃時要注意隨時給自己以激勵,可以是完成一張試卷后給自己一顆小糖果,也可以在自己提前完成一小時的復習內容后將“剩余”的時間獎勵自己讀一段小說;另一方面,請注意計劃的“剛性”與“彈性”,留出相當的時間作為“機動”。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完成計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計劃得太“緊”了,以至于其中一個環節未能完成而帶來的沮喪消減了我們繼續完成任務的動力。如果能做好這兩點,且不說這個假期你會不會有別的收獲,僅僅是學會做一個“可執行”的計劃這一項,足以讓你終身受益了。
最后,祝你擁有一個充實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