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和鄰居從沒有什么特殊的來往,頂多不過碰面時在樓道里寒暄幾句。以前他們很少成為我家飯桌上的話題,直到有一天,那里降生了一個新的小生命。
從隔壁阿姨的肚子大起來的那天起,父母似乎對鄰居有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媽媽不是談論寶寶未來的樣子,就是把挺著肚子的阿姨和當初的自己對比。想起父母平時的性格,這無疑讓我感到不可思議。我想,興許寶寶出生了,一切也就過去了。
寶寶出生的那天,父母興沖沖地談論起這事兒,那欣喜程度不亞于自己生了個孩子。我越發(fā)覺得父母這回的“高興”有那么點“不正常”。誰知往后的日子里,這“不正常”更是有增無減。
每星期回家,飯桌上聽到最多的就是隔壁寶寶的事:星期一,寶寶哭鬧好像想要出去玩;星期二,寶寶只在爸爸懷里待了一會兒就哭著要媽媽;星期三,母親去逗了逗阿姨懷里的寶寶,她一咧嘴開始眼淚汪汪地大哭;星期四,寶寶晚上10點還不肯睡覺,哭著要看電視最終把她爸爸惹急了……我驚訝隔壁的小孩竟然是如此的“小哭貓”,更疑惑這樣的哭聲怎會讓父母津津樂道?
星期天一早,母親打趣隔壁的寶寶不愛睡覺,一晚上哭了三次。我想平時的她分明應該抱怨吵得自己沒睡好。
“你小時候比她乖多了,倒頭就睡,不哭也不鬧?!蹦赣H帶幾分自得地加了一句。
那一刻,突然百感交集。
原來父母一直在拿他們記憶中的我和隔壁的小丫頭對比?
十幾年前的我,現(xiàn)在隔壁的她,兩個不同時空的孩子,讓父母只想在千篇一律的啼哭聲里,細細清點逝去的年華,曾經的回憶?
在對哭聲的談論中,我也聽到了許許多多關于小時候的我的事?!昂芄?,很乖”,這便是和隔壁寶寶對比后我聽到最多的評價。他們一次又一次念叨著:當初一家人怎樣輪流照顧我,爸爸早晨,奶奶上午,媽媽中午,姑姑下午,還有外婆、爺爺……那些時光的碎片,被我遺落在角落里,身后的父母卻一次一次將它拾起。而我愧疚早已忘得一干二凈的童年記憶讓我沒法和他們一起欣喜地回憶。
“小孩養(yǎng)大了就沒意思。長大了一點都不好玩了。寧可每天累一點,養(yǎng)小一點的孩子?!碑斘覂芍芑丶乙淮螘r,母親這樣說。
忽然明白了為什么兩人看著小寶寶會如此懷舊。令他們牽腸掛肚的才不是她夜里不停的哭聲,只不過從那聲音里,他們尋找到了我的影子。
父母都是性情中人,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生命,總是希望天天在一起。習慣了我小時候的偎依,自然痛恨成長帶來的遠離。然而遠離是必然的,于是,管不住我的心,就成了一道永遠抹不平的傷痕,一個“?;丶铱纯础币步鉀Q不了的矛盾。這就是為什么父母常常念叨過去,沉浸在回憶里。雖然知道,回憶中虛幻的快樂不會久留,但面對父母“失去”后的空落,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有那樣的哭聲,給他們帶來些什么。盡管彼此都心知肚明,那樣的聲音不屬于我。